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氯化二(口恶)英,一般指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口恶)英(2,3,7,8-TCDD)。其70余种异构体中,2,3,7,8-TCDD 的毒性最强。TCDD 最初是在除草剂2,4,5-T 中发现,最高量可达2,117±9μg/g(ppm),含量低的也达到 ppb 的数量级。其后在五氯酚钠和2,4-D 中,也发现有微量存在。业已确认,TCDD 是各种商品氯酚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美国、日本、欧盟POPs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我国二(口恶)英类POPs削减控制策略、POPs废弃物安全处置策略、POPs污染场地管理修复策略进行研究。按照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对二(口恶)英类POPs可采取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的管理策略对其进行削减控制,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探索经济刺激手段、加强行政...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人接触二(口恶)(口英)的途径和程度。测算了人长期接触二(口恶)(口英)的日平均吸收量是0.05ng/d。结果表明,食物链是人吸收二(口恶)(口英)的主要来源,而城市废物焚烧不是人接触二(口恶)(口英)的主要源。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二噁类物质的来源与降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些典型二口恶口英类化合物如多氯代二苯二口恶口英(PCDDs)和多氯代二苯呋喃(PCDFs)的结构、性质和来源等,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二口恶口英类物质等化合物的检测和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自1977年于垃圾焚烧厂的燃烧灰尘中发现二口恶英以来,二口恶英的去除、控制技术始终是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揭示了二口恶英的主要形成机制,但尚未有报道针对性的对二口恶英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减排措施进行全面探讨。故文章将对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口恶英的生成机制,燃烧条件控制、卤素和金属元素等因素对二口恶英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分析及控制手段等各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二口恶英的减排控制提供借鉴和指导,并为最大限度减少二口恶英的形成,及提高去除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二(口恶)英及类似物的理化特性、环境来源、污染途径,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它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分析了二(口恶)英的相关治理措施及对策,并对我国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集了3种生活垃圾焚烧炉产生的飞灰或熔融炉渣样品,分析了其中的二(口恶)(口英)含量及其毒性当量,并讨论了17种2,3,7,8位氯取代的二(口恶)(口英)分布特征及其对总毒性当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机械炉排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二(口恶)(口英)最多,总浓度为319ng/g,毒性当量为6.7ng I-TEQ/g;其次为流化床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二(口恶)(口英)总浓度为38.7ng/g,毒性当量为0.8ng I-TEQ/g;气化熔融焚烧炉产生的熔融炉渣中二(口恶)(口英)很少,总浓度为38.7pg/g,毒性当量仅为1.1pg I-TEQ/g;所有的2,3,7,8位氯取代的13C同位素标记内标化合物回收率在39%~156%之间.尽管不同的垃圾焚烧炉在二(口恶)(口英)的生成量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产生的二(口恶)(口英)同类物的归一化浓度以及对毒性当量贡献的归一化结果分布特征十分相似,表明3种垃圾焚烧炉在垃圾焚烧过程产生二(口恶)(口英)可能具有相似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垃圾焚烧飞灰或炉渣中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环境科学》2004,24(5):524-527
分别采集了3种生活垃圾焚烧炉产生的飞灰或熔融炉渣样品,分析了其中的二(口恶)(口英)含量及其毒性当量,并讨论了17种2,3,7,8位氯取代的二(口恶)(口英)分布特征及其对总毒性当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机械炉排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二(口恶)(口英)最多,总浓度为319ng/g,毒性当量为6.7ng I-TEQ/g;其次为流化床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二(口恶)(口英)总浓度为38.7ng/g,毒性当量为0.8ng I-TEQ/g;气化熔融焚烧炉产生的熔融炉渣中二(口恶)(口英)很少,总浓度为38.7pg/g,毒性当量仅为1.1pg I-TEQ/g;所有的2,3,7,8位氯取代的13C同位素标记内标化合物回收率在39%~156%之间.尽管不同的垃圾焚烧炉在二(口恶)(口英)的生成量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产生的二(口恶)(口英)同类物的归一化浓度以及对毒性当量贡献的归一化结果分布特征十分相似,表明3种垃圾焚烧炉在垃圾焚烧过程产生二(口恶)(口英)可能具有相似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二(口恶)英有75种衍生物。其中,毒性最大的是2、3、7、8-TCDD,被人们称之为毒性最强的人造化学物品。目前,处理二(口恶)英废弃物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800~1200℃的高温焚烧法。该法虽可分解二(口恶)英的分子结构,达到废物脱毒之效果,但投资大、能耗高。光解技术可去除二(口恶)英分子的毒素,但不能改变分子的结构。微生物降解技术处理费用较低,但至今尚未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火葬场二噁英类污染物排放及减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某火葬场9具遗体进行了二(口恶)英类污染物排放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烟气中二(口恶)英类物质总浓度为89~350ng·m-3,毒性当量浓度为1.5~5.4ng·m-3;PCDFs的总浓度高于PCDDs的总浓度;以此估算中国2004年火化遗体过程中二(口恶)英类污染物的年排放量为11.2~46.9 g·a-1.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加不同厚度的活性炭纤维毡组合对火化遗体烟气中二(口恶)英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布袋除尘器去除火化烟气中二(口恶)英类污染物的效率为57.4%;布袋除尘器分别与厚度为5、15mm的活性炭纤维毡组合去除火化烟气中二(口恶)英类污染物的效率分别为64.0%和89.2%.  相似文献   

11.
酶联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 method,EIA)作为一种二口恶英物质的半定量筛选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使用。与经典的高分辩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igh-resolution gas chromatrography coupled with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GC-HRMS)不同,ELISA方法得到检测样本总二口恶英类物质的含量,两种方法之间存在偏差。文章引入校正调节因子(calibration adjustment factor,CAF)来减少这种偏差。通过对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得到的47组土壤样品二口恶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到土壤来源二口恶英EIA检测方法的校正调节因子为0.6。后期实验室进行崇明岛土壤二口恶英水平研究时,对得到的土壤样品EIA检测结果使用本文得到的CAF值进行校正,验证CAF值的作用。校正前,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后,数据相近,且无显著性差异。证明此CAF值在土壤样品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氯化二苯并二(口恶)(口英)(Polychlorinateddibenzo-p-dioxins,PCDD)和氯化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PCDF)的某些异构体具有极高的毒性,如2,3,7,8-T,CDD系迄今所发现的毒性最高的化合物,同时这两类化合物作为某些化学产品(PCB、2、4-D、2,4,5-T和五氯酚等)的杂质和副产物,或作为燃烧产物而广泛地进入环境。它们已引起各国环境科学家的注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开展对PCDD和PCDF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效应的研  相似文献   

13.
医疗废物焚烧是二(口恶)英排放的重点源,但缺乏对其系统、全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其二(口恶)英排放水平和分布特征,获得二(口恶)英排放监控的重要基础数据,以3处医疗废物焚烧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对烟气中二(口恶)英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二(口恶)英质量浓度均值为2.379 ng/Nm~3,毒性当量浓度均值为0.249 ng/I-TEQ Nm~3,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系物指纹特征分布以PCDFs为主,质量浓度和毒性当量浓度贡献率最大的单体分别为1,2,3,4,6,7,8-HpCDF和2,3,4,7,8-PeCDF;2,3,4,7,8-PeCDF对I-TEQ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2达0.959,可作为指示单体;排放因子均值为6.087μg I-TEQ/t,明显高于生活垃圾焚烧炉,需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掺烧10%市政污泥的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对前/后口废气、飞灰、炉渣及用于掺烧的污泥中17种二(口恶)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指纹分布特征.结合焚烧工况及处理设施,从生成机理角度探讨了二(口恶)英的排放特征、毒性当量浓度主成分特征及主要单体的排放因子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掺烧10%的市政污泥后,废气中二(口恶)英的去除率为99.4%,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固体废物中二(口恶)英含量为飞灰 > 炉渣 > 污泥.这说明采用高温焚烧和"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装置不会影响掺烧10%污泥的达标排放.指纹分布特征表明,前口废气以1,2,3,4,6,7,8-HpCDF和OCDD为主,后口废气以OCDD和OCDF为主;飞灰、炉渣及污泥中的主要单体为OCDD、1,2,3,4,6,7,8-HpCDD、OCDF、1,2,3,4,6,7,8-HpCDF.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口废气和飞灰中的二(口恶)英毒性分布特征相似;炉渣和污泥的毒性分布特征相似;后口废气有自身的特征.这说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经同一设施处理的废物中二(口恶)英排放特征相似.排放因子分析表明,2,3,4,7,8-PeCDF和1,2,3,6,7,8-HxCDF、1,2,3,6,7,8-HxCDD和1,2,3,7,8,9-HxCDD与总毒性排放因子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且呋喃类(PCDFs)强于二(口恶)英类(PCDDs).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部分地区土壤中二英类物质污染水平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北京市部分非污染区土壤样品16个,对样品中二(口恶)英类物质分布形态和浓度水平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空地土壤中的二(口恶)英类物质质量分数为0.229 1~3.332 pg/g(全文均指pg(I-TEQ)/g),平均值为1.478 pg/g,与美国农村背景值相当;林地质量分数为0.769 1~2.760 pg/g,平均值为1.329 pg/g;耕地质量分数为2.278~7.307 pg/g,平均值为4.462 pg/g.与国外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空地和林地土壤样品与欧洲国家的浓度水平相当,耕地土壤则高于欧洲国家,但比日本低很多.总之,耕地土壤样品中二(口恶)英类物质的质量分数较高,空地次之,林地土壤质量分数最小.对于形态分布而言,受某种主要因素影响的土壤中二(口恶)英类物质形态分布相似,受综合因素影响的土壤与大气中的二(口恶)英类物质形态分布类似.另外讨论了浓度异常采样点可能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全球和我国化学污染的现状。目前化学污染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新化学污染物质不断涌现并对自然界和人体造成潜在的和深层次的危害、化学污染成为危害公共安全重要因素、危险化学废物越境转移频繁。当前化学污染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杌污染物和二(口恶)(口英)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选取滨海城市厦门建筑、道路和村庄的降尘为研究对象,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对降尘中的二口恶英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降尘中二口恶英的含量在128~776 pg/g范围,平均值为377 pg/g;其中道路降尘中二口恶英的含量最高,浓度均值为421 pg/g,其次为村庄降尘和建筑降尘,仅为道路降尘的0.3和0.7倍。降尘中二口恶英毒性当量同样表现为道路降尘>村庄降尘>建筑降尘。二口恶英的呼吸暴露风险显示儿童呼吸暴露量要高于成年人,虽然除了集美大道降尘中二口恶英的呼吸暴露量高于WHO建议标准外,其他7个点位二口恶英的呼吸暴露量低于WHO的标准,但厦门市作为滨海城市降尘中区存在的潜在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协同探索了五氯酚钠(Na-PCP)、二(口恶)(口英)类物质联合作用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和正常生活区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实际用药区居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用五氯酚钠与二(口恶)(口英)类物质联合作用处理过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其彗星率与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剂量效应关系;基本的联合毒性作用推测为Na-PCP中的杂质PCDs与PCDFs等多种化学物质会损伤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其毒性作用比单一的二(口恶)(口英)类物质作用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二 口恶英的性质及发生源 ,二 口恶英主要由人类工业化生产活动产生。讨论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口恶英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 ,概述了二 口恶英的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使用不同类型焚烧炉的两个城市垃圾焚烧厂进行环境空气采样及分析,初步评估两厂区活动场所内二(口恶)英污染水平、污染特征,以及对污染物进行来源解析,初步评估职业人群在不同劳动强度下的二(口恶)英暴露风险.结果表明:①两生活垃圾焚烧厂厂区环境空气的二(口恶)英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范围为0.034~2.152 pg·m-3,大部分点位的I-TEQ值都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厂房焚烧炉后区域的毒性当量浓度较高.②焚烧厂环境空气中二(口恶)英类化合物主要以OCDD和1,2,3,4,6,7,8-HpCDD为主,其中焚烧炉类型为炉排炉的A厂工作场所内的环境空气受该厂焚烧烟气及飞灰一定的影响,而焚烧炉类型为循环流化床的B厂工作场所处空气受排放烟气的影响不大.③焚烧厂内二(口恶)英个体呼吸暴露水平为0.01~1.10 pg·(kg·d)-1,部分个体的呼吸暴露值超过了评价限值,焚烧炉后为高暴露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