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废水处理生物流化床中O_2传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三相流化床中氧气传递的过程及规律。指出氧气在三相流化床中的传递由气液传质与液固传质两部分组成,以完全混合流为特征的流化床内氧气在液相中可迅速实现平衡,控制步骤决定于氧气在生物相中的传质。保持一定的生物膜厚度及稳定进水基质浓度有利于氧气在生物相中的传质与吸收同时提高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了HSL好氧生物流化床在不同曝气方式(填料、填装率、曝气水深、微孔曝气与单孔曝气等)下的流化曝气量,结果表明:流化曝气量随填料填装率增加而增大,当填料填装率超过90%,增大曝气量已不可能使填料完全流化;填料流化曝气量先随曝气水深增大而减小,后又随之增加;采用单孔曝气较微孔曝气易实现填料流化,但此时充氧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多孔聚合物载体用于好氧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孔聚合物载体用于好氧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邓洪权$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2 @蒋琪英$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2 @何力$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相似文献   

4.
对高悬浮物、高有机浓度的酒精渣液,利用好氧生物优良的吸附性进行固液分离,既能节约大量的絮凝剂、降低操作费用,又具有较高的降解水中有机物的能力。本文据此提出了 液分离工艺路线,出水能满足酒精生产用水要求,基本实现酒精生产排水的全回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开发紧凑、高效和耗能较少的污水处理技术成为水处理领域迫切的需求。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好氧颗粒膜生物(AGMBR)法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现状,简要介绍了各类AGMBR反应系统的组成和污染物去除性能;系统总结了AGMBR法的膜污染特征,提出AGMBR法相较传统MBR法在缓减膜污染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可逆污染问题;分别从底物基质与进料方式、群体感应、胞外聚合物和金属离子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好氧颗粒稳定性的原因;并对AGMBR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缺氧生物筛选——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设计要求。该技术用在造纸废水处理工程上作为主要的生化处理单元,可抑制丝状菌繁殖,避免污泥膨胀,而且还具有耐冲击负荷、污泥沉降性能好等特点,实际工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好氧生物处理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焦化废水采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试验装置,考察了运行参数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归纳总结了有机物(COD)去除负荷的动力学关系,测定了各单项有机物的组成、去除率和降解常数,并测定了曝气吹脱的影响。文中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整体去除规律(COD、BOD5)和所含各单项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低氧与好氧生物法处理吡哌酸和布洛芬生产污水山东新华制药厂一分厂矫忠直山东新华制药厂是国家制药行业特大型企业,“七·五”期间,吡哌酸、布洛芬产品扩建分厂,曾新上一套污水处理工程。由于原污水处理工艺为活性污泥曝气法,其处理效果不稳,出水不达标。为了有效地...  相似文献   

9.
四环素生产废水的生物流化床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 《环境工程》1998,16(6):16-19
以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推导了生物流化床工艺的动力学模型 ,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工艺用于处理四环素、洁霉素废水的动力学参数 ,从而为生物流化床处理四环素废水的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相生物流化床在洗涤剂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三相流化床生物接触氧经活性污泥法,处理合成洗涤剂行业LAS废水的成功应用,分析了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设施工艺改进和生产管理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1.
沸石复合填料生物流化床在污水处理中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沸石复合填料生物流化床的填料为悬浮填料与沸石的有机组合体,该填料表面粗糙比表面积为711~1185m2/m3,是悬浮填料的2~3倍,且在污水处理中,挂膜容易,生物相丰富,且不易脱落;该新型填料生物膜致密,沸石内部的孔穴中长有较多的原生物,有利于氨氮的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当流化床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处于稳定状态时,出水CODCr浓度为15.2~28.7mg/L,去除率为48%~84.5%;出水NH4+-N浓度≤2mg/L,去除率92%~98%.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发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水解-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解-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以探求降低曝气池、水解池高度的可能性;同时对载体的沉降规律作动力学分析,建立载体免于流失的出流控制流速方程式,为设计运转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物流化床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作了论述。在Monod方程基础上,结合生物量、世代时间及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稳态条件下腐殖酸(HA)的降解动力学模式ss0=11+a1s0+a2θ。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模式中的待定参数a1、a2进行了优化估计,得出a1=0.0171,a2=0.079。以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式加以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曝气生物流化床(ABFB)处理煤气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曝气生物流化床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制作了总有效容积为1.5m3的曝气生物流化床(ABFB)中试设备,流化介质为合成高分子多孔材料,其物理性能为:持水量25倍、比表面积≥200m2/g、含氮量6.72%,载体带有-NH2、-COOH、-OH、环氧基等活性基团可与微生物结合而固定化微生物,载体中生物量平均为28g/L(H2O),故具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对平均值为COD 3450mg/L、NH4+-N 451mg/L、挥发酚为177 mg/L的煤气化废水,经过ABFB处理后,其处理水中COD 57.7mg/L、NH4+-N 0.285mg/L、挥发酚0.434mg/L,其运行效果优于曝气生物滤池(BAF)、接触氧化、活性炭流化床.ABFB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强的特点,是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生物流化床内亚硝酸积累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下向流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生物膜在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积累现象.结果表明,挂膜后反应器运行初期出现亚硝酸积累,但氨氮去除率仍可达到97%.随着硝酸菌的适应与增殖,出水中硝化产物以硝酸为主.进水氨氮浓度提高至200mg/L以上时,再次出现亚硝酸积累.在144mg/L和222mg/L进水浓度下,水力停留时间缩短到5h以下,则氨氮去除率下降且出水中亚硝酸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容积负荷提高到0.95kgNH4+N/(m3·d)后也会如此反应器中DO降低到0.5~1mg/L会造成亚硝酸积累和氨氮去除率下降.硝化菌适应低氧环境后对氨氮的去除率仍能恢复到85%,但亚硝酸仍积累,这时生物膜中亚硝酸菌成为优势菌.本文还对影响亚硝酸积累的不同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阐述了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给出了其算法并编制了相关的程序,对实验中的主要条件:填料填充量、水力停留时间及污泥回流比对污水COD、NH3-N去除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回流比>填料填充量。分析结果对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流化床A/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有机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在自行设计的2000m3·d-1规模的生物流化床A/O2工艺中,以实际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分析各单元工艺的有机物组分,解析了污染物的降解规律.结果发现,焦化废水中酚类物质占有机物总量的90%以上;厌氧阶段对废水COD的去除率为10%~15%,主要为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分解为有机酸、有机醇类,此过程使废水BOD/COD值由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阶段可去除大部分的酚、胺、喹啉、吡啶、呋喃、吲哚、萘等组分,COD的去除率达到65%~70%;二级好氧阶段的COD去除率为40%~50%.间甲苯酚、哌嗪、哌啶、长链烃类、苯类等在生物处理出水中可被检出,属于难降解成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度处理.采用TTC脱氢酶法测试了不同工艺段废水对酶活的影响,在相同的TOC浓度时,厌氧出水和一级好氧出水的酶活达26~29μg·h-1,滤池出水的酶活为几个工艺段水质的最低值7.02μg·h-1,显示其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8.
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AFMBR)作为一种低耗产能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在处理生活污水中有着巨大的潜力.本研究主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AFMBR系统内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接种菌群相比,AFMBR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运行后,在属水平上古菌优势菌属由接种时的甲烷囊菌属变为甲烷八叠球菌属、甲烷杆菌属,细菌的整体菌属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种水平上,系统内不存在较明显的优势菌种.从相对丰度比例≥1%的菌种来看:水解发酵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产甲烷菌群,但各菌群之间相对丰度的差距较小.从基因水平来看,系统内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丰度较高,二氧化碳、乙酸转化为甲烷是系统产甲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物三相流化床A/O2组合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针对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系统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的现状,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结构生物三相流化床来实现A/O2组合作为核心工艺,研究生物处理系统各个单元结构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降解特性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系统在总停留时间42 h下稳定运行时,厌氧流化床能有效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将废水的BOD5/CODCr(B/C)平均值从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流化床能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对CODCr,和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8%和99.9%,平均处理负荷分别为3.97 kg·m-3·d-1(以CODCr计)和1.01 kg·m-3·d-1(以酚计),二级好氧流化床对NH4 -N平均去除率达到89.9%.出水NH4 -N浓度稳定在15 mg·L-1以下.生物系统出水经过滤混凝沉淀工艺后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19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A new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which is named herein “Th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ioreactor (CFBBR)”, was developed for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 This process was composed of an anaerobic bed (Riser), aerobic bed (Downer) and connecting device. Influent and nitrified liquid from the aerobic bed enters the anaerobic b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anaerobic bed, completing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 The system performanc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inflow loadings and nitrified liquid recirculation rates ranging from 200% to 600% was examined. From a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e optimum nitrified liquid recirculation ratewas 400%. With a shortest total retention time of 2.5 h (0.8 h in the anaerobic bed and 1.5 h in the aerobic bed) and a nitrified liquid recirculation rate of 400% based on the influent flow rate,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SCOD) were found to be 88% and 95%,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of TN and SCOD were 3.5 mg/L and 16 mg/L, respectively. The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 (VSS) concentration, nitrification rate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 in the system were less than 1.0 g/L, 0.026-0.1 g NH4 +-N/g VSS·d, and 0.016–0.074 g NOx -N/g VSS·d, respectivel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7, 25(6): 2, 7–10 [译自: 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