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建立了开放性露天堆场周围空气流动的三维数学物理模型,选择应用标准k-ε紊流模型进行了静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典型棱形堆迎风面、平顶面和背风面周围空气的湍流结构和表面受力特性;基于流场数据揭示了防风抑尘网不同孔隙率下空气动力学结构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物料堆平顶面剪切力随孔隙率增大而增大;料堆迎风面在孔隙率较小时出现局部涡流,表面剪切力方向向下,孔隙率较大时,网后空气垂直方向压差作用显著,表面剪切力方向向上;背风面始终处于回流区,表面剪切力和回流点数随孔隙率大小变化不显著.综合流场结构和受力分布可得最佳孔隙率为0.2~0.4.该研究中对物料堆逐个表面进行空气动力学模拟可以避免由于剪切力方向不同产生矢量抵消而带来的计算失真.  相似文献   

2.
对某露天料场在常年主导风速的情况下,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在有无防风抑尘网及不同网高条件下的工况。结果表明,防风抑尘网对风流导致的粉尘扩散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网高约为料堆高度1.1~1.3倍时,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应用Fluent6.3对防风抑尘网及料堆周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不同孔隙率抑尘网与料堆周围湍流特性及料堆表面剪切力分布规律,确定了临界孔隙率.结果显示:高孔隙率(0.3、0.4、0.6)流动状态与无网工况一致,来流风沿迎风面贴附向上,风速逐渐增大,堆顶达到最大;低孔隙率(0、0.2)流态与无网迥异,迎风面处于涡旋中,风速向下,孔隙率为0时涡旋中心高于堆顶3m,孔隙率为0.2时涡旋中心位于堆高2/3处.孔隙率30.3时,料堆各表面剪切力变化趋势一致,与无网工况来流风同向,最大剪切力出现在堆顶.孔隙率为0.2时,作为最大起尘量的迎风面,其表面剪切力随高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剪切力处于堆高3/5处.孔隙率为0.25时,湍流结构和剪切力分布发生突变,迎风面为贴附和涡旋复合流动,表面剪切力最小.据此确定来流风速6m/s,运用该几何模型时,临界孔隙率为0.25.  相似文献   

4.
孔隙率是影响抑尘网防护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孔隙率抑尘网对料堆表面的显著作用区域不同,高孔隙率(ε30.3)网后料堆中下部扬尘得到明显抑制,低孔隙率(ε < 0.3)网的抑尘作用则于料堆上部突显.基于均匀孔隙率的抑尘区域提出不同孔隙率组合的非均匀抑尘网,选取6种典型非均匀工况,应用Fluent6.3对网和料堆周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网下部孔隙率(εL)相同,上部孔隙率(εH)由0增至0.1时,网后气流扰动减弱,基于湍流结构和料堆受力判定εH取0.1较好;网上部孔隙率(εH)相同,下部孔隙率(εL)由0.3增至0.6时,紧贴料堆表面风速随εL增大而增大,εL为0.3时最优.比较非均匀抑尘网最佳工况(εH=0.1/εL=0.3)与均匀网(ε=0.1和ε=0.3)的料堆表面受力显示:εH=0.1/εL=0.3非均匀网可使起尘量最大的迎风面的各个区域剪切力均显著减小,中下部比ε=0.1时减小85.2%,上部比ε=0.3时减小84.3%,料堆表面剪切力总和的减少量可达均匀网时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5.
圆形仓在燃煤电厂专用煤炭码头应用较多,由于电厂储运规模较小,煤炭周转期相对较短(一般720天),作为环保型贮煤设施,比较适合燃煤电厂的煤炭储运。煤炭公用码头储煤特点是存储时间长、存储量大、品种多,配煤工艺复杂。圆形仓作为公用码头储煤设施,存在安全性隐患、配煤设备利用率低及职业卫生差等方面先天不足,把它作为公用煤炭码头治理粉尘、雨污水的环保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较差。防风网是在煤场四周设置特殊结构的挡风、抑尘墙,建设防风网后对减少煤尘污染具有显著作用,满足国家对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圆形仓在燃煤电厂专用煤炭码头应用较多,由于电厂储运规模较小,煤炭周转期相对较短(一般7~20天),作为环保型贮煤设施,比较适合燃煤电厂的煤炭储运.煤炭公用码头储煤特点是存储时间长、存储量大、品种多,配煤工艺复杂.圆形仓作为公用码头储煤设施,存在安全性隐患、配煤设备利用率低及职业卫生差等方面先天不足,把它作为公用煤炭码头治理粉尘、雨污水的环保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较差.防风网是在煤场四周设置特殊结构的挡风、抑尘墙,建设防风网后对减少煤尘污染具有显著作用,满足国家对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钢铁厂露天堆料场挡风抑尘墙效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钢铁厂露天堆料场设置挡风抑尘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动力阴影区覆盖面积的考察,分析了自然风速、墙高、墙开孔率及墙后建构筑物对挡风抑尘墙的挡风抑尘效果的影响。该钢铁厂露天堆料场设置防风抑尘墙的最佳几何尺寸是:墙长(L)为500m,墙厚(d)为5mm,墙高(日)为15~20m,墙开孔率(κ)为0.2~0.3,在主导风风速达到10m/s以上的大风天气能够形成有效覆盖整个料场的动力阴影区,再配以合适的喷雾洒水或喷洒化学抑尘剂等其他抑尘手段就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料场扬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棚户区改造推进,一矿露天储煤场煤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为降低其污染,工程采用防风抑尘网、喷水洒水抑尘、地面硬化构成露天储煤场防风抑尘集成技术,并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运行期监测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抑尘率达88.5%,露天储煤场周界外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均低于《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中相应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青海省鱼卡铁路煤炭货场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采用防风抑尘网前后储煤场风速的变化来核算扬尘产生量的变化,通过AERSCREEN模型来计算设置抑尘网前后项目煤尘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根据预测结果,采取在货场周围加装防风抑尘网和改进优化装卸机械等措施对铁路煤炭货场周围的粉尘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背景值为2m/s和5m/s情况下,背景风速越高,抑尘网对煤尘产生量的消减率越高,消减率分别为54.23%和87.57%;背景风速越高,抑尘网对煤尘污染引起下风向污染物最大浓度的消减率越高,消减率分别为68.66%和91.49%。  相似文献   

10.
为对比防风网不同设置方式对露天堆场起尘的影响,以某露天煤堆场为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根据实际堆场设计了4种设网方案。通过计算各料堆表面摩阻风速的分布,统计出了各方案下的全年起尘率。结果表明:当防风网呈"口"型设置时,抑尘效果最好;沿全年主导风向上方向呈"L"型设置时,抑尘效果最差。比较"П"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COMSOL软件建立轻非水相流体(LNAPL)纵向迁移转化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求解,预测污染物分布规律,并利用局部分析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LNAPL会在水面以上聚集形成高的质量分布峰值区域,少部分克服毛细压力向下迁移,在自由相迁移范围内,其溶解相浓度达到或接近饱和溶解度;当顶部污染源消失后...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可发性聚苯乙烯仓库防火分区超过规范的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FDS对该仓库进行了火灾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存放货物的量以及排风机的通风量可以实现控制火灾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标准湍流模型对防沙堤风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防沙堤迎风面和背风面设计方式对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沙堤风场主要受迎风面坡度控制,坡度越陡对风速的衰减效果越好;对于固定形式的防沙堤,风场结构特征与风速无关,对不同风速的衰减比率是一定的。  相似文献   

14.
赵研  郭嘉琳  施洋  吴志琪  姜彬慧 《环境工程》2021,39(1):75-79,129
以抚顺西露天矿为研究区,利用GMS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软件在分析矿区及其周边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点,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工作区地质勘探资料及对充水因素的分析,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对涌水量作出预测,提出平衡状态时排水井的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根据矿坑的地形特点分别在南北两侧安置5口深度为100 m,长度为100 m,排水量为10~20 m3/d的水平井,并且在模拟区矿坑最低处按照100 m的间距安置4口深70~100 m,排水量为20 m3/d的竖井时,矿坑中不会有水溢出。  相似文献   

15.
道路绿化带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伟嘉  幸鸿  余志 《环境科学》2012,33(2):532-538
研究了道路绿化带对街道峡谷内流场与机动车尾气扩散的影响特征.假设绿化带树冠为均匀多孔介质,采用压力损失系数表征树冠对空气流动的阻碍作用,建立可用于数值模拟的绿化带多孔介质物理模型.采用稳态k-ε湍流模型结合组分输运方程模拟道路中央有绿化带街道峡谷内的尾气扩散过程,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对比吻合较好.分析发现,有绿化带街道峡谷内存在一个围绕树冠的顺时针旋涡,旋涡中心略偏向右上方,背风面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大,较无绿化带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增长46.0%.进一步模拟了不同绿化带树冠高度情况下街道峡谷内流场与浓度场,发现随着树冠位置的上升,峡谷内流场旋涡中心逐步上移且偏向迎风建筑物,峡谷内整体气流速度下降,污染物浓度逐步升高,树冠底部高度为8 m时其污染物浓度可达4 m时的2倍多;尤其是当树冠顶部超过屋顶高度时,峡谷内污染物总体浓度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