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研究UV/US(Ultraviolet/Ultrasonic,紫外/超声)协同对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采用UV灯(功率为14 W)与US发生器(频率为20 kHz,功率为150 W)组合装置协同灭活隐孢子虫,考察pH、温度、浊度和HA(腐殖酸)对UV/US协同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并通过SEM(扫描电镜)、蛋白质试验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灭活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对UV/US杀灭隐孢子虫的影响不大,碱性条件下灭活率略高于中性和酸性条件;温度对灭活率有一定影响,5℃下灭活率较低,随温度的上升,灭活率逐渐提高,25℃下10 min灭活率可达99%以上;悬浮物抑制隐孢子虫的灭活,浊度为40 NTU时,UV/US作用25 min的灭活率仅为93.88%;HA对灭活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ρ(HA)高于10 mg/L时,继续增大ρ(HA)对隐孢子虫灭活率影响不大.研究显示:UV/US协同作用对隐孢子虫的灭活机制主要是使其卵囊破裂,同时损伤了隐孢子虫胞内的DNA.   相似文献   

2.
氯气灭活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荧光活体染色法研究Cl2在水体中杀灭隐孢子虫的效果,并探讨投加量、作用时间、浑浊度、pH值、温度、有机物含量等对Cl2灭活隐孢子虫效果的影响规律,找出最佳投加量和作用时间.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浓度1×106个/mL,温度22℃,pH7.0,浊度为1.0NTU,氯气投加量大于6.3mg/L,反应时间360min,隐孢子虫的灭活率可以达到预期灭活效果(灭活率﹥99.0%).隐孢子虫的灭活率与氯气投加量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灭活率随着浑浊度增加逐渐下降,浑浊度0.1~20.0NTU范围内,氯气投加量为6.3mg/L,作用时间大于900min,即可保证隐孢子虫的灭活率符合预定要求;在弱酸性条件下氯气灭活隐孢子虫能力强于碱性条件,反应温度(5.0~35.0℃)范围内,隐孢子虫的灭活率与温度成正相关;HA浓度0~10.0mg/L,作用时间为360min时,灭活率随有机物浓度增加而降低.当作用时间为900min时,水中隐孢子虫的灭活率均大于99.0%.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灭活水中隐孢子虫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荧光活体染色法研究了ClO2浓度、灭活时间、浊度、pH值、温度、有机物含量等,对ClO2灭活隐孢子虫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和蛋白质实验初步探究了灭活机理.结果显示,当pH7.0,水温为25℃,浊度为1NTU时,投加3mg/L ClO2经过120min,可以达到最适消毒效果(存活率小于1%),隐孢子虫的灭活率与ClO2投加浓度、作用时间成非线性正相关.浊度是影响ClO2灭活隐孢子虫的主要因素,浊度越低,灭活效果越佳;水温(较)低,灭活效果稍差;酸性较于碱性更适宜ClO2灭活隐孢子虫;可溶性有机物一定程度上影响ClO2的灭活效果.扫描电镜和蛋白试验表明,ClO2主要破坏其细胞表面结构,从而引起隐孢子虫死亡.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市发生水华的某景观湖水为研究对象,研究过氧化氢(H2O2)与硫酸铜(以Cu2+计)组合投加对水样藻类生物量的控制效果及对水样溶解氧、pH、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投药能显著抑制藻类生长,在处理第7天,组合投药A组(20 mg/L H2O2+0.2 mg/L Cu2+)、B组(10 mg/L H2O2+0.4 mg/L Cu2+)、C组(5 mg/L H2O2+0.8 mg/L Cu2+)的Chl a浓度分别降至对照组的58%、30%、18%。投加过氧化氢有助于增强硫酸铜的抑藻效果,A组Chl a浓度在第1天降至49μg/L,显著低于单独投加0.2 mg/L Cu2+的处理组(81μg/L)。投加过氧化氢有助于降低Cu2+投加量,B组抑藻效果与单独投加0.6 mg/L Cu2+处理组第7天数值相同。组合投药使水样溶解氧、pH值、浊度均显著变化,第7天时,溶解氧由17.5 mg/L降至8.7~13.3 mg/L,pH值由10.0降至8.5~9.2,浊度由200 NTU降至84~94 NTU。  相似文献   

5.
采用Fe/C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某固体废弃物处理企业填埋区的垃圾渗滤液,以降低其COD与浊度值,并去除渗滤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结果表明:当pH=4~5,铁炭复合材料投加量为30~40 g/L,曝气量为40 L/min,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 h时,微电解方法对垃圾渗滤液中的Ni2+、Cr(Ⅵ)、Pb2+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分别达到 96%、97%和96%,垃圾渗滤液色度去除率为92.41%,COD去除率为62.33%,浊度由40.73NTU降至3.09 NTU,COD由579.2 mg/L降至218.16 mg/L。对微电解工艺出水进一步采用Fenton氧化工艺处理,结果表明:当Fe2+浓度为0.007 mol/L,氧化时间为90 min,n(H2O2):n(Fe2+)=1.2:1条件下,COD去除率为67.50%,浊度为53.20%,处理后的出水浊度为1.47 NTU、COD为69.49 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不同填埋结构渗滤液中的氮动态变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了准好氧和厌氧的垃圾填埋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渗滤液中ρ(NH4+-N),ρ(NO3--N),ρ(NO2--N)和ρ(TN)的动态变化特性. 结果表明:装入模拟装置的城市生活垃圾,经过12个月的降解后,准好氧填埋结构渗滤液中的ρ(NH4+-N)和ρ(TN)显著下降,分别降至945和986 mg/L,下降率(分别为79.2%和77.3%)远远大于厌氧填埋结构;ρ(NO3--N)和ρ(NO2--N)变化波动较大,在第25~31周时,NO3--N与NO2--N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厌氧填埋结构中,ρ(NH4+-N)由初始的4 599 mg/L降至2 812 mg/L,ρ(TN)则降至2 859 mg/L,其降解效果远不如准好氧填埋,而ρ(NO3--N)和ρ(NO2--N)较低,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高效去除饮用水中腐殖酸,研究以腐殖酸配水为研究对象,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沸石粉为助凝剂,着重考察了PAC与沸石粉单独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腐殖酸溶液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PAC可有效降低腐殖酸的浓度,在1 L水样中,当PAC投量为110 mg/L时,腐殖酸去除率达到89.13%,出水浊度为0.176NTU;对于PAC混凝而言,沸石粉的投加起到吸附、助凝、助沉、除浊的混凝效果,当沸石粉投量为5 mg/L,PAC投量降至40 mg/L时,出水浊度由1.75 NTU降至0.333 NTU,腐殖酸去除率由26.16%提高至84.38%,沸石粉通过助凝作用,可以显著地改善PAC混凝对腐殖酸的去除效能,同时亦可有效减少PAC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处理氨氮废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用TiO2和活性组分A复合在砖块颗粒上的(TiO2+A)催化剂的制备,用(TiO2+A)催化剂对氨氮废水进行了降解实验研究,并且对降解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iO2+A)催化剂对模拟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好,当反应时间为24 h时,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光催化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以砖块颗粒为载体(TiO2+A)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高,不流失,制作简单.对某化肥厂氨氮废水降解实验表明,8 h内可使ρ(氨氮)从238 mg/L降至8 mg/L,降解率达97%.   相似文献   

9.
利用SBR(序批式反应器)研究了不同ρ(NaCl)、曝气时间、ρ(CODCr)、进水ρ(NH4+-N)对AGS(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pH、温度和ρ(DO)为8.0、30 ℃和3 mg/L条件下,以及ρ(NaCl)、曝气时间、ρ(CODCr)和ρ(NH4+-N)为20 g/L、8 h、600 mg/L和70 mg/L时,ηA(NH4+-N去除率)和NAR(NO2--N积累率)达到最佳. 当进水ρ(NaCl)为10 g/L时,NOB(亚硝酸盐氧化菌)被完全抑制,AOB(氨氧化菌)能够保持正常活性. ρ(CODCr)较高时能够促进NAR的提高. 经过116 d的培养,AGS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耐盐极限为50 g/L,此时ηA小于50%,AOB被严重抑制,AGS丧失硝化能力. AGS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明显,SND(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平均值为24.2%,SNDV(同步硝化反硝化比速率)平均值为0.63 h-1,低ρ(DO)比高ρ(DO)下的SND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光催化型nano-TiO2(纳米二氧化钛)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效应,以5 nm的锐钛型钛白粉为试验材料,分别在ρ(nano-TiO2)为0、16、32、64、128 mg/L下对金鱼进行处理,测定金鱼脑组织MDA(丙二醛)、PC(羰基化蛋白)和H2O2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Cu/Zn-SOD蛋白表达量. 结果表明:ρ(nano-TiO2)从0 mg/L升至128 mg/L,金鱼脑组织Cu/Zn-SOD活性从1.70×10-3 kat/kg(以鲜质量计,下同)降至0.35×10-3 kat/kg,再回升至0.46×10-3 kat/kg; Mn-SOD活性呈降—升—降趋势,MDA含量从0.85 nmol/g升至2.83 nmol/g,之后降至2.54 nmol/g;PC含量一直上升;H2O2含量从4.32 μmol/g升至9.28 μmol/g,之后降至8.38 μmol/g. 随着ρ(nano-TiO2)的加大,Cu/Zn-SOD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 研究表明,nano-TiO2对金鱼脑组织具有很强的氧化损伤作用,MDA与PC含量升高与Cu/Zn-SOD和GPx活性下降相关,H2O2含量升高与GPx活性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原水中常见的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联合硅藻土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考察了PAC和硅藻土的投加量、溶液pH值、天然有机物腐植酸(HA)对藻和浊度去除的影响,并用zeta电位分析方法对混凝剂的静电中和能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藻土具有良好的助凝作用,投加其有助于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混凝去除效果,PAC为6mg/L,pH值为7~8,硅藻土投加量为30mg/L时,叶绿素a(Chl-a)去除率可达96%,剩余浊度低于0.9NTU. HA存在会明显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混凝去除,当HA浓度大于1.0mg/L时, Chl-a去除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剩余浊度明显上升,硅藻土的投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小球藻同步固定CO2、净化废水及生产蛋白质的潜力,实验研究不同氨氮浓度(30,60,90 mg/L NH4Cl)和CO2体积分数(0.038%和10%)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固碳、氮磷营养盐去除及蛋白质生产的影响,并将Logistic方程与改进的Monod方程相结合,描述小球藻比生长速率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0% CO2组生物量(380.16~499.52 mg/L)是0.038% CO2组生物量(44.73~120.00 mg/L)的3.54~8.30倍,同时,10% CO2组中氨氮和磷酸盐消耗速率明显高于0.038% CO2组。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固碳速率、蛋白质含量均与生物量呈正相关(R2≥0.83,P<0.05),且在10% CO2和60 mg/L NH4Cl条件下获得最大值,分别为0.21 d-1、42.62 mg/(L·d)和228.43 mg/L。此外,拟合结果显示Logistic方程与改进的Monod方程联合应用可较好地描述小球藻的生长过程(R2=0.39~0.96),且10% CO2条件下的营养盐更易被小球藻吸收。实验结果可为微藻同步固定CO2、净化废水及副产物(如蛋白质)生产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臭氧-紫外预处理对高有机物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腐殖酸为模型污染物,分别考察了臭氧氧化、紫外照射及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过程对高有机物原水混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式均对原水中的溶解性腐殖酸具有明显的矿化作用.紫外及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还对后续的混凝过程具有强化作用.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和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混凝过滤出水的TOC和浊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当臭氧浓度(O3/C)达到9.0 mg/mg时,预处理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7%,过滤出水TOC含量为3.5 mg/L,浊度为2.6 NTU;紫外光照射3 h可去除原水中52%的溶解性有机物,其出水TOC为2.0 mg/L,浊度低于1.0 NTU.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后的混凝效果要明显优于二者单独作用的系统.在联合预处理系统中,当预臭氧浓度(O3/C)为1.0 mg/mg紫外照射时间为1 h时,过滤出水TOC为2.6 mg/L,且浊度低于1.0 NTU.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矿化作用主要是通过.OH实现的,同时.OH还对溶解性腐殖酸的团聚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使其稳定性降低,从而促进了混凝过程对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4.
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水中的腐殖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批量和连续动态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饮用水中微量腐殖质的效能与条件.结果表明,富里酸( FA) 的去除率与纤维滤料的堆密度、絮凝剂的投加量、过滤速度、原水浊度等有关.对10NTU 以下的模拟低浊水,适宜的纤维堆密度为74.4g/L,滤床高为1.2mm .在此条件下,当过滤速度为30m/h、原水浊度约9NTU 、聚合氯化铝(PAC) 投加量1.75mg/L 时,对水中2mg/L 的FA平均去除率约75 % ,工作周期( 浊度小于0.3NTU 、水头损失小于1.8m ) 在24h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汛期暴雨径流潜入演变过程及其对分层水库水质的影响,以西安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对2015年6月和2017年10月2次暴雨径流过程中各监测点水温、溶解氧、浊度、总氮、总磷和CODMn等水质指标进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径流量在300~400m3/s时,潜流经历全断面径流-底部潜流-中部潜流3个阶段,最终潜入主库区中部水体.暴雨径流的汇入使水库热分层结构稳定性受到一定破坏,中下部水体溶解氧得到补充.暴雨径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及氮、磷营养盐等污染物质会对水库水质造成较大冲击,2015年6月暴雨径流使水库中层水体总氮、总磷、CODMn和浊度从1.60,0.021,3.70mg/L和5NTU增大为2.37,0.100,5.80mg/L和93NTU,水质污染特征为短时高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6.
针对乡镇地下水微污染的特点,研究石英砂一沸石过滤器、膜组件与紫外线消毒器一体化设备处理效果,当进水浊度在15—36NTU,出水浊度达0.2—0.5NTU,去除效率达98%-99.3%;进水氨氮浓度范围为0.4~1.4mg/L,反应3.5min后出水的氨氮浓度小于0.5mg/L;微生物指标去除率为100%。采用一体化设备处理乡镇微污染地下水可行。  相似文献   

17.
四环素(tetracycline,TC)被广泛运用于海产养殖业中,TC的过量投加会导致其在养殖尾水中残留,使用常规方法难以去除。本文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对模拟海产养殖尾水中的TC进行降解,并进行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证明技术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A-Mn/CeO-γAl2O3为催化剂的催化臭氧反应体系中,臭氧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可提升TC的去除率。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臭氧浓度4.46 mg/L,催化剂投加量186.67 g,反应时间不低于3.27 min。模拟尾水中的TOC反应1 h后去除率为71.6%。腐殖酸、富里酸类有机物可被反应体系快速去除。TC在反应体系中经历分子重排等反应后转变为CO2和H2O,反应结束后模拟尾水的生物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