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从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两方面对大气细粒子中阳离子表面有机活性物质的二硫蓝分光光度分析法进行优化,并采用优化方案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优化的最佳样品前处理条件中超声提取频率为40 Hz、初始水浴温度为3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② 优化的最佳分析测定条件中二硫蓝使用量为1.29 mg(0.5 mL的2.58 g/L二硫蓝溶液)、最佳静置时间为30 min、醋酸盐缓冲液(pH为5)最佳使用量为3 mL.二硫蓝分光光度法优化方案标准曲线的R2为0.9986,线性较好.采用该优化方案测得的北京市大气细粒子中阳离子表面有机活性物质浓度的平均值为12.87 pmol/m3,其浓度水平数量级是阴离子表面有机活性物质的1/10,其浓度水平高于英国诺威奇与爱丁堡,但低于马来西亚吉隆坡. 相似文献
2.
3.
对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做了一些探讨改进,并用改进方法和目标法分别对已知样和自配样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标准偏差〈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5.
对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将水样调节为酸性后进行分析测定,用优化后方法和国标方法作比较,对标准样品和同一水样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与国标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方法规定的要求,可以满足日常环境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7.
对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做了一些探讨改进,并用改进方法和目标法分别对已知样和自配样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标准偏差<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10.
孔雀绿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孔雀绿(MG)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形成的缔合物革取显色体系。在pH=3.7的醋酸溶液中,MG与AS形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可用苯苹取,其萃取液在622nm处有最大吸收,ε值为7.1×104~8.9×104L.mo1-1.cm-l。从而提出了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Na)和十二烷基磷酸钠(DSNa)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分析方法,DBSNa浓度在1~35μg/10ml,DSNa浓度在0.5~25μg/10ml符合比耳定律,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斜率比法测得缔合物的组成比为l:1,用本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和废水中硫化物测定的实验 ,结果表明 :①用碘量法测定废水中的硫化物 ,可能因无法消除干扰而使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对于同一废水样品 ,当碘量法和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时 ,可用Pb(Ac) 2 半定量法进行判定。②使用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时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可由 0~ 2 5 μg扩展到 0~4 0 μg。③S2 - 浓度为 5 0 μg mL的ZnS混悬液置于冰箱内保存可稳定 1个月。 相似文献
12.
13.
朱金秀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
本文通过改变实验室温度、显色时间、是否加入乙酸锌-乙酸钠、稀释水的酸碱性等试验条件,探讨硫化物的最佳测定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22℃、稀释水p H在8~10、使用液中加入乙酸锌-乙酸钠时,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标准样品,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巯基乙酸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SA)表面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巯基改性互花米草(TMSA)生物吸附剂,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证实巯基被接枝到互花米草表面。对模拟的阳离子染料(甲基紫和亚甲基蓝)废水进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随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溶液初始pH为8左右吸附效果较好;提高染料初始浓度和温度(10~30 ℃),吸附量都相应升高;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5.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空白值的吸光度,确定检测限,校准曲线的检验,实验室内精密度和准确度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