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井冈山精神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渊源,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文化和湘赣本土文化。井冈山精神的主要特性表现为原创性和发展性。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来讲,井冈山精神体现出了原创性;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上来看,井冈山精神体现了一脉相承的发展性。深刻认识井冈山精神的主要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老区创建的政治意识形态,老区精神具有拯救民族的担当精神、勇闯新路的探索精神、献身革命的牺牲精神、忠诚为民的服务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等五大价值内涵。这些价值内涵是中华民族价值传统与具体时代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老区精神对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政治民主、人民幸福的孜孜追求,是中华民族在特定时代对于民族文化价值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可见,老区精神上承近代以来富国强兵、民族复兴的民族渴望,下接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内容的中国梦,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价值传承的重要环节。所以,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根脉所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老区精神。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溯论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关系的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演绎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红色文化要建构自己的天人关系,就一定要辩证地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基于西方文化语境下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二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都遭遇难题的状况下,红色文化应该深入发掘自身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早日实现历史性时代性的"转型升级",为人类开拓文化前景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的斗争留下的"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支撑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60多年来,几代航天人传承井冈山精神,在"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深刻内涵的指引和鼓舞下,顽强拼搏、赓续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两弹一星",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把我国建设成航天大国,并发展形成了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二者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初心和使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扬井冈山精神和航天精神,推动航天强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孕育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文化内涵。研究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导向功能、思想道德教化功能和爱国情感的激励功能,提出实现其功能的基本路径,即挖掘红色文化新内涵,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法;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持之以恒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奥秘,应该充分发掘出来,通过与传统心性哲学尤其是佛禅哲学离"苦"之道的比照诠释,能够展现其巨大的文化魅力。红色文化,作为崇高道义和人民性兼备的伟大文化,为人类文化提供了未来前景,具有文化演变进步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凡是有利于解决人类苦难的文化因素,红色文化都不应拒绝,凡是可以吸收的文化精华,红色文化都应提炼升华为己所用。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智慧,解读红色文化的离"苦"之道,充实红色文化的内涵,开拓红色文化的文化容量,是当代红色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红色旅游在传承红色记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红色旅游为什么能够传承红色记忆,以及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具体过程等基础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文化记忆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依据,论证了红色记忆作为文化记忆、红色旅游作为仪式的理论合理性,明确了红色记忆传承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红色旅游传承红色记忆的理论逻辑和动态过程模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仪式在传承红色记忆方面的独特价值、作用边界、融合发展和实践路径等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红色旅游理论研究者从更普适性的视角和更深的理论层次认识红色旅游与红色记忆之间的关系,为实践领域更好地开展红色旅游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渔歌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音乐价值、民俗文化价值。通过对粤东、粤西地区"渔歌"文化进行现场采风,对"渔歌"的发展与传承进行了研究。在简述中国传统"渔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演唱谱例从内容、曲调、歌词三方面对粤东、粤西两地"渔歌"文化特征与艺术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从人才发展、衍生产品、现代科技等探讨了"渔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时代化意指红色文化对时代性的获取。红色文化时代化的出场有其独有的历史场域与现实场域。红色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与现实制约性,这从客观上规定着红色文化时代化出场的演进目标、演进形态和演进原则。红色文化时代化出场的发展,既要升华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促进红色精神气质转变,又要推动红色话语体系更新,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材和大学教程中,传统文化比重少得可怜,文化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断裂危险。”对此,驻豫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深为担忧。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作用,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12.
李靖  李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73-175
通过安徽吉阳核电厂址气象塔观测系统获取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地区的风频规律性,并按南沿江流、北沿江流对塔层风速分布进行幂函数近似拟合,估算了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本区主导风向多集中在偏东北风上,而且频率很高,次主导风向则略有差异;塔层风廓线分布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由廓线求出的n指数推荐值为:A类0.165,B类0.167,C类0.192,D类0.313,E类0.406,F类0.463;南沿江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为1.547 063 m,北沿江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为1.738 45 m。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原子结构的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一些缺乏严谨性的情况。针对能级交错与分裂、洪特规则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例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长江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忠梅  陈虹 《环境保护》2016,(18):32-38
尽管自2015年国家出台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以来,制定"长江法"的呼声不断高涨,但距离形成共识、理性发声尚有较大距离。文章围绕是否需要为长江立法、为长江立一部什么样的法、如何才能立好"长江法"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描绘出"长江法"这一图景的面貌,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区域尺度绿洲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文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绿洲稳定性的内涵,并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从绿洲所处的地理位置、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评价了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冲洪积扇型绿洲稳定性最高,其次是位于地下水溢出带下方的冲积平原型绿洲,稳定性最差的是湖滨三角洲或散流干三角洲上发育的绿洲;②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植被指数可较好地表征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评价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的时间变化。绿洲规模的扩大及绿洲水分和植被的增加将加强绿洲的冷岛效应,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增加,表明绿洲内植被覆盖密度增大和植物生物量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包气带油污土层生物修复现场控制性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气带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涉及到石油降解微生物、石油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最或然计数法(MPN)、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和色质联机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淄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的水力学特性、氮磷营养元素、微生物和石油污染物.结果表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土层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大部分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且土层的渗透性极强,有利于开展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同时,长期的挥发、淋失和转化造成土层中石油污染物主要由高分子、高沸点烃类组成,且油污土层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太低,直接增加了生物修复的难度,成为不利于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模具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一般而言,模具在金属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被忽略,将之视为刚性体。然而在金属精密成形中,模具的变形对成形件的尺寸精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利用SuperForm软件针对模具在工件挤压过程中的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工厂实际生产的工艺制定、模具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北极是一处遥远的冰封之地,更无法想象,它与中国、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密切的关联.然而,不经意间,伴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已实实在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北极对于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开通的北极航道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航道,北极所蕴含的巨大资源一朝得以开发,至少会延缓人类数十年甚或上百年能源枯竭的危机.正因为北极所蕴含巨大潜在权益,所以近年来各国对刊极事务所投入的精力和资本日益增加,争夺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