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PRED系统的演变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是一研究内容宽泛而又复杂的课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内容。自80年代以来,PRED始终是我国区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以PRED系统发 时间轨迹为线索,对上海1978-1995年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中有关PRED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调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原则、步骤、主要内容以及可持续发展系统调控的手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依据精明增长原则提出了岸边社区精明增长理论及十大要素,与以往精明增长理论相比,它更多地融入了"水"因子的影响.对于每一个岸边社区来说,"水"因子的存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岸边社区精明增长理论及要素制定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可以有效降低岸边社区特有自然灾害对其产生的影响,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不仅生效予新兴岸边牡区,对于陷入经济发展麻烦具有较长历史的岸边社区也能够提供一个打破瓶颈的发展机遇.通过实践证明,这些要素更加适用于伴水而生的城市发展,能为岸边社区发展指出明路,帮助人们发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岸边杜区精明增长理论在我国同样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凭借它在可持续发展应用方面的优势、在激活经济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独特性,其理论、方法与技术的融合能够有助于实现岸边社区的多元化目标,从而为我国沿岸城市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社区认同反映了国家、区域、种族和文化的认同,民族社区外部认同对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族群认同、重构民族精神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以西安回坊伊斯兰传统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的方法分析了入境游客对该社区的情境认知及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入境游客对该社区外部认同的情境认知由强到弱依次为跨文化交际(标准化路径1.16)、社区整体环境状况(标准化路径0.75)和社区旅游吸引力(标准化路径0.60);其中,社区民族风情在旅游吸引力中处于主导地位(标准化路径0.75)、回坊整体环境有序度在社区整体环境状况中处于主导地位(标准化路径0.89)、跨文化交际行为中回坊居民文明礼貌程度占主导地位(标准化路径0.82).该研究结论从实证层面初步构建了城市民族旅游社区外部认同的结构维度,对促进城市民族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管理的社区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在加强政府作用的基础上,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通过社区共有产权安排提高环境资源的维护和供给的效率,促进社区成员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对环境管理的参与,通过社区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环境与人类的良好互动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整体的发展观,是指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ESN)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协调发展过程。本文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STI)与ESN协调发展关系及其作用与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时候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考虑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建立统一的产品政策 ,欧洲多数国家以及许多国际组织和OECD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以往的环保政策一般都关注在某种产品或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环境保护问题 ,其结果往往是将环境问题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 ,从生产的一个阶段转移到另外一个阶段 ,或者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而“统一产品政策”的目标则是针对产品的整个寿命循环的全过程 ,从而从总体上降低环境的影响。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一直是政治家和…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保护区是应对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措施,然而保护区内部及其周边社区则受到保护区管理工作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主要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与该保护区相邻的9个自然村内的172位当地农民。结果表明,54.8%的被调查者认为保护区对其家庭和生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而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限制资源的利用、忽视其生存利益和野生动物的严重破坏。因此,建议保护区的社区管理工作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将旅游收益按照贡献量合理分配给当地社区,为当地社区开发新的替代性经济来源,加强对周边社区在管理政策、具体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环保教育,建立社区共管制度,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试定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 ;但是 ,到底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如何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 ,还没有较规范的定义或阐释。这显然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建设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学 )的学科建设。本文拟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以对“发展”、“可持续性”和“区域”的理解为基础 ,试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ECD)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既强调发展的必要性又强调发展的限制性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区发展的兴起和扩展的历史,阐述了世界上社区发展的理论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社区发展的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不可持续城市化”和“城市不可持续化”。城市发展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 ,制度变迁与制度供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城市可以看作是由经济、环境、社会、制度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应遵循聚集利益导向、竞争优势导向、制度创新导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评估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实际,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建立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Working toward sustainable community is a complex task for communities especially given the ambiguous nature of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by working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mmunity capital, administrators can begin to move beyond bottom line thinking to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llective view of commun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helps municipal decision makers beg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help them build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communities.
Edith G. CallaghanEmail: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治理的一个理论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理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可持续发展治理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混乱.本文在界定可持续发展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治理的一个理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基本特征、要素组成、实施途径、操作模式以及制度安排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可操作模式有社会伙伴关系模式、企业自调节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契约模式;制度安排有兰个核心: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层、治理功能及其组织、关键制度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社区的出现和发展一直广受关注,建立生态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生态社区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态社区本身系统特点的探讨,尝试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的功能,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Community networks are self-organized groupings that form for many different reasons. Some networks, connected mainly through bonding ties, are based on personal interests and relationships; others, based mainly on bridging ties, centre around broader interests. These networks form to create collective agency for engaging with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issues thr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The multi-scaled and evolutionary nat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s requires that community groups dedicated to engaging with such issues be particularly diverse, resilient, and flexible. As such, they must build a large number of bridging ties leading to external resources and limit the potential for bonding ties to impose constraining norms upon the group. Over time, however, volunteer groups tend towards a state of homophily, the tendency of groups to form from similar actors and then become more similar with time. This tendency leads to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he bridging ties that help to provide group agency. Homophily must be actively recognized within commun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oups if they are to remain effective over the long term. This paper suggests method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group homophily drawn from experience in forming small, time-limi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tworks. 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严峻挑战,需要人类社会采取共同措施和行动积极应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能体现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深度参与并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以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各国力量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国际平台。文章通过分析可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三位一体"特征;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前提条件,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和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整合各国力量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基础;生态文明包容各国文明,凝聚价值共识,成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价值基础,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生动实践。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国际平台,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上的严重反差,其主要原因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经济学不同流派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评析,认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经济发展成本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围绕这一理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主张要把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以及政策的引导纳入可持续发展经济途径研究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19.
凤凰城旅游景区转让后的效应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转让景区经营权、实行企业化运作成为一些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改革过程中的一种制度创新模式。地处西部大开发战略图中的湘西凤凰县由于在旅游开发中受到了资金缺口和管理瓶颈的双重制约,于2001年底将其辖域内的八大景区(点)的50年经营权转让给了湖南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景区经营权转让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本文避开关于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各种是非争论,基于对旅游地社区各利益主体以及旅游者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记录分析,对凤凰景区企业化运作三年来的绩效与影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估,并就如何完善景区企业化运作模式、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和负面影响等提出了相关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