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甲胺磷降解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受甲胺磷长期污染的土壤样品中通过富集培养,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从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降解甲胺磷活性较高的L48菌株。该菌株可以利用甲胺磷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生长,降解甲胺磷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宜PH值为7.0,其完整细胞悬液对3000mg/L左右甲胺磷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3%。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华丽曲霉Aspergillus.orantus。  相似文献   

2.
解脂耶氏酵母菌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解脂耶氏酵母菌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分别处理色拉油、餐饮油等油脂类废水和柴油、机油等石油类废水50 h.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快速降解油脂,在油质量浓度≤2 000 mg/L时生化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对色拉油、餐饮油中油脂的降解率分别为93.30%和85.08%,同时菌体细胞大量生长,其生物量分别为1 652.7和1 940.0 mg/L,废水处理过程中pH稳定在3~4之间;但该菌对石油的降解率低,生成的生物量少,处理后废水pH维持在6~7之间.解脂耶氏酵母菌对油的降解与自身生物量的生成有关,该菌株降解油脂类和石油类物质的途径不同,产生的脂酶系统不同,使得废水的pH变化规律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酵母菌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酵母菌处理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与常规的生物处理技术相比 ,酵母菌技术有一些特长 .该技术的容积负荷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 8- 10倍以上 ,成功地应用于高含油油品加工废水等各种食品废水的处理 ,并在氨氮超过180 0 0mg/L的味精生产废水的处理中显示出了较好的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4.
ZnFe_2O_4/TiO_2光催化剂制备及乙酰甲胺磷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Fe2O4和掺杂ZnFe2O4的纳米级TiO2光催化剂,进行了XRD、TEM和UV visDRS表征,以卤素灯为光源对纳米TiO2降解水溶液中乙酰甲胺磷农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液初始pH值、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400℃、掺杂量为0.5%的ZnFe2O4/TiO2纳米粉体降解效果最佳,在相同条件下,反应2h后农药降解率可比纯TiO2提高20%左右。正交实验优化了降解反应条件,在常温常压下,起始pH值为12、H2O2浓度为12mmol/L、催化剂浓度为0.5g/L、反应3h后,初始浓度为1.0×10-4mol/L的乙酰甲胺磷农药降解率可达61.2%。  相似文献   

5.
从连云港近岸海域分离了10株甲胺磷农药耐药菌。着重研究了菌株B7、B10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经过12d的培养,菌株B10对甲胺磷的降解率为61.5%,菌株B7的降解率为52.4%;在培养过程中,菌株B10的活菌数量一直高于菌株B7,说明菌株B10比菌株B7更能适应甲胺磷农药。菌株B10利用甲胺磷农药的最适温度是28℃,适宜pH为6.0~7.0。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甲胺磷浓度、外加营养物以及温度对人工湿地去除甲胺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甲胺磷的去除效果;进水甲胺磷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工湿地系统对甲胺磷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进水浓度分别为5.3mg/L、9.74mg/L、19.1mg/L和50.75mg/L时,相应的甲胺磷去除率分别为93.5%、89.5%、90.7%和92.2%。外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工湿地对甲胺磷的去除;在进水中添加葡萄糖浓度为50mg/L时,甲胺磷的去除率下降了6.2%。添加氮源对甲胺磷降解的影响并不明显,温度显著地影响人工湿地对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日平均气温在24℃以上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平均去除率低于90%;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率低于60%。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半静态方法研究甲胺磷农药对中国蛤蜊基础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蛤蜊暴露于含有甲胺磷的海水中后,其耗氧量和排氨率分别在24 h和36 h达到最大,之后随时间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所下降.随着甲胺磷浓度的增加,中国蛤蜊的摄食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从长期受甲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采集土样,经过富集培养,稀释倒平板后划线分离得到3个菌株,分别编号为J-1,J-2,J-3菌株。将分离到的3个菌株接种到富集培养基中培养后,利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变化,明显可以看出J-3菌株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因此选择J-3菌株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对象。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初步鉴定J-3菌株为假单胞菌。J-3菌株能在没有外加碳氮源的情况下以甲胺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生长。另外,确定J-3菌株降解甲胺磷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0,外加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装液量和接种量分别为100,250mL和8%等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9.
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直接影响到污泥处置的效果和成本,提升污泥脱水性是污泥减量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提出利用复合酵母菌群降解剩余污泥胞外聚合物(EPS)来提升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首先评价了复合酵母菌群对灭菌后EPS中各组分的降解效果;继而将混合酵母细胞接入剩余污泥中进行曝气,考察了酵母菌对污泥脱水性的提升效能.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对提取的EPS中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降解效果明显,振荡培养72 h内最多分别降低了(60. 43±2. 73)%、(18. 94±2. 39)%和(48. 30±3. 37)%.向2 L剩余污泥中接入1. 5 g混合酵母菌湿菌体进行曝气,24 h后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CST)下降了(17. 19±1. 16)%,比对照组多下降了(7. 03±1. 35)%;与此同时污泥中EPS总量比对照污泥多下降了(17. 46±3. 91)%,表明酵母菌可以通过原位降解污泥中EPS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
酵母菌T-2对蒽醌染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温州市上桥一家染料厂的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染料脱色优势酵母菌T 2。经初步鉴定为红酵母属 (RhodotorulaHarri sonsp .)。并研究了该菌在不同温度、pH、培养时间、染料浓度、接种量等条件下对染料脱色的情况。同时 ,还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等营养条件下对活性艳蓝KN R脱色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在 30℃~ 35℃温度范围内T 2菌对活性艳蓝KN R的脱色率为 89.9%~ 95.1 % ,最佳脱色温度为 35℃ ,pH值在 2 .0~ 7.0范围内T 2对活性艳蓝KN R的脱色率为 81 .7%~ 92 .6 % ,最佳脱色 pH为 3.0 ,碳源、氮源、接种量及染料浓度对其脱色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酿酒酵母对Ag+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灿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8,29(11):3200-3205
为了深入探讨酿酒酵母吸附贵金属离子Ag+的特性,研究了吸附时间、离子浓度、初始pH值、温度对废弃酿酒酵母吸附Ag+的影响,并分析了动力学、热力学以及等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酵母吸附Ag+的过程进行得很快,当Ag+初始浓度为1 mmol·L-1、细胞浓度2 g·L-1条件下,反应10 min,Ag+可以达到平衡吸附量的86%以上.随后在24 h内吸附量缓慢增加,去除率基本维持在51%~55%左右.酵母吸附Ag+的过程可以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后者模拟效果更好.酵母吸附Ag+的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但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差.当Ag+初始浓度为0~8 mmol·L-1、酵母浓度2 g·L-1条件下,酵母吸附Ag+的Langmuir理论饱和生物吸附容量为0.385 mmol·g-1.在pH 2.0~7.2范围内,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pH值升高而升高.10~40℃范围内,温度对酵母吸附Ag+的影响不如pH值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低离子浓度下尤其如此.酵母吸附Ag+的较适宜温度为20~30℃.热力学分析表明,酵母吸附Ag+具有自发性、熵增特征.  相似文献   

12.
酿酒酵母与Ag+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灿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8,29(12):3561-3567
为探讨酿酒酵母与Ag+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酵母吸附Ag+过程中细胞阳离子的释放状况,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带能谱仪的透射电镜(TEM-EDX)等手段表征了酵母细胞在吸附Ag+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以及Ag+在酵母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和状态.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吸附Ag+伴随着大量细胞阳离子K+、Na+、Mg2+、Ca2+的释放.Ag+的存在会抑制体系pH值增加,并促进Mg2+、Ca2+的释放.与Ag+的吸附类似,K+、Na+、Mg2+、Ca2+的释放也很快,并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酵母对Ag+的吸附,可被认为是离子交换机制和共价结合机制共同发挥作用.FTIR证明酵母表面羧基对Ag+的吸附发挥重要作用.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酵母细胞表面不仅吸附了Ag+,同时产生更高浓度的含Ag沉淀物,使Ag+从溶液中去除,这些含Ag沉淀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表面,含Ag沉淀的性质以及形成过程还需要借助其他分析手段进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3.
酵母菌对低浓度铀的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以活性和高温灭活酵母为生物吸附剂对低浓度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能力、相关的动力学特性及机理.结果显示,活性酵母菌和灭活酵母菌对铀的最佳吸附p H分别为5.5和4.5,达到吸附动态平衡所需时间分别为240 min和30 min,活性酵母菌对铀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6℃,而灭活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不明显.不同温度下,活性与灭活酵母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均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决系数均在0.99以上,表明活性与灭活酵母菌对铀的吸附过程中,都存在着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过程.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吸附铀后的活性酵母菌菌体表面出现凹陷,少量块状铀沉淀附着在表面,而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的灭活酵母菌菌体表面积明显增大,大量的纳米颗粒状铀沉淀附着在表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活性酵母菌对铀离子吸附的过程中,羟基、醛羰基、N—H、C—N等为主要的吸附位点,而羟基、酮羰基、P=O、—HPO_4~(2-)等为灭活酵母菌对铀离子吸附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14.
Ni2+生物吸附动力学及吸附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郜瑞莹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7,28(10):2315-2319
研究了金属离子Ni2+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特性,内容包括生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生物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Ni2+初始浓度为65.6 mg/L时,Ni2+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物理吸附,在10 min内快速达到平衡.Ni2+在酵母上的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R2=0.999),动力学参数k2为0.018 4 g/(mg·min),qe为5.96  mg/g.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Ni2+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最大吸附量qmax为6.32  mg/g.酿酒酵母可用于处理低浓度的含Ni2+废水.  相似文献   

15.
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木质素降解能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经鉴定为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将该菌用于木质素类化合物利用、染料脱色、天然木素降解及产酶特性等研究,充分证实该菌具有木质素降解能力.简青霉降解木质素是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Lac)和木聚糖酶共同作用的结果,降解主要发生在LiP与木聚糖酶活高产的初级代谢阶段,与白腐真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25d培养可使稻草木质素绝对量损失0.23g,降解率达14.94%,同时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有较高程度的降解.而pH值、Cu2+和Mn2+浓度对木质素的降解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瑞霞 《环境科学》1999,20(6):74-76
筛选出2株真菌,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hromogene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转化NO3^-的活性。它们的生比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还强。产色链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将NH4^+转化为NO3^_的机理也不同于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ium)必需有NO3^-或NO2^-的诱导才具有活性,它们可直接将硫  相似文献   

17.
方治国  欧阳志云 《环境科学》2010,31(8):1926-1931
以高温厌氧细菌热纤维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LQRI和VPI菌株)和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ethanolicus X514和39E菌株)为对象,以不同浓度纤维素为底物,分析了热纤维梭菌不同菌株的纤维素降解和酒精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在热纤维梭菌纯培养体系中,LQRI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明显高于VPI,前者约为后者的1.2倍,但两者的酒精生产能力没有显著差异,LQRI在1%纤维素条件下酒精终浓度约为12 mmol/L,VPI约为10 mmol/L.随着底物纤维素浓度的增加(1%、2%、5%),两者对纤维素降解和酒精生产能力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热纤维梭菌和嗜热厌氧乙醇菌混合培养体系中,LQRI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明显高于VPI,前者约为后者的1.28~1.58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两者的纤维素降解率均逐渐下降,但热纤维梭菌对纤维素降解的绝对数值还受到其它混合培养菌种的影响.此外,LQRI+Thermoanaerobacter混合培养体系的酒精生产能力明显高于VPI+Thermoanaerobacter,前者约为后者的1.27~1.77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混合培养体系酒精生产能力没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PAHs)因其具有"三致"作用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威胁.微生物降解是多环芳烃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菌株是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多环芳烃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到1株以芘为唯一碳源的菌株LX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LX2属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LX2).菌株在含芘浓度为50 mg·L-1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1 d对芘的降解效率达32.1%.经GC-MS分析发现,Pseudomonas sp.LX2降解芘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有4,5-二氢芘、2''-羟基苯丙酮、苯酚、原儿茶酚.基于鉴定的代谢产物得出芘通过"萘"和"邻苯二甲酸"两种不同的途径被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LX2)降解.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砷污染水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理想材料和必要的理论依据,从湖南某矿区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耐砷菌株,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耐性菌吸附As3+的影响因素及规律,通过研究等温吸附属性、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属性,分析亚细胞赋存特性,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手段,初步探讨了吸附发生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命名为Bacillus sp. strain AsT4.该菌株固体平板培养对砷的耐受阈值为40 mmol·L-1;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5℃、pH=7.0、NaCl浓度5 g·L-1、转速180 r·min-1;芽孢杆菌湿菌体吸附As3+的优化条件为:温度35℃,溶液pH=6.0,培养时间36 h,As3+初始浓度10 mg·L-1,菌量1.5 mL,此条件下的去除率为69.3%.干菌体吸附As3+的优化条件为:温度35℃,pH=7.0,吸附时间90 min,As3+初始浓度10 mg·L-1,投加量0.5 g·L-1,此条件下的吸附率为72.8%.无论是湿菌体还是干菌体,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耐砷芽孢杆菌AsT4对As3+的吸附过程,并且是自发、墒增的吸热过程.耐性菌对As3+的生物吸附和累积以胞内累积和细胞壁富集为主,菌粉表面的羧基、羟基、胺基等活性基团可能在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Mn2+在黄杆菌FCN2菌株降解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n2+在菌株FCN2生长细胞、悬浮细胞、粗酶液降解芘时的影响作用.在菌体生长期加入0.1~5 mmol/L的Mn2+,对菌体的生长及生长量无影响,但对芘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以加入0.1mmol/L的Mn2+效果最好,其对芘的平均降解率是对照的1.26倍.此时菌株富集的Mn2+为0.025mmol/L;在用无外加Mn2+培养的菌株FCN2悬浮细胞降解芘时,加入0.5 mmol/L的Mn2+,芘的平均降解率为对照的1.67倍.降解反应发生72h后菌株富集的Mn2+为0.18mmol/L;在酶促降解时加入0.1mmol/LMn2+,平均降解率为对照的1.30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加入的Mn2+对降解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