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驾驶疲劳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建立了驾驶疲劳形成的人机工程学模型,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了驾驶疲劳的各种形成因素。对预防驾驶疲劳,保障行车安全,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在现代化机械化作业环境中,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使机械设计与人体的要求相适应,从而提高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效率的一门边缘科学。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文章讨论了在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只有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才能使伤害事故得到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3.
人机工程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人在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协调“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 人机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内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等有关理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改善和设计这些关系。应用它可以改善人的工作条件,使工作更为安全、卫生、舒适和方便。人机工程学与劳动安全的目的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前者已经渗透到后者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劳动安全科学三大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在劳动安全工作领域中的业务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学习重点(共60学时) (一)结论(2学时) 了…  相似文献   

5.
安全工程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安全问题的科学。安全工程学的定量研究,是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给出系统安全性评价,从而揭示出这种关系的内在规律,为选择最优化的安全措施方案提供依据。 安全工程学所研究的,一般是由人-机器-环境三者结合而成的系统。安全工程学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是安全科学日益完善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工程学更加精确化、科学化,彻底改变只凭经验判断系统安全性的状况。 目前,安全工程学在定量研究方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使用最多的…  相似文献   

6.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既要充分发挥操作者的效能 ,又要致力保障操作者的安全与健康。因此 ,是否能避免或尽量减少工伤事故 ,常作为人机工程学研究和设计的重要评价因素。依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分析 ,生产中工伤事故的原因主要受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的制约 ,其关系如图所示 :  在人—机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通常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管理状况的好坏也是由管理者来决定的 ,因此管理状况的问题也属人的因素问题。1、工伤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相似文献   

7.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通过改进机器设备,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技能,达到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目的。它应用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和工程技术的成就,研究劳动者和劳动之间怎样才能最适应,使劳动者消除劳动时的紧张情绪,降低劳动强度,安全、均衡而高效率地进行劳动。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下列五个方面: 1.研究如何降低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和消除劳动时的紧张情绪,设法改善产生这些情况的各种因素。如降低劳动强度;注意劳逸结合;改善作业环境(调节作业地点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照明亮度、颜色,消除噪声…  相似文献   

8.
谈谈人机学     
一、什么是人机学人机学是研究人和机器所组成的系统的科学,也就是说,是研究人和机器的关系或联系的科学。每个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都经常碰到它,它同每个人都有关系。大家知道,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历史是和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劳动中,人要同劳动工具(如生产设备)和劳动对象(如生产用料)接触,这样,就存在着人同劳动工具(狭义的机)、劳动对象(较广义的机)和劳动产品(广义的机)的联系问题,也就是人机联系问题。一句话,研究人和机器(概包括狭义的机,也包括广义的机)组成的系统的内在联系,这就是人机学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隧洞钻孔作业过程中钻工身体疲劳程度与作业姿势关系,从人因工程理论视角,运用CATIA软件建立隧洞钻孔作业模型,并模拟6种典型钻孔作业姿势。测算钻工在不同孔位作业姿势疲劳程度评估值,分析钻工疲劳程度与身体下蹲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脚踝和大腿是钻孔作业最易疲劳部位,需重点保护;下蹲作业姿势极易疲劳,推荐坐姿为低位钻孔作业姿势。为减轻脚踝和大腿受力,应采用作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职业适应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适应性属于人机工程学有关人对机适应的研究领域.人们在身心素质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一定的人、机、环境系统中,一部分人可能比其他人更适合些;同时,人具有很好的可塑性,通过学习与培训,人的能力和身心素质可以有很大的提高,开始不适应的工作可以通过培训逐渐适应.因此,要注意人员选拔和培训,使人的自身素质和基本条件与职务要求相匹配,达到提高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从横向构成了多门类的“应用人机工程学”,如建筑人机工程学、矿山人机工程学、交通人机工程学、船舶人机工程学、航空人机工程学、城规人机工程学、农业人机工程学、生活用具人机工程学、服装人机工程学等等。但在这些应用对象不同的人机工程学中,都存在安全方面的共性课题。因此,安全人机工程学又可单独作为应用人机工程学的一个纵向专门分支开展研究,从协调人、机器及环境的角度出发,为各行各业的人机系统设计提出保证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进行这项研究的意义 从事故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影响作业疲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重点讨论了疲劳的定义,对现代作业疲劳提出了新的定义,使对疲劳的研究更切合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方向,并且对人体疲劳的特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文章还从人、机、环以及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系统的分析了现代作业疲劳出现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较为科学全面的三级预防措施,从而对现代作业疲劳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安全人机工程》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为工程技术设计者提供人的各种理论参数和要求,建立合理可行的人—机—环境系统,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设计有关的人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能够从人机工学角度实践人机系统分析评价和安全防护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设计能力。下造用对在学究  相似文献   

14.
试论采运机械人机工程学杨伯玉,刘永庭,梁怀胜,娄茂达1概论1.1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简史人机工程学是加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在提高人体一机械一环境系统的总体效能的目标中,人体一机器一环境相互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通道信息融合的疲劳驾驶行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单一通道信息在驾驶疲劳行为判定中的局限性,提出了综合运用多通道信息融合共同判定驾驶疲劳行为的方法。该方法在充分考虑各信息源相关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优化采用驾驶人疲劳特征ECD、车道偏离程度SAAE、方向盘转动程度SWA等疲劳判别指标,运用MVAR进行多维特征向量提取,以有向无环支持向量机为融合算法,建立了基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的驾驶疲劳行为判定模型。结果表明,运用DAG-SVM进行多通道信息决策提高了疲劳驾驶行为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职业适应性属于人机工程学有关人对机适应的研究领域。人们在身心素质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一定的人、机、环境系统中,一部分人可能比其他人更适合些;同时,人具有很好的可塑性,通过学习与培训,人的能力和身心素质可以有很大的提高,开始不适应的工作可以通过培训逐渐适应。因此,要注意人员选拔和培训,使人的自身素质和基本条件与职务要求相匹配,达到提高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关系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目前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由个别劳动关系调整到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转型。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为集体劳动关系的建构在制度层面提供了基础,普遍提升了全社会的劳动法治理念,提升了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集体意识,成为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新起点。2010年夏季集中罢工的出现是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重要标志。集体劳动关系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而集体劳动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集体劳动争议的问题。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凡把人与机器结合成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研究的,都称为人机系统设计研究。人机系统设计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这一系统进行合理而又可行的设计,以便有效地发挥系统中人和机器的效能,并为人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人机系统的设计研究,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完成预定的任务; (2)系统中人和机器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彼此协调地工作,使系统的总体效率尽量提高而能耗尽量减少; (3)要考虑系统与周围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书由赵履宽、孙树菌主编。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机体调节,适应能力及其限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劳动强度、劳动者因环境条件的作用或作业体位的影响,而发生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变化,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作了深入的探讨。还从人-机-环境的角度考察了劳动生理及其保护问题。 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劳动中的人-机-环境系统。把人、机器、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加以综合考虑,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人身健康的目的。第二部分为劳动生理。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消耗的密桌程度,来证明科学地确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现代化工厂建设中,建立较完善的劳动条件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卫生条件和建筑设计等多方面措施,厂房内部及设备合理的色彩修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设计具体车间的色彩配置立足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供科学管理车间的可能性出发,充分运用了美学、人体工程学原理及艺术造型的方法,使其在实用功能、人机关系和视觉心理上达到了充分协调。本文简要论述了发动机厂生产车间内色彩的选择与搭配的原则,同时为规范发动机厂生产车间色彩管理工作,确保车间的统一性、协调性和特殊性,运用色彩的属性对车间内饰及设备设施进行了配置,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疲劳,提高生产的安全性、经济性及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