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温度和含水量对煤、岩体导热系数的影响,采用激光闪射法测得8种煤、岩样品的导热特性参数;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煤岩体导热系数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煤岩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线性降低,随含水量增大而增大;岩石的导热系数大于煤体的导热系数,岩石的导热系数为1~5W/(m·K),煤的导热系数为0.1~0.5 W/(m·K);拟合得到不同煤体导热系数和温度的关系式,其拟合函数相关度在0.93左右,最大相对误差为2.18%。因此,可利用拟合函数和测试结果预测测试矿井的煤岩体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2.
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和厌氧好氧工艺法中的污泥进行流变特性分析,探讨两种工艺中污泥的剪切应力、黏度等流变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重点讨论TS和温度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为9.10%时,两种工艺中的污泥均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可以用Herschel-Bulkley模型来拟合。同一温度同一TS时,SBR工艺污泥流变模型H-B中的K是A/O工艺的10.11倍;极限黏度与TS呈幂指数关系;污泥黏度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低剪切速率下更为明显,且温度在10~35℃范围内,黏度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聚乙二醇(PEG)进行冷热循环处理时,其超分子结构会发生某种相变,从而改变宏观性质而具有特殊的蓄热调温性能。PEG的相变温度随聚合度变化而变化,在服装应用方面一般采用30~35℃,接近于体温的PEG。以PEG作为相变材料用不同方式添加到纺织材料上,可以使织物具有双向调温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导率研究了制备V2O5纳米晶微乳液的最大增溶水量,采用目测和电导仪测量相结合的手段,对一系列W/O型微乳体系稳定性及最大增溶水量进行比较探讨.对体系各成分的组成进行了优化选择,重点考察了表面活性剂CTAB用量、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及连续相类型的改变对该体系处于W/O结构时水相的最大增溶量及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溶液最佳微乳体系,增溶水量达20%.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浆体的泵送性差、易沉降,及利用有机增稠剂出现触变性不良等问题,研制一种以粉煤灰和硅藻土为骨料并添加硅铝酸盐类无机增稠剂的阻化浆体。采用NXS-11B型旋转黏度计测试浆体的黏度,考察浆体骨料的组分比例、浆体浓度、水灰比和温度对黏度的影响,对比黏度与剪切应力的变化关系,分析浆体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硅藻土能够改善粉煤灰浆体的悬浮性能,粉煤灰与硅藻土最佳比例为10∶3;增大浓度可以提高浆体黏度,提高水灰比和温度可以降低黏度;水性膨润土增稠流变剂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能,其浓度为3%~4%,水灰比3∶1时,浆体流动性较好,有利于泵送。阻化浆体是具有剪切稀化特性的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有机膨润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通过添加不同用量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有机膨润土进行改性处理.将制成的有机膨润土加入清水中,通过不同振荡时间、振荡强度、超声处理时间、温度、pH值及不同浓度盐溶液的处理后,测定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条件下(超声处理除外),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均随着改性时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表面活性剂用量小于或等于膨润土阳离子交换量(CEC)时,制备的有机膨润土比较稳定.振荡时间、振荡强度及反应温度对有机膨润土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增加超声波处理时间、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提高处理溶液中的NaCl、CaCl2浓度.可增加有机膨膨润土尤其是高表面活性剂用量的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因此,为避免有机膨润土的二次污染,在利用表面活性剂制造有机膨润土时,应根据膨润土的阳离子交换量确定适宜的表面活性剂用量,并使溶液pH值处于中性范围.  相似文献   

7.
通过FT-IR,TG-MS,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中间相沥青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温度、时间与最终炭纤维显微结构以及其导电导热和力学性能的关联。结果表明,在240℃,6 h的氧化条件下,炭化纤维预氧化进行比较充分。经过炭化以及3 000℃石墨化热处理后,纤维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可分别达到2.54GPa,650 GPa,热导率可以达到860 W/(m·K)。通过机理分析得出,纤维在预氧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随着氧化的深入,纤维截面形态从皮芯结构向辐射状、大角度劈裂辐射状及辐射状疏松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8.
废电路板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应用热天平和管式炉反应器对废电路板的热解行为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在氮气气氛下,不同升温速率(10 K/min、15 K/min、20 K/min、40 K/min)对废电路板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废电路板热解失重曲线有较大影响,反应起始温度,失重率最大时的温度和反应结束温度均随升温速率的提高而相应增加.热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废电路板热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活化能在110~180 kJ/mol,指前因子在2.0×107~1.2×1013 min-1.此外,在管式炉反应器上,考察在同一升温速率(20 K/min)下不同热解终温(400 ℃、500 ℃、600 ℃、700 ℃、800 ℃)对废电路板热解产物产率和气体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在600 ℃以上时,固体残渣的产率变化不大,升高温度只是改变油气比; 电路板热解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CO2、CH4、C2H4、C2H6、C3H6和C3H8,气体热值在11.24~15.21 MJ/m3,焦油热值在24.5~27.5 MJ/kg范围内.热解后所得固体残渣是易碎的,其中玻璃纤维部分呈层状分开,很容易对残渣中的金属和玻璃纤维部分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9.
设计模拟燃烧试验方法,考察分析水泥混凝土、AC、SMA和OGFC几种路面材料的防火性能.结果表明: 设计制备的OGFC路面逃逸汽油量最大,较水泥混凝土路面,燃烧时间缩短一半,逃逸汽油量高达89%,路表温度控制在200 ℃以下,空气温度不足50 ℃,明显优于其他沥青路面材料甚至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高黏度改性沥青配制的OGFC面层路用性能优良,可以有效防止汽油燃烧,适于作为大型公路隧道沥青面层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霉菌菌体作为吸附剂对染料活性艳红X-3B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染料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和温度对菌体吸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经硝酸处理后的菌体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在pH值为3时,吸附量达到最大. 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表达,平衡时吸附量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很好,相关系数可达0.999 8. 硝酸处理的菌体对活性艳红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表达.当温度为25 ℃、30 ℃、35 ℃、40 ℃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50.0 mg/g、322.6 mg/g、400 mg/g、416.7 mg/g.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大,表明该吸附反应是吸热反应.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ΔH=35.13 kJ/mol,ΔS=125.17 J/(mol·K),ΔG为-2.13~-4.03 kJ/mol,表明菌体对活性艳红的吸附是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