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6年青岛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品消费量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加速增长,且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产生源数量分布广泛,管理难度大,因而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安全隐患.在调查和分析2005-2007年青岛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1)产生量最大危险废物类别为无机氰化物、无机氟化物、含铬废物和染料涂料等4大类;(2)产生量大小排序依次为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同时,在分析废物产生特性和污染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青岛市在工业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青岛绿色经济发展的严重壁垒.针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废物产生特征,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对策和建议,对青岛市工业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属包装废物产生和回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以饮料包装为代表的金属包装物使用广泛,今后仍将增加。依靠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我国金属包装废物的回收率具有较高的水平,说明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具有合理性;在现场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基础上,分析了金属包装废物的回收特点和数量特征;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金属包装物的含量很低,证明了金属包装废物具有较高的回收率;依据文献资料和专家观点,阐述了金属包装废物再生利用的总体特征和今后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包装废物回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装废物作为再生资源的重要一类,其回收体系融入在整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之中,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难以割裂,没有完全独立的包装废物回收系统。总结了我国包装废物回收体系的发展阶段,从目前看,其回收体系仍处于调整和规范发展阶段,并且还将维持较长时间;从不同角度归纳出包装废物的各种回收模式及相应特点;阐述了目前我国各种包装废物回收体系存在的合理性,与现阶段我国国情相符合;最后分析了包装废物回收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适合我国的电子废物回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电子废物产生量已开始步入高峰期。电子废物含有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回收处理,将会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国内外对于回收电子废物的处理技术方法研究比较广泛,形成比较成熟的工艺方法,可以达到资源化和无害化。而电子废弃物如何有效地回收至电子废物处理厂,避免不正规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电子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在借鉴国外电子废物回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的电子废物回收模式。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是资源大国,同时也是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因此工业废物的产生量巨大,品种亦多。其废物的回收数量和再生利用的水平介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验值得借鉴,其在苏联解体后的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动态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基于典型拆解区环境污染的电子废物回收利用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器电子产品保有量巨大,面对日趋增多的电子废物,从典型电子废物拆解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情况出发,总结国外电子废物回收利用做法,分析我国当前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废物回收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英国制定了包装管理法规,提出了国家回收目标和公司回收目标。英国包装废物的总体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逐年提高,通过良好的环保理念、宣传措施、经济措施和建立回收体系,实现提高全社会参与包装废物回收和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物质废物污染现状与资源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生物质废物具有产生量大、可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如果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不但能减少污染,还将会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介绍了我国生物质废物的污染现状及生物质废物资源化的主要途径,指出我国生物质废物资源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欧盟旱在1994年就颁布了包装和包装废物的指令,提出了包装废物管理的目标和管理内容,要求各成员国采取积极的经济和法律措施,建立自由流通的公平市场秩序。通过研究评估表明,包装和包装废物指令的实施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统计数据表明,历年包装废物回收总量平稳增加,处置量平稳下降,单位GDP产值产生包装废物的系数基本保持稳定,但各国包装废物人均产生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玻璃包装废物产生特性和回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玻璃包装废物的市场价值较低,难以依靠以自发自愿为主的市场化回收体系很好地回收各类玻璃包装废物。从玻璃包装行业特点入手,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必要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我国玻璃包装废物的流向特征、环境特征和产生数量特征,分析了玻璃包装废物回收的有利因素,提出了回收玻璃包装废物的两个关键控制环节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强化玻璃包装废物的环境管理和循环利用提供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