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澜沧江流域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的落后地区,其人口资源、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认为该流域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搞好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一个高效和谐的人类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区域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分析甘肃人口历史发展及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动态过程,以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晰甘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特征及未来趋势,并提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初步意见,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为解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应用逻辑增长曲线,讨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人口增长问题。结果表明,较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固有增长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对现代化过程的影响重。基于中国人口控制的复杂性,未来仍需采取适度从紧的生育政策,转变人口控制的机制,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区域开发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塔河流域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石油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等区域开发优势,同时存在水土资源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交通条件差、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等区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从塔河流域资源优势出发,针对当前区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按照新疆经济发展对塔河流域的要求,选择“优势资源转换开发模式”为塔河流域开发战略模式。解决塔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使现有生态环境不再继续恶化,最低限度保护现有植被面积不再减少,即维护现有天然胡杨林29.8万公顷、天然灌木林111.33万公顷、天然草地90.38万公顷,在此基础上,恢复和改善下游绿色走廊的植被,约3.96万公顷。如果完成以上指标,必须确保生态用水,特别是下游段的生态用水,加强天然植被的抚育更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相似文献   

5.
正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丰  相似文献   

6.
本文区分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生态环境资源的定价与补偿机制的关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生态环境资源有不可逆性,往往会产生沉淀成本,由此产生期权价值,难以依靠传统的边际成本定价实现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往往造成资源投资补偿不足.如果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完全可逆性,那么就不会存在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问题.正是由于生态资源环境具有显著的不可逆性,沉淀成本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需要考虑期权价值对生态环境资源定价的影响,从而发现资源定价的根本原则在于生态环境资源价格中需要包括期权价值,特别是资源消耗导致未来资源消耗的减少.否则,由于期权价值没有进入生态环境资源价格里,很容易造成过度或掠夺开采生态资源.因此,合理的生态环境资源定价是建立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机制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也是市场完善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应有科学的估计,客观地分析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经济因素,建立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构筑和完善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环境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遇到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主要任务为人口资源开发、自然资源的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9.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巨系统中最根本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要统一认识,增强控制人口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稳妥地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保证人口计划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没有限制情况下降低的现象,即为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本文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合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解释资源环境复合要素,对传统的阻尼模型进行修正,定量测算资源环境对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结果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对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为0.03611。充分发挥资本对资源环境的替代作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人口的增长率是实现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百年小平忆伟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今天,全党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在为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而奋斗。此时,当我们回想起他老人家在晚年关注中国未来发展亲笔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题写刊名时的情景,倍感历史责任的重大。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1991年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题写刊名,体现了他老人家的战略远见和深刻的洞察力,这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50周年 ,展示建国 50年来我国期刊出版的伟大成就 ,展望新世纪我国期刊业的未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首届“国家期刊奖”近日揭晓。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和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在全国 40 0 0多家科技期刊中脱颖而出 ,入围 86家“中国期刊奖”评选 ,荣获“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目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国内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方面发表文献量最集中、被引用最多、被文摘的量最大的期刊。这次获奖表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是我国传播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建国42年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辽宁的产业结构布局缺乏科学性,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群,引发出人口密度不均、资源紧缺、城乡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逐步理顺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搞好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化组合与合理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的新境地。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四者的协调发展包括“有限协调发展”和“完全协调发展”两个层次,其实质是弱化、消除其间的消极关系和消极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和促进其间的积极关系,实现四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协调发展战略”应以不影响长远的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经济发展置于中心位置,强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同时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国务院发布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以来,中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及其治理方面已取得诸多重要成果和研究进展。作为国内唯一以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收录并出版了过去数十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质量研究。回顾分析其近年来的出版特征和演变趋势对我国未来多方位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治理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借助文献计量方法,以2010—2018年《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出版的2 543篇论文为样本,对国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与新兴热点进行系统性审视。研究发现:①《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在过去八年中收录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视角和范围较为全面,主要涵盖了碳排放、生态与环境、能源与资源、农村与农户、城市与城乡以及经济与产业六大主题。②其总体的知识演变是由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的概念、指标和评价逐渐转变为单一主题的细化、延伸和深入研究,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探讨和治理协同。研究方法上则是由初始的理论框架、影响评估和因素分析逐渐转变为问题导向和数据支撑的计量实证、效率测算和时空分异。③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题有明显的政策引导效应,近期的新兴热点为精准扶贫、城镇化、环境污染、环境规制、绿色发展、雾霾、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和韧性城市。这项研究的讨论与结论可为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及其他可持续发展科学的期刊编辑、作者、审稿人和读者以及对相关领域最新技术水平感兴趣的人员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底,我国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势必对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增长态势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我国的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在采用队列元素法预测全面放开二孩后我国总人口及各省(市、自治区)人口的基础上,运用城乡人口比增长法预测未来城镇化水平,本文依据这两种预测结果系统探讨人口政策变动对我国资源消费、环境污染的定量预测和具体影响。假定未来的人均资源环境消耗量保持现状不变,按照预测的未来人口总量和增量,得出人口增长对我国资源环境的需求变动。通过计算新增的资源环境需求量,对比需求总量与我国的资源环境供给能力,进一步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压力大小。研究发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的粮食、生活用能源、生活用水、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和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均逐年递增,但变化速率有所差异。为满足未来人口增长所产生的需求,粮食和能源的自给率明显降低,未来将需要更多地依赖进口。全国的供水能力和保障水平急需提高,其中北京、河南、江苏、青海、四川的现状供水能力与未来生活用水需求差距较大。各省建设用地需求差异明显,吉林、湖北、山东、四川、江苏、湖南、新疆、广东、黑龙江、贵州等省市的城市建设用地新增需求量将快速释放,但已有的建设用地储备无法满足预测需求。生活污染物的治理压力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能力应该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一,人地关系协调研究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以具有中国缩影之称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与资源大省山东省为例,构建协调度、耦合度、响应度模型,探讨山东省人地关系演进趋势,并识别人地关系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1991-2012年山东省人类活动强度呈逐步上升趋势,由0.410上升至0.819,资源环境水平呈小幅度波动下降趋势,由0.736下降至0.537;2人类活动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协调度基本在0.959以上,属于高水平协调,由磨合阶段向高水平耦合阶段演变;3资源环境水平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具有对应性和连续性,始终表现出负效应特征,但胁迫效应幅度逐年缩小,回归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开发效率是胁迫效应逐年缩小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人地关系演进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无锡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城镇用地空间范围的迅速扩展,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复杂,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即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长远的时间量度内,保证城镇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功能演进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在研究城镇用地空间增长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就城市空间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华中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华中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华中地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 为华中地区拥有较好的资源基础,特别是在水土两大资源的结合方面。但是从现状和未来国家高速工业发展看,未来华中地区自然资源承载负荷将面临较以往更为巨大和更为艰难的挑战。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华中地区在国家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当地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样会对有限的资源基础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0.
山东是人口和资源大省,当前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为了谋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要提高对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再认识,将它作为复杂的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各级领导必须强化人口、资源与环境意识和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水平,以促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