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油品管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是影响油料安全运输的主要危险源之一。总结了输油管道静电起电的宏观和微观过程及影响管道带电的因素,根据各种静电放电类型的发生条件以及金属、绝缘管道(软管、胶管)自身特性,分析得出金属管道的放电形式主要是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而绝缘管道的放电形式主要是火花放电和刷形放电。针对金属管道和绝缘管道输油作业中可能发生的静电危害事故,从油品进入管道前、管道中及其他如温湿度控制等3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比电阻为10~(11)~10~(15)Ω·cm 的高分子材料容易因摩擦带电产生电火花。因此,在有易燃易爆物存在的条件下使用高分子材料,预防静电放电造成灾害,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表面改质技术是预防高分子材料带电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技术是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涂敷(或内部添加)抗静电剂后,其表面形成导电薄膜,使产生的电荷迅速泄漏,从而消除火花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随着化纤织物或化纤混纺织物的广泛应用,由于一般化学纤维吸湿性较差,这样织物静电现象日益严重。化纤服装或化纤混纺服装在穿着中由静电所造成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也时有发生,为此许多行业部门,如电子、石油、化工、天然气、矿井、炸药制造和仓储等,都对其工作服的静电提出了不同防护要求。 为了减少或防止织物产生静电,人们提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脱掉化纤织物衣服时,会听到“噼噼叭叭”的响声,如果是在黑暗的环境中,还能看到闪烁的火花。它是在人的身体活动时两种织物相互摩擦或脱衣时,织物与织物之间产生摩擦,发生静电放电的现象。人体是怎样带电的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拿钢笔杆在你头发上先摩擦几下...  相似文献   

5.
董鹤歧 《安全》1995,16(3):15-17
1 静电可引爆瓦斯、煤尘 煤炭是重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爆炸的起因虽有多种因素,但静电的火花放电却不容忽视,它往往是祸源之首。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在煤的形成过程中,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也随之而生。甲烷(CH_4,亦称沼气)、一氧化碳(CO)等可燃性气体积聚在煤层和岩层的缝隙  相似文献   

6.
从五十年代开始,由于制粉工厂的粉尘爆炸事故。日本开始了防止带电的研究。其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内容及结构的变化,大约每隔五年,防止静电灾害工作的重心就发生一次变革。最初,是着眼于印刷、纺织、胶片等行业。其后,又由防止高压变压器的绝缘被击穿,进展到石油系列产品的防静电研究,并继而扩展到消除粉体静电危害的领域。近年来,电子行业静电危害的研究,包括集成电路元件的静电击穿、微机以及中型计算机系统的静电噪声,已经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以防静电灾害为内容的变革,1982年,日本在静电学会下设了事故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粉尘静电爆炸危险环境分为两种: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出现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是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爆炸性粉尘、可燃性导电粉尘、可燃纤维等,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近年来,由于静电着火、粉尘爆炸事故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静电灾害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的,静电作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烧的条件可归纳为4点,即:①有静电产生的来源;②静电得以积聚,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③静电放电周围存在爆炸性混合物;④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相似文献   

9.
<正>静电灾害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的,静电作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烧的条件可归纳为4点,即:①有静电产生的来源;②静电得以积聚,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③静电放电周围存在爆炸性混合物;④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相似文献   

10.
我厂的一部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被加工对象体电阻系数比较高,火花点火能又较低,加上特定的生产设备和条件,以往多次发生爆炸事故。根据分析,主要是静电造成的灾害。 为了防止这样的静电灾害,从1981年起,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生产过程的静电起电和人身静电进行测试,针对性地采取了静电防灾技术措施,广泛应用了湖北襄樊橡胶厂生产的导静电胶板、胶鞋、胶液、胶带、胶轮等导静电橡胶制品。如在存在静电的生产场所,用导静电橡胶板作导静电地面;操作人员穿导静电工作鞋;一些特殊的生产设备使用的普通橡胶传送带改为导静电橡胶传送带;设备上的一…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生产中的静电事故严重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石油行业近十年因静电引起重大事故20多起,有的事故一次损失达数百万元,世界电子工业每年因静电问题造成的损失达几十亿至几百亿美元。为了预防静电事故的发生,人们在某些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采用防静电、导电橡胶板消除人体和仪器设备静电。橡胶板能否消除静电,标准规定其电阻值必  相似文献   

12.
静电产生的危害在工业生产部门已受到了相当的重视 ,但在仓储行业中对静电造成的危害与防治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仓储的功能和规模的不断扩展 ,如何控制和防范静电带来的危害已逐步引起人们的瞩目。一、仓储环节中的静电产生静电的产生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取决于物质的导电特性。外因最为常见的是物质相互的摩擦造成的起电现象。如储运过程中物质间的摩擦、滚动、撞击等。其次是附着带电、感应带电等。就仓储部门而言 ,许多商品和包装物都具备了静电产生的内部条件 ,同时在仓储业务中都离不开搬运、堆码、苫垫、覆盖等操作 ,因而商…  相似文献   

13.
从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化工生产中静电产生的机理;探讨了静电效应和静电在生产中引起的危害,主要有静电引起的设备故障、火灾爆炸事故和人体电击事故;提出化工生产设备防范静电危害比较重要和实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静电接地、增加环境湿度、防止和消除人体带电。  相似文献   

14.
静电现象是人们最早知道的电现象:一根玻璃棒与皮毛摩擦后就能吸起很轻的物体,如小纸屑等;塑料钢笔杆与毛发摩擦后,也能产生同样的效应,这都是由于摩擦起电的缘故。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静电现象,如人在羊毛地毯或化纤地毯上行走,则人体将会带电;纯腈纶的毛衣在天气干燥时,脱穿一下,就会产生超过一万伏的电压,同时能听到“辟拍”之声,这是静电放电的声音。大自然中的雷电也是一种强烈的静电放电。 在工业生产中,许多工艺过程都能产生静电,其中比较主要的有:气体、液体的高速管道输送,粉体的气流输送,流体和粉体的高速喷出,物料的混合、破…  相似文献   

15.
防静电鞋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因静电而影响生产等问题,严重者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在我国石油行业中,近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就有20多起重大事故,有的损失达几百万元。世界电子工业中每年因静电问题而造成的损失就达几十亿到几百亿美元之多。事后人们在对事故的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是因人体  相似文献   

16.
赵阳  滕金山 《劳动保护》2006,(10):90-92
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无不和静电发生联系,静电直接或潜在地从各个方面给人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据专家分析,火药、化工、医药、石油等工作场所发生的火灾事故,多数是由于人体活动产生的静电超过安全限值,偶然发生放电火花引发的。静电的产生与人体穿着的服装的质料、活动的强度、使用劳动工具的类型、地面的导电性以及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采用接地、屏蔽、中和等方式消除静电的危害。防静电工作服就具有为人体提供静电屏蔽,消除或减轻静电危害的功能。防静电织物防止静电积聚的措施,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尽快传导物体…  相似文献   

17.
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精密仪器制造等行业,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作场所,对防爆、无尘、无菌防静电工作服或一些设施的要求很高。为了防止由于人体带电及绝缘织物带电而引起灾害,江苏省纺织研究所承担了“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导电纤维及织物的研究”,1983年初首先在国内研制成功了JD-83型导电纤维、抗静电织物及抗静电工作服。1984年,在纺织部特品处的组织下,将研制的抗静电工作服分送有关单位试穿,由北京工业学院、苏州大学、山东纺织研究所等单位测试试穿性能,普通反映良好。1984年6月30日,在上海通过了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18.
随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林区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电能在林区的广泛利用,牵动了林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林区电气设备的不断老化和人们普遍缺乏安全用电知识的实际情况,致使电气事故时有发生,在众多触电事故中,220V是发生事故最多的电压,林区电气设备事故的预防应引起相当重视。电气事故可分为电流伤害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其它电路故障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电流伤害事故是人体触及带电导体,电流通过人体而导致的触电伤亡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是指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吸收辐射能…  相似文献   

19.
在电焊作业过程中,电焊工发生触电事故屡见不鲜,导致触电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电焊工的手及身体的某一部位,由于在更换焊条、电极时接触到焊钳、焊枪的带电部分,而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对地或金属结构之间绝缘不好,特别是作业人员是在金属容器内,如罐车、球罐、锅炉内或在阴雨潮湿的场所和环境进行焊接作业时,常常会发生触电事故。  相似文献   

20.
事故与灾害预兆现象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事故与灾害预兆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领域和自然界中,由于人们忽视其作用,导致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故或灾害的发生。研究指出:事故与灾害预兆是一种平衡力受到了破坏,在其平衡系统或整体物体中受到破坏或失衡,其能量向外释放或力失衡时所展现出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通过仪器、经验和观察就能及时捕捉种种异常或不正常现象,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预防,就能将事故或灾害消除在未发生前或将损失降减到最低限度;同时总结提出煤矿一般透水事故的预兆理论和预兆现象。笔者认为,研究事故与灾害预兆的现象和应用,是防止和减少事故或灾害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应该引起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