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传统道德,忠德在其产生之初主要是对人对事的尽心竭力,强调的是忠信、忠恕的待人处事原则。从忠德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看,进入封建社会后,忠德长期被偏狭地作为忠君的代名词。近代道德革命清算的主要是忠君道德这一"负能量"。忠德中的忠于社稷、忠于职守、忠信诚实、忠恕待人等"正能量"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精神高度契合。实现传统忠德当代转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马克思社会主义法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透视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中国"作了重要论述,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习近平的法治思想得到党内外的认同,在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法治观指导的同时,对其进一步升华,高举全面依法治国大旗,统筹谋划、积极推进,必将为引领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解决人类发展的难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其提出的三大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仁爱观、大同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社会有机体思想、世界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全球性问题严峻、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文明范式出现困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考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吸取中西文化之长,又立足世界发展的现实,充分显示了中国方案在解决世界发展走向问题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习目的观是回答"为什么学习"的个体信念系统。因各学科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目的观。受教育者受传承性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导致僵化的学习目的观,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受某一具体、狭隘目的而学习的直线思维以及负性情绪导致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学生讨厌学习甚至于放弃学习。因而支持学习目的观的多元化,尊重其内在发展方向,时间线"以未来指导现在"的思路是纠正学习目的观认知偏差、进而改变学习行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身体是中国古代思想生长的原初场域,涵摄极其丰富的意蕴。老子所开创的道家"贵身"主义传统,在本体论上表征着多维之身的同一,于价值论上则彰现出一种"贵身"的意涵,其实践指向是反对"生生之厚"、回归"自然之道"。道家身体观所隐喻的政治哲学以"身国同治"为独特表征,并表现为身国同构、身重于国和身治则国治等多重意涵。  相似文献   

6.
组织公民行为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反映的是西方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理念。然而,员工的组织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管理实践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弥漫着浓厚的"家文化"氛围。在这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影响下,根植于西方文化基础的组织公民行为,其概念本身的文字表达、内涵定义以及维度结构等均不适用于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实际国情,而组织主人翁行为是产生于中国社会文化土壤并用于描述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中成员的自主性行为。组织主人翁行为的六个维度学习进取、敬业奉献、忠诚正直、乐于助人、人际和谐、顾全大局的提出,比源自西方管理学文献的组织公民行为更能反映出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进取的正向行为。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马克思理论贯穿始终的最高价值设定和最终价值旨归。马克思的自由观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同时又是一个前后关联、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只有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揭示出其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的自由观乃至马克思的理论整体与思想全貌,从而才能发掘其内在蕴含着的丰富生态思想和深厚伦理关怀。阐明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意蕴与伦理关怀,对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工程》2021,39(1):212-213
<正>生态文明观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种种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生态文明观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能促使人类在各个领域树立起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人们面对种种矛盾与问题,走出人生困境。生态文明观以其较大的影响力在社会各个行业及领域都有着渗透性的表现,其中尤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影响引人注目。思想政治教育自诞生以来便承担着帮助人类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任务,其与生态文明观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生态文明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渗透,这个问题成为目前思想政治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一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生态文明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入手,深入探索其特征,结合具体事例说明生态观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渗透,并总结其渗透方式。全书内容细致,论证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时颇为流行的"每节课老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学生学习30分钟"之类"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自学"的论调,本文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教学论的教学观对其进行剖析,指出这种论调基本上是错误的,其致命之处在于不尊重学科教学的实际,无视知识的不同分类;不理解教学过程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无视教师存在的价值;提出如果这种论调继续泛滥,将导致课堂教学劣质化、低效化、娱乐化。  相似文献   

10.
从"生命尊严"出发,池田大作与鲁迅的女性观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但两人因为所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及女性经验的差异,使得两人的女性观存在较大差异。鲁迅的女性观重点关注女性没有争取到做人权利的生存现状,试图唤醒女性去争取人权,为此要改革社会制度,实现男女平等,以及女性的经济独立。池田大作的女性观是要遵从佛法,自觉发挥女性的潜在价值和力量,促进女性文明,缔造幸福,推进和平。  相似文献   

11.
陆林  刘莹莹  吕丽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475-1483
旅游地忠诚的旅游者是其发展的重要资源,旅游者忠诚度机制研究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旅游者忠诚现象,帮助旅游地管理者制定有效的旅游者忠诚培育的战略。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尝试从交易过程、关系过程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影响旅游地忠诚的要素,并尝试构建旅游地旅游者忠诚度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旅游者感知价值、满意度、信任和忠诚度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模型拟合度及各变量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影响旅游者忠诚度的各因素中,满意度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是0.41;信任是影响旅游者忠诚度的另一重要因素,路径系数是0.21。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2):125-130
明初"靖难之役"改变了一大批士大夫的人生轨迹。人们在这场皇权争夺战中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直接改变了其后半生的命运,同时也影响了后世对其所作的历史评价。解缙、王艮、金幼孜、练子宁等一批庐陵籍士子都是这次政治变革的亲历者,最后他们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就解缙而言,其选择燕王朱棣而放弃了建文帝朱允炆。解缙的人生也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既曾到达事业辉煌的时刻,也走向了悲剧的结局。后世对解缙在这场"变革"中的抉择,充满了争议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