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灰霾天气加重空气污染程度,是空气污染呈现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重要天气污染现象,对视觉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与危害.针对灰霾天气下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程度判据系统建立,对灰霾天气下空气污染程度评估方法及建立污染程度与能见度量化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玄武湖菹草种群的发生与水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11月-2006年4月对玄武湖菹草种群进行了采样分析,并对其发生过程中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玄武湖菹草种群发生过程中,湖区水质有明显改善,湖水透明度增加,主要监测指标TN、TP质量浓度值下降.指出,在湖区维持一定量的菹草,对湖泊在冬春季的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出解决湖泊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修复重建健康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供水水库的蓝藻种群和微囊藻毒素的季节变化,于2012年1—12月对韶关的苍村、瀑布和花山3座供水水库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3座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监测蓝藻共9属(种),优势种为鱼腥藻和微囊藻,蓝藻最高丰度为5.67×107L-1;降水导致营养盐物质带入水库和水体不稳定性是蓝藻种群和优势种在夏秋两季季节变化和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3座水库ρ(微囊藻毒素)为0.1~0.9μg/L,最高值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MC-LR的指导性限制值(1μg/L)标准。微囊藻与微囊藻毒素呈显著正相关性(R=0.871,P0.01),表明产微囊藻毒素的蓝藻主要为微囊藻,当水库发生微囊藻水华时有发生微囊藻毒素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室内燃煤取暖与烟雾程度对呼吸道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儿童家庭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报告室内燃煤取暖与烟雾污染程度对呼吸系统病症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燃煤取暖与否、室内空气烟雾程度对儿童及其父母的呼吸系统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生物监测中叶绿素a浓度与藻类密度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叶绿素a浓度、藻类密度和藻类分类计数等,获取"水华"水体生物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密度在蓝藻"水华"(微囊藻为优势种)暴发期间存在显著相关,并拟合出了回归直线。且叶绿素a浓度和藻类密度的自然对数比值也与藻类发生和兴衰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模拟摄食试验,使用铜绿微囊藻藻液及滤液对大型溞同时进行急性毒理试验,探讨了不同藻密度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与大型溞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大型溞的摄食行为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抑制,抑制作用随藻密度升高而下降,中、低藻密度(1.01×108mL~(-1)、1.01×107mL~(-1))下的抑制率分别为54.6%、65.7%,高密度(1.01×109mL~(-1))下的抑制率为29.7%。同时,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溞有毒性作用,在毒理试验中,藻液组24 h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0.455×107mL~(-1)和0.036×107mL~(-1),滤液组24 h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1.299×107mL~(-1)和0.179×107mL~(-1)。藻液组的LC50值明显低于滤液组,结合镜检表明,大型溞摄食铜绿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溞的毒性影响以胞内毒素为主。在藻-溞微生态系统中,当藻密度低时,大型溞种群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显著,藻细胞被摄食殆尽后大型溞迅速死亡;当藻密度适中时,大型溞种群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良好,存活时间最长;当藻密度高时,大型溞种群受藻毒素强烈影响,短时间内死亡殆尽,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差。  相似文献   

7.
根据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宝丰湾疏浚区设计阶段勘察结果,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Lars Hakanson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疏浚区底泥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针对底泥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疏浚深度,为环保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鸭绿江丹东段水体TOC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7年~2009年鸭绿江丹东段地表水中TOC和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枯、丰、平三个水期109组数据同步监测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经一元线性回归得出三个水期的回归方程。经相关系数显著水平检验,表明在99.9%的置信水平下,TOC和高锰酸盐指数线性相关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为例对当前采用的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指出采用全市多点位平均值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缺欠,它们的均值会平滑掉重污染点的监测峰值,反映不出城市应有的污染来;应把对重污染点的监测值的分析作为重点,辅以全市多点位的平均值,分析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变化规律,进而查找其污染原因,提出可行的减少或消除环境空气污染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化覆盖率与大气环境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绿化覆盖率与气温的关系 ,绿化覆盖率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城市绿化的合理布局等 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化覆盖率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 ,并对城市规划和绿化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根据银川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定量估算了其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1996—2006年银川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总态势是先增后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CODCr测定中空白试验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实验中的硫酸质量对测定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在使用数据库和计算机计算环境监测数据时,应该按照数值修约规则,编制和使用正确的计算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4.
建立温室气体监测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对于保障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计量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气象组织于1989年组建了全球大气观测网络,欧洲、美国也分别建立了区域、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相比之下,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起步较晚。因此,亟需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温室气体监测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为准确核验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总结国际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体系、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等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提出以下建议:设立满足排放量准确评估要求的数据质量目标;研制独立自主、国际等效的高准确度基准标气;加快构建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探索研究其他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方法。  相似文献   

15.
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集了该园区及周边土壤46个样品,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r、Cd和Ni的含量,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土壤中Cu、Zn、Pb、Cr、Cd、Ni的背景值分别为36.2、118、49.2、40.6、0.125、15.3 mg/kg;Cu、Zn、Pb、Cd的含量高于河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为极强污染,Cu、Zn、Cd为中等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序为PbZnCuCd,表明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具有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证明了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空白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种显色剂之间相互反应引起的。因此,在测定过程中,显色剂的加入量必须十分准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惠州市市区环境空气监测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现场空白值与室内空白值的差异,得出了二氧化硫测定的两种空白值相差无几,氮氧化物测定的两种空白值相差较显著的结论。提出了在计算环境空气氮氧化物浓度时,扣除现场空白值是消除分析误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讨论了现场空白值受环境条件(气温、光照强度等)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醛,探讨试验前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耗材、玻璃器皿的洗涤,以及萃取流量、液体在环境中暴露时长等操作细节对空白值的影响.试验表明:衍生剂2,4二硝基苯肼须纯化后使用;提取液应使用超纯水机现制水配制,且现配现用;石英砂须经高温灼烧后放置在干燥器中保存;玻璃器皿应在使用前烘干或者再次用纯水冲洗....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河源水环境背景值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摘要介绍了长江源区主要4条河流中水环境背景值的调查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构建科学、准确、有效的量值溯源体系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发布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涉及环境监测用途的类别大幅度减少。在此背景下,研究介绍了量值溯源中检定和校准的差异及适用范围,强调不应将检测作为量值溯源的方式。分类比较了国内现有具备量传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对目前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量值溯源技术方法与实际使用需求脱节、计量服务供给侧响应不及时的短板进行了总结。建议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快制修订相关计量技术法规,各计量技术机构及时更新和建立相关计量标准,从而更好地满足环境检测机构对计量器具量值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