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生态承载力是当前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详细阐述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国内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比较了目前生态承载力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优缺点,最后分析总结了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需要加强的领域和方向。从方法上来看,目前所用方法主要有:(1)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2)产品周期综合评价法;(3)结合不同学科和不同方法的综合评价法。目前生态承载力的研究缺乏科学完整的研究体系,尚未构建具有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演化趋势与模拟预测研究不足,格局分异研究较少,未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1)加强生态承载力模型集成研究。由于生态承载力问题十分复杂,涉及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因此需要综合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不同模型集成和综合研究;(2)应从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动与被动因子,动态与静态因子出发,构建综合性和普适性较强的评价体系;(3)加强生态承载力的动态模拟研究,实现对生态承载力潜力的估算和动态变化过程的监测;(4)研究不同尺度下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异,并对比分析各模型对不同尺度的精度要求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供给模型是定量计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有效工具。对黑龙江省鹤岗市、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以及四川省泸州市规划实施前后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鹤岗市与奈曼旗生态足迹供给水平较高,人均生态足迹供给在2.5ha左右,均高于1.5ha的国内生态足迹和2.2ha的全球生态足迹平均水平。泸州市生态足迹供给约为0.508ha,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属弱可持续。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存在较大差异,还需要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才能使生态足迹供给模型更有效、更科学地利用到生态承载能力评价当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生态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评价结果简化、不利于实际应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了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和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计量模型;给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框架.以黄河流域青海片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并对青海片内水电梯级建设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青海片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对共和县生态承载力指数均为正面影响.但对青海片和沿黄其它县均为负面影响;梯级开发规划全面实施后,将使青海片的生态承载力指数下降9.9%,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也将由亚健康状态降至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长江经济带耕地承载力,给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和中部崛起提供参考,该文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研究结果表明:(1)从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5年下降率为7.91%;(2)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承载力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5年下降率为2.37%;(3)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呈生态盈余状况,且生态盈余在逐年上升,5年的增长率为10.39%;(4)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耕地的利用现状内部分异大,根据11个省市核算结果分析人均生态足迹呈3个级别、人均生态承载力呈4个级别、生态盈余呈2个级别。综上所述,长江经济带涵盖的11个省市内部分异大,长江经济带整体耕地生态较好,耕地压力较小,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要求。该文通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研究2015-2019年长江经济带耕地承载力动态,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区域特征,建立了一套符合贵阳市实情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权重、阈值法处理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生态承载力判定模型,估算出了贵阳市10个区(市、县)的承载压力度指数。通过评价它们的生态承载力状况,得知贵阳市承载超负荷的地区占评价单元的40%。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法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应用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4(1)
本文以陕西吴堡矿区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矿区开发前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在分析了该矿区生态赤字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今后开发中实现生态供需平衡的途径,有利于实现矿区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生态承载力的三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出发,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并以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抚顺市2000~2009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市的生态压力参数和生态弹性力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了抚顺市的生态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抚顺市生态承载力变化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2000~2002年)、起伏期(2002~2007年)和递增期(2007~2009年);生态承载力水平由2000年的-0.311增长到2009年的-0.017,抚顺市一直处于重载状态,属于高耗损型,强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但有趋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生态承载力水平评价的动态模型及其应用——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本文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从4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最大信息熵原理(MIEP)为基础,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为算法,借助MATLAB数学软件为计算平台,从复杂系统结构演化的角度提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并用MIEP模型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08—2012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指导当地生态建设.结果表明,5年间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呈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年和2009年两年生态承载力水平基本一致,2010年呈现较明显的上升,2011年的生态承载力剧烈下降后在2012年呈现大幅回升.ξ值各分量的雷达图揭示出各指标逐年贡献程度的变化,结合准则层面的分析发现,水资源发展状况对该地生态承载力整体水平影响较大.与主成分分析法的比较表明了MIEP模型对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可行性,同时其能更好地体现生态承载力发展演变的动力学特性,连接权值的获取避免了人为设定的主观性,在评价中有明显优势,且在预测上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评价分析方法存在结果不准确,缺乏可靠性依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西安市生态承载力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研究,根据生态文明等级评价指标,从时间维度方面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实验验证,可得出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该评价方法结果较为准确,且可靠性较高,为西安市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为指导,对铜山县2000~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2009至2020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计算及预测结果显示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生态承载力是指维系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的人类活动阈值,揭示的是某一区域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规律,可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区域水生态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模糊方法进行求解,并采用遗传投影寻踪方法对方案进行优选.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污染物环境容量利用率作为情景方案设定的依据,分别设定了双指标(CODCr、NH3-N)、三指标(CODCr、NH3-N、TN)、四指标(CODCr、NH3-N、TN、TP)3种控制方案. 结果表明,3种控制方案的优化结果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推荐四指标控制方案为优选方案. 四指标控制方案优化结果表明:2020年状态指标水环境容量利用率、生态用水比例分别为99.3%、59.1%;调控指标GDP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城镇化率分别控制在7.4%、0.5%、70.3%以下,污水治理资金占GDP的比例为0.9%,第三产业比例为52.1%,化肥施用强度为251.0 kg/hm2;在此基础上,湖州市2020年可承载目标人口总量为350.0×104人,GDP为2 965.4×108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依据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承载力的概念和什么是城市生态承载力,并对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方法途径及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鞍山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鞍山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理论为基础的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十五"期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状况,探讨了2010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五"期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压力、资源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生态承载力从超载逐渐转变为盈余状态,系统间协调度不断提高。按照鞍山市总体规划水平预测,2010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达到较安全状态,各指标没有低于临界安全的;生态承载力承载度和协调度进一步提高。运用综合评判法较客观地反映了鞍山市"十五"期间生态承载力状况,并进行了相对可靠的预测,可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背景下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均至关重要。城镇化对海岛生态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开展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对管控人类开发行为、维护海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北方典型海岛—庙岛群岛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综合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并开展评估,结果显示:1)群岛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2)单岛尺度上,南长山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北长山岛、庙岛和大钦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和北隍城岛处于可载状态,不同海岛应实施不同的保护与利用模式;3)区块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可载区占41.7%,临界超载区占30.0%,轻度、中度和重度超载区分别占15.9%、8.1%和4.3%,超载区主要分布在各岛的城镇建设区域。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建设项目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以苏州东太湖滨湖新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以苏州东太湖滨湖新城为例,分析《苏州东太湖滨湖新城规划》零规划期地区生态承载力的赤字盈余情况,是否在区域环境承载力允许范围内;规划实施后的生态承载力的进一步变化情况及原因。研究表明:(1)零规划期(2012年),苏州东太湖滨湖新城的生态需求是生态供给的63倍,已经远远超出地区生态承载力的范围;(2)未来《苏州东太湖滨湖新城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尤其是耕地的大面积减少,区域生态承载力降低了7 733.816 hm2。建议苏州东太湖滨湖新城开发尽量减少对生产力能力较高的土地占用,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天然屏障进行团块分割,同时也要对原有乡镇工业进行整治,通过功能置换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对乡镇经济的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