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求既能有效解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以此为目的 ,根据对相关内容的深入分析得出 ,以恢复、保持和发展自然生态循环的良性平衡为锁定目标 ,发展、形成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巨大科技产业体系 ,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科技产业的发展条件 ,指出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形成和实现科技产业的必要条件 ,同时就如何在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的环境中发展科技产业提出了建议。以“恢复、保持和发展自然生态循环的良性平衡”为锁定目标 ,建立造福人类的科技产业体系既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时代的迫切呼唤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产业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需要加大知识资本的动作 ,增强科技产业的投入 ,而且需要通过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形成一种新的竞争战略资源和发展格局。本文认为 :①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增长战略来说 ,科技产业发展对于GDP的贡献率 ,以及在制造业中的主体比重 ,将必然纳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新经济增长体系。②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科技产业竞争 ,实质上是稀缺资源和存量结构调整的战略竞争。在这一竞争发展的过程中 ,显性竞争表现在科技产业在市场领域的竞争 ,隐性竞争则表现在人才竞争、科技创新竞争以及科技产业化竞争。③进入 2 1世纪 ,面向全球化竞争 ,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 ,加快科技产业化发展等方面 ,将会逐渐扩大为影响全球性竞争。为调动国内竞争资源和力量 ,协调发展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提供了主要生产资料,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资源型城市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资源型城市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困境。资源型城市必须转变原有发展模式,选择以科技产业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系统包括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在分析四个子系统各因素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整个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进而构建系统的流图模型,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建立变量间方程,从而初步建立起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模型真实、有效、可信。可进一步运用该模型进行政策模拟。通过设置四个政策变量,企业RD投入系数、企业对产学研RD投入比例、政府对产学研RD投入比例、产学研运作效率的取值,从而设定了五种模式以进行政策模拟。政策模拟的结果显示:只提高RD投入并不能有效促进科技产业发展;只提高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资金投入,而不注重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作效率,也会造成RD资源的浪费;提高RD投入的同时全面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促进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的最佳政策模式;RD资源有限的资源型城市,通过全面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也能较好地促进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协同发展。政府、金融资本、科技中介机构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成功运作从而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实现"府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协同运作是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是促进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协同发展的最佳政策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住房发展60年所走过的道路,就是逐步完成从"房住人"到"人住房"、从住宅非商品到住宅是商品转变的过程.在这个期间,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住房研究力量的持续增强,中国住房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60年来住房发展的主要历程.把中国住房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1)学习苏联和探索实践(1949-1957)阶段;(2)极端简约和缓慢发展(1958-1978)阶段;(3)艰难起步和逐步发展(1979-1991)阶段,以及(4)快速发展和体现公平(1992-至今)阶段,并潮述了备阶段的发展成果.其次,把当前世界住宅科技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可持续",即可持续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设计规范及评价指标的研制和实施、大量可持续/生态住宅实践等.最后,展望了现代住宅及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未来,认为符合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对生物种群最好原则的"三最住宅"是现代住宅和住宅科技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5.
国家建设部对我国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居住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康住宅以能达到国际上常用的文明居住条件为标准,共十点: 1.套型面积稍大,配置合理,有较大的起居、炊事、卫生和贮藏空间。 2.平面布局合理,体现公私、食寝、居寝分离的原则,并为住户留有装修改造余地。 3.根据炊事行为合理配置成套厨房设备,改善通风效果,冰箱入厨。 4.合理分隔卫生空间,减少便溺、洗浴、洗衣和化妆洗面的相互干扰。 5.管道集中隐蔽,水、电、煤气三表出户,增加电器插座,扩大电表容量;增设保安措施,配置电话、空调、电视专用线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德钦县1978-2013年农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SPSS)分析了德钦县粮食安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德钦县粮食安全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78-1986年贫困向温饱过渡阶段、1987-1998年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1999-2005年小康向温饱过渡阶段和2006-2013年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2经济因素是影响粮食安全变化的主驱动力,使粮食安全由自给自足向以非粮收入为主导的状态转变;3粮食产量是粮食安全变化的另一主要驱动因子,直接影响人均有粮;4国家和云南省农业和林业等相关政策是影响粮食安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控制着种植结构、收入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促进农村劳务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启动两年来进展顺利。截至目前 ,各示范点共建设示范区 4 7个 ,总面积达 1 4万多亩 ;推广成熟的林业科技 58项 ,辐射面积近 30万亩 ;创造出 51种综合治理与经营模式。退耕还林科技示范项目由国家林业局于 2 0 0 0年 5月启动。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等局领导有目的地在中西部 9个省区选择了 1 0多个县 (市 )作为联系点 ,率领科技人员帮助当地编制退耕还林科技支撑方案 ,建立示范区 ,组织筛选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到示范区推广应用 ,并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工作。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在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计局最近组织有关单位就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共同拟定了全国、城市、农村三个小康生活标准的量化指标。就全国来说,小康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必须达到2400元人民币(下同);人均年收入1400元;人均住房面积15.5平方米;人均日摄取热量2600千卡;恩格尔系数在47~49%;平均期望寿命70岁;中学入学率为55%~60%。据悉,1990年,全国接近上述小康指标的程度为57.7%。城市小康生活标准共有15项,其中主要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     
·1979~1990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总面积达到15亿m~2,国家对住宅建设的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远超过联合国推荐的住宅投资指标,今后10年住宅建设面积将以平均每年1.5~1.8亿m~2(占全国各类建筑总面积7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总投资大约为1500亿元/年。  相似文献   

10.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小康进程研究课题组新近公布的《中国小康进程综合分析》显示 ,依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测算 ,目前我国人口素质仅达小康标准的 88.4% ,与经济水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活环境四方面相比 ,其小康实现程度最低 ,我国人口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口素质已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而农村居民相应实现程度仅为 87.2 2 %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小康实现率分别为 98%、93.5 %和 73%。另外 ,从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婴儿死亡率来看 ,1999年我国婴儿死亡率是小康水平的 5 9.5 …  相似文献   

11.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总面积 2 0 2 3km2 ,总人口 51万 ,辖 2 6个乡镇、62 9个行政村。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县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着力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1999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4 6.53亿元 ,连续 4年全省第一 ;乡镇企业总产值 94 .1亿元 ,连续 8年全省第一 ;财政收入 2 .38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9% ;农民人均纯收入 2 975元 ,比上年增长 2 5元。 1997年泽州县先后成为全国首批达小康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面小康建设的定量评价与足迹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确定。有必要分析我国目前小康建设的状况和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在分析全面小康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选取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方面的14个指标。建立了全面小康度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全国和江苏省全面小康建设的历程。结果表明,10年来全面和江苏省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道路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两者在发展程度和发展结构方面存在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自2017年启动实施以来,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调查、标准数字化、模型模拟、社会经济统计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岸线资源数据。平台以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等观测要素的一体化、协同化管理为目标,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同化、清洗与标准化,制订数据加工和整编的标准规范,建立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时空数据库,并形成以数据标准化管理与成果可视化展示及查询为核心的岸线资源综合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4.
泰安市粮食耕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与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泰安市的土地及人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粮食问题日益紧张。本文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泰安市耕地人口承载力现状,利用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同时结合以温饱型、小康型及富裕型3种粮食消费水平为标准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泰安市2003-2014年的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对2015—2020年的耕地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泰安市目前耕地人口承载力在2003-2006年超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未再超载。并且,在温饱型和小康型的粮食消费水平下,粮食人口承载力没有超载,在富裕水平下,泰安市在部分年份超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我国目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其中建筑业碳排放约40%,所占比重最大,而高达550亿m2的存量住宅能耗和排放是建筑业碳排放的主力。住宅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建筑业节能减排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构建一个可用于衡量住宅建筑节能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影响的可计算模型是推动住宅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尝试以CGE标准模型为基础,依次对住宅建筑生产模块、污染排放模块、节能住宅建筑模块、动态模块和环境福利模块进行详细构建说明。在四方面对标准模型进行扩展:第一,将生产要素扩展为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束,能源要素束被深化分解为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束,然后再予深化细化;第二,依据差异的贸易伙伴将进出口细化为差异的国家和地区;第三,将建筑污染排放作为一个特殊部门,建立建筑污染排放模块,纳入到CGE模型中,并将污染要素纳入到效应函数中;第四,依据资本增长模型,建立动态模块。通过将住宅建筑节能作为变量扩展到标准CGE模型的方法,构建了住宅建筑节能CGE扩展模型。借助该扩展模型,可以研究非节能建筑约束、外部节能建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破解非节能建筑约束、外部节能建筑与住宅建筑节能快速发展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在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社会核算矩阵(SAM),并对各种函数的参数估计和敏感性检验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众参与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公众参与方法,选择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不同的三个样区,对政府管理人员、知识分子、青少年和居民共49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基于不同居民群众对指标的不同认同程序,采用同心圆结构体系,制定了由4个核心指标、9个扩展指标、5个附加指标和若干个地方性或特殊人群指标组成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全面小康建设中,居民最关心的核心指标为居民综合素质、学校教育质量、社会治安状况,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群体的社会背景深刻影响了居民对全国小康内涵的理解和需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基层科技工作薄弱的事实无疑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嘉兴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为切入点。以1998-2004年嘉兴市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关数据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互动关系。力求总结我国基层科技工作的发展轨迹及其模式。为地方科技工作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其中住宅能耗甚至约占到总建筑能耗的60%。尽管如此,但是北京市在住宅建筑能耗这方面的数据还比较缺乏。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住宅建筑的室内环境和能耗现状,于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分别对北京市7个区中的23个住宅小区和2个农贸市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92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情况、围护结构、空调情况、生活习性等。在本次调查对象中非节能建筑占14%,铁窗使用率占到9%,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有待提高;64%的用户多余1台空调,99%的住户空调器的制冷温度低于北京市提倡的29℃空调温度;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住宅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为64kW.h/(m2.年),高于中国城镇水平,为美国的2/3,此外,一些有效的节能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应加强对节能行为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业用地和地形约束的陇南山区适宜人口规模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山区地形复杂,耕地不足,经济贫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研究适度人口容量对于地震灾后重建、缓解贫困以及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人均粮食和经济水平两个指标来估算温饱、宽裕和小康3个水平上的人口承载量,测度人口和农业资源的关系。并基于地形复杂度计算劳动用工及可抚养人口。结果表明:目前陇南10县(区)的人口在温饱生活水平下尚有超载。以小康生活为标准,适宜人口规模约为135万。经营现有的农耕地和林地需要100.81万劳动力,可抚养人口191.54万人,加上城镇人口总人口为231.03万。这个人口规模实现温饱有余而宽裕不足,难达小康目标。"人口-农业用地-劳动力"之间形成了一个怪圈,决定了陇南山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此,陇南山区的灾后重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思路,多方并举。  相似文献   

20.
陇南山区地形复杂,耕地不足,经济贫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研究适度人口容量对于地震灾后重建、缓解贫困以及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人均粮食和经济水平两个指标来估算温饱、宽裕和小康3个水平上的人口承载量,测度人口和农业资源的关系。并基于地形复杂度计算劳动用工及可抚养人口。结果表明:目前陇南10县(区)的人口在温饱生活水平下尚有超载。以小康生活为标准,适宜人口规模约为135万。经营现有的农耕地和林地需要100.81万劳动力,可抚养人口191.54万人,加上城镇人口总人口为 231.03万。这个人口规模实现温饱有余而宽裕不足,难达小康目标。“人口 农业用地 劳动力”之间形成了一个怪圈,决定了陇南山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此,陇南山区的灾后重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思路,多方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