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2012年夏秋季大连湾海水中溶解态和不同粒级颗粒物中氮、磷、硅、叶绿素a的调查资料,对大连湾海水不同粒级颗粒物中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营养要素组成及营养盐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连湾海水中溶解态营养盐、叶绿素a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臭水套和甜水套湾附近海域,并由湾内向湾外递减,各粒级颗粒物中营养盐分布趋势存在着不一致性,但高值区易出现在西北部海域; 除无机氮外,海水中营养盐总体表现出秋季高于夏季,各粒级叶绿素a浓度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磷是大连湾海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元素,硅是不同粒级浮游植物营养盐的限制要素;微微型浮游植物对现有的营养结构更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开发了基于GIS的海湾陆源污染排海总量控制的空间优化分配的方法 .并在“大连湾数据库”的支持下 ,以大连湾为例 ,研究了陆源污染排海总量控制的空间优化分配问题 .为环境空间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基于GIS的海湾陆源污染排海总量控制的空间优化分配的方法.并在“大连湾数据库”的支持下,以大连湾为例,研究了陆源污染排海总量控制的空间优化分配问题.为环境空间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了解海底隧道类型的前提下,对可能影响海底隧道用海界定的因素进行筛选,从中选出相对影响最大的海底爆破振动因素进行研究。以大连湾海底隧道的相关数据为例,利用前苏联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计算出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安全保护距离,即海底隧道用海界址外扩距离。最终,按照文中提出的宗海(空间)界址图的编绘方案,绘制出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宗海图。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9和2010年两个航次对大连湾进行的大面调查,测定了不同季节表层海水中CO2分压、CH4和N2O的水平分布。结果表明,大连湾表层海水pCO2的季节变化不大,秋冬两季表层海水pCO2范围分别为44.00~51.55 Pa和35.45~56.21 Pa,统计平均值分别为47.77 Pa和40.05 Pa;大连湾表层海水中溶解CH4浓度的季节变化不大,但其饱和度差异明显,秋季远高于冬季;海水中溶解N2O饱和度的季节变化不大,浓度变化较显著,冬季远高于秋季。利用Liss和Merlivat公式和Wanninkhof公式分别估算了大连湾秋冬2个季节三者的海-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秋季大连湾为大气CO2、CH4和N2O的源区,而冬季大连湾主要为大气CO2的汇区,是大气CH4和N2O的源区。  相似文献   

6.
大连湾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海湾。海湾南岸有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大连港和大连造船厂;西岸是甘井子工业区,化工和重型企业发达;北岸有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渔港——大连湾渔港。湾内水深海阔,盛产海产品,尤以海参、扇贝、牡蛎、蚬子、海带等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7.
大连湾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大连湾1997年11月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湾20世纪90年代末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大连湾水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东部的环境质量好于西部,其中臭水厌附近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严重,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与90年代初相比,湾内部分水域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有所提高。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际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大连近海富营养化评价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依据1989~1993年大连近海水质监测资料,选用营养状态指数法以大连湾和市区南部沿海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连近海海域水质质量状况较差,大连湾海域污染重大南部沿海,近岸海域和近污水排放口水域重于其它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局部海域则属过营养化类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探讨·’渤海油污染的灰色预测………………………”……………………·徐恒振周传光1.2(8)关于防止翻车机房煤尘爆炸问题的探讨……-………………………………··李玉江1.2(8)试论大连港区大气环境现状的变化趋势………………………………………毕双技1.2(8)化学浸润荆在港口煤尘防治中的应用(下)………………………易戈红王有清c1.2(13)库尔特(Coulter)计数仪在油水乳状液粒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吴锡英 3(1)对大连湾海水中非主要污染物进行年间隔监测问题的探讨…………………戎武栋 3(9)’试用TQC强化港区烟尘控制的探…  相似文献   

10.
大连港港区水域包括大连湾及新港海域,总面积达314平方公里,共设置20个监测点(见附图),海水和底质共18个监测项目,今选用其中的9个项目、五年监测的1576个数据对港区水域环境质量现状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大连湾海域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大连湾海域水质1985-1992年16个测站,19个监测项目,7000多个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Sprea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湾内水质变化趋势,并详细分析了四个重点污染测站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三项指标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大连湾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污染都有程度不同的加重,其中无机氮增长趋势显著,15、1测站的无机氮、1测站的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海近岸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于1998年8~10月,对中国海域沉积物污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海区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个别近岸海区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其中大连湾、锦州湾、辽河口、珠江口、北海近岸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13.
大连湾海域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大连湾海域水质1985~1992年16个测站,19个监测项目,7000多个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Sprea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湾内水质变化趋势,并详细分析了四个重点污染测站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三项指标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大连湾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无机氮、油、活性磷酸盐污染都有程度不同的加重,其中无机氮增长趋势显著,15、1测站的无机氮、1测站的油增长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连湾现有监测站位及监测因子的再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了海域现有监测站位及监测因子再优化模式。通过对大连湾海域现有监测站位及监测因子的再优化分析,表明优化后的环境信息所表征的环境质量,可等效于原监测方案的环境信息:从而使环境、社会、经济效益达到了更好的统一。建议在海洋环境监测中推广本法。  相似文献   

15.
砷污染是大连湾突出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大连湾砷的人为输入,砷的含量与分布,砷的赋存形态与价态、砷的扩散与迁移及其归宿等入手,研究了砷在大连湾的迁移规律,探讨了砷在大连湾的地球化学质量平衡,提出了砷在大连湾的收支平衡关系及数学模式,并介绍了近年来对大连湾砷污染所采取的防治对策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连新港7.16溢油事件的公众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爆炸事故,部分石油泄漏入海。2010年7月30日,开展了公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受访者了解此次的溢油事件,95%以上的公众有亲海愿望。受访者中总体认为溢油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的占57%;溢油后最关注的问题是生态恢复者占64%。认为养殖业、旅游业受到影响严重者分别达到54%和45%。金石滩、开发区城区、大连湾调查区域回答对养殖业影响严重的占80%以上。金石滩、大连湾区域回答对旅游业影响严重的占70%以上。旅顺龙王塘的问卷调查多项结果显示,基本没有受到溢油影响。对政府所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公众基本满意度达到82%。  相似文献   

17.
大连湾赤潮生物及其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回顾了大连湾有赤潮记载以来的历史,汇总了1972~1990年以来,大连湾优势种类、生物现存量、赤潮范围状况及产生危害等资料。首次列出了该海湾的43种赤潮生物名录。 根据历年来的调查结果,找出了赤潮优势种类在不同年代,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对大连湾的污染类型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开发活动对大连湾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正确评价海岸带开发活动对大连湾海域产生的影响,本文从围填海活动和临海工业两个方面对海岸带开发活动产生的环境效应影响做了趋势性分析,并根据搜集的2005~200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对大连湾海域进行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9年,大连湾海域面积减少了约900 hm2,自然岸线减少了约4 km;临海工业的...  相似文献   

19.
海水水质级别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提出了海水水质级别模糊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即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指出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存在的缺点。大连湾海域16个站位监测值的评价结果表明,在3种求权重的方法中,以水质标准级别权重法较好,其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同水质标准级别法水质级数相近似,较真实地反映了大连湾海域的水质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0.
大连港港区水域包括大连湾及鲇鱼湾油港两部分水域。其沿岸有130家厂矿、企业,通过101个排污口,每年排入港区约2.5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其中油类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0%。另外,每年约有3千余艘次各种船舶进出我港区;在鲇鱼湾有原油码头;在寺儿沟和石油七厂有成品油码头;上述原因造成了港区油类严重污染。为保护港区水域环境,防止和控制油类的污染,必须搞清港区水域油类的污染状况。我站从1981年起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对港区水域进行定期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年四次,每季一次。大连湾设19个站位,鲇鱼湾设7个站位。下面将港区水域三年(1981——1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