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GaBi软件的钢材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采用GaBi4.3软件分析了生产1kg普通钢材过程中的物料消耗、能源消耗以及时环境的排放,并利用软件提供的CML2001方法评价了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耗是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水循环利用率低造成大量淡水资源浪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温室效应和环境酸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石能源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宁  杨建新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5):1592-1600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我国化石能源的生命周期清单模型,详述了模型相关因子的确定方法,计算了原煤、原油、天然气等初级能源及汽油、焦炭等几类主要次级能源的生命周期清单,揭示了我国能源生产的环境负荷,为工业系统分析和材料、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清单分析表明我国化石能源清单的主要特点为能源消耗的97%以上主要来自生产过程,运输占到3%左右的比例;通过与2002年清单相比,我国化石能源生产的总能耗和排放出现不同程度变化;通过与国外能源清单相比,我国能源投入及排放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闻纸生命周期评价与Ⅲ型环境声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及Ⅲ型环境声明的要求,对我国新闻纸产品系统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估.研究系统边界从制浆废纸原料的收集到新闻纸产品运输至用户,主要单元过程包括制浆、抄纸、主要化学品生产、能源生产、运输等.通过评价分析最终得到以1000kg新闻纸为功能单位的生命周期清单结果,同时定量评估了其对全球...  相似文献   

4.
李鹞  于随然 《环境工程》2014,32(10):119-124
研究多晶硅光伏发电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之内的环境排放能源消耗情况,使用了代表中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清单数据,对生命周期各阶段,尤其是生产制造和废弃处理阶段进行详细建模,分析了两种不同回收处理情形下的能量回收时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并进行了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结果显示:能量回收时间和温室气体排放因太阳辐射量而异;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制造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不同的回收处理方式对整个系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车用新能源燃料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排放的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评价。结果表明:醇类燃料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最大,燃料电池能耗最小,燃料的消耗主要集中在使用阶段,原料阶段的能源消耗较低;在生命周期总CO2排放方面,甲醇CO2排放最高,混合动力CO2排放最低;在燃料生命周期VOC、HC、NOx、PM10和SOx排放方面,醇类燃料的排放最高,燃料电池的排放最低。  相似文献   

6.
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清洁性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  吴敏 《环境保护》2001,(9):26-27,29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清洁性是指其在处理污水过程中所付出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不仅包括其运行期间的“末端”污染物排放,还包括从其获取自然资源和能源开始直至最后拆除的整个过程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运用LCA可对污水处理技术从“摇篮至坟墓”的生命周期角度评估其清洁性,能确切地取得其生命周期内各阶段输入和输出和物料、能耗以及各种环境影响的量化清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完善化分析。通过清洁性评估可有助于污水处理工艺的创新、选择和决策,从而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去解决城市污水的污染问题,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泥生产工艺的生命周期对比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姜睿  王洪涛  张浩  陈雪雪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2361-2368
为了定量分析各种水泥生产工艺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工艺替代时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转移,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建立了大型、中型、小型新型干法、传统立窑、新型半干法(JT窑)5种典型水泥生产工艺从原材料开采到熟料生产的生命周期模型,对比分析了以上工艺生命周期过程中能耗、温室效应、酸化、可吸入无机物等主要环境影响类型的差异,提出并计算了大型新型干法替代其他工艺时的"平衡运输距离",并推导了其一般表达式.结果表明,由于大型新型干法工艺氮氧化物排放较多,使得工艺替代时可能伴随着环境问题从能耗、温室效应向酸化、可吸入无机物等影响类型转移;同时,由于产能增加,大型新型干法工艺也可能导致环境影响从生产阶段向运输阶段转移.从本文的案例研究可以看出,LCA方法可以定量分析不同环境影响类型之间和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环境问题转移,能为技术评价和相关政策制定及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氧化钴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钴生产是锂钴氧二次电池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之一。本实验是以粗氢氧化钴为原材料,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氧化钴生产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氧化钴生产中资源、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并对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量化估算。结果显示,氧化钴生产中环境潜在影响大小依次是富营养化、粉尘和烟尘、酸化、全球变暖、固体废弃物负担,其相对值依次是:24.04、22.88、4.30、3.29、1.49。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氧化钴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改造及相关材料使用更换来降低氧化钴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瓦楞纸箱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瓦楞纸箱从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到使用后的废物处置整个全生命周期的物耗、能耗及向环境中的排放;根据ISO14040系列标准制定的技术框架,建立了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模型,采用Eco-indicator 99方法,对瓦楞纸箱进行了整体和基于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得出其全生命周期和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废物管理3个流程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和对应指标值,以及造成各流程主要环境影响类型的原因.为改善瓦楞纸箱的环境性能,针对其设计、生产加工、使用、废物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文章以我国东北某大型石化企业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污染物产生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量化估算。评价结果表明:生产1t聚乙烯能源消耗为32.3×106kJ,环境影响负荷为701.9标准人当量。其中,轻烃、石脑油裂解及裂解气分离工序是释放污染物的最主要工序,光化学烟雾是最大的环境潜在影响,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聚乙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11.
唐山作为钢铁生产密集型城市,2020年粗钢产量为1.44亿t,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综9974万t标准煤,2018年唐山市工业SO2、NO<i>x排放量近6.9万,15.8万t。在产业可持续转型发展与城市共容的双重挑战下,河钢集团以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优化自身产业布局,采用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工厂设计理念建造唐钢新区,尤其在能效提升、全流程超低排放、副产品资源化、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绿色制造技术,为国内钢铁企业应用绿色制造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东南某大型石化集团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与估算。结果表明:生产1t聚氯乙烯的总能量消耗为6102.24MJ,环境影响负荷为0.49标准人当量。聚氯乙烯生产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大气颗粒物污染、光化学臭氧合成、酸化和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3.
化学工业园的系统动力学仿真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学工业园属行业类工业园,入区企业主要为生产和销售化学工业品的化工企业,其排放的化学品污染物极易造成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为避免环境风险事故,必须对化学工业园的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以泰兴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其现阶段发展基础上,根据该园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模拟不同情景下的远期发展目标.基础仿真结果表明,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大气环境污染几乎达到环境容量极限.情景分析表明,该开发园区必须将产业发展速度控制在18%,同时降低工业能耗,提高脱硫效率至90%以上,污水处理厂规模日处理量达4.9×104 t,才能保证其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过程大气铅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典型行业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采用"自下而上"排放因子法构建了2000—2010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冶炼、建筑材料生产和铅酸电池生产等工业生产过程大气铅(Pb)排放清单.结果显示,我国工业过程大气Pb排放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5%,2010年排放量高达14920.47t;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为大气Pb的主要来源,比重高达66.7%,其中,铅冶炼过程对整个工业过程的Pb排放贡献达到29.0%.钢铁烧结过程大气Pb排放仅次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排放贡献率达23.1%,其排放主要来源于粗钢冶炼.另外,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和控制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建材生产行业和铅酸电池生产过程排放对周边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受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过程大气Pb排放地区分布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湖南、河南、云南、河北和江西等省份.  相似文献   

15.
生命周期评价是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对物质和能源的投入、产出进行汇集、测定的系统方法。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过程和技术框架入手,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以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着重阐述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农业生产、环保工艺、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并认为生命周期评价应广泛用于环境治理领域,这是解决社会生产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LCA的建材生产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生命周期方法,通过清单建模及计算,分析了12种建材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能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包括能源上游阶段、运输阶段和建材生产阶段;同时考虑了直接能耗、直接污染物排放以及间接能耗、间接污染物排放;并使用“迭代”法对能源上游阶段进行清单分析.清单输出结果表明:钢材生产的生命周期总能耗和CO2排放量最大,分别为34.83 GJ/t和3 493 kg/t;草砖生产的生命周期总能耗和CO2排放量最小,分别为0.14 GJ/t和11 kg/t,说明其环境友好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Evaluating both new and existing processes for primary metal production to assess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s is often difficult due to the many inputs and outputs involved.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is a methodology that can be used for such purposes to identify those parts of the metal production life cycle that have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impacts. LCA has been used by CSIRO Minerals to assess the “cradle-to-g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umber of metal production processes practised either currently or potentially in Australia. The metals considered included copper, nickel, aluminium, lead, zinc, steel, stainless steel and titanium, by both pyrometallurgical and hydrometallurgical routes in some instances.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 included greenhouse and acid rain gas emissions, solid waste emissions and gross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for various metals a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 New process technologies for primary metal produ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etal production, and estimates of likely reductions for technologies involving stainless steel, titanium and aluminium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8.
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南方某公司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估算.结果表明:1 t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总能源消耗量为6 287 MJ,其中石油消耗量为6 000 MJ,煤消耗量为287 MJ,总的资源耗竭系数为5.77×10-3 a;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环境影响负荷为0.428 a-1,其中废塑料运输过程主要引起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90 a-1;工艺过程中主要引起固体废物污染,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10 a-1.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光化学臭氧合成、固体废物、大气颗粒物污染和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