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厌氧废水处理是最为古老的生物学废水净化方法。百年来,第一个净化装置就是以厌氧生物法为其唯一的理论根据。随着现代化好氧生物净化工艺流程(细菌滤池、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人们就把厌氧法几乎都忘却了。到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有人对一个草纸板厂的高度浓缩废水进行了一系列地厌氧净化实验。他在  相似文献   

2.
外加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北方某磷含量较低的水库水源水作为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原水,在其中添加微量的磷源,考察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的影响.试验中安装了两套相同的陶粒滤池,以便进行比较研究.原水直接进入陶粒滤池A(BF-A),原水中添加25μg/L的PO4^3--P(H3PO4)后进入陶粒滤池B(BF-B).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所用原水,添加磷源后,生物陶粒滤池内的生物膜发生明显的变化.BF-B中陶粒生物膜的细菌数量高出BF-A17%~27%,脂磷含量高出BF-A13%-22%,微生物耗氧速率高出BF-A35%-45%,BF-B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优于BF-A。  相似文献   

3.
采用复合式厌氧折板流和好氧曝气生物滤池的组合工艺(HABR-BAF)处理生物法烟气脱硫脱氮的循环液,研究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BAF装置中pH取6、C/N为10、溶解氧为2 mg/L、温度为28℃;HABR装置中pH取6、C/S为3、温度为32℃:双塔串联式生物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系统的循环液混合液以先经过BAF装置再经过HABR装置的方式进行处理,最终SO2-4的去除率达86%,NO-3的去除率达99%。  相似文献   

4.
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生物滤池表面接种MIB(2-甲基异茨醇)及geosmin(土臭素)降解菌,增强生物滤池的作用,并探讨臭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MIB和geosmin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单独接种生物滤池可使ρ(MIB)和ρ(geosmin)从初始的500ng/L分别降至125和112ng/L,MIB和geosmin的去除效果先随EBCT(空床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但当EBCT大于20min后无明显变化;随着滤料深度的增加,滤池生物量逐渐降低,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加缓慢.在接种生物滤池前增加臭氧单元,当EBCT为20min、臭氧投加量为2mg/L时,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可去除84%的MIB和94%的geosmin,其中接种生物滤池单元中生物量随滤池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滤料深度为100~200mm时,单位高度滤料的去除率最高. 采用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MIB和geosmin.   相似文献   

5.
以文昌污水处理厂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设计为依据,简单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法的基本原理,对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发展沿革、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特点及生物滤池工艺的示范意义进行研究,得出文昌污水处理厂选择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适宜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磷回收对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蓄磷/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顺  田晴  汤曼琳  李方 《环境科学》2014,35(3):979-986
为能提高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回收磷效率,研究采用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AABF)处理低碳磷比废水,观察利用周期性扩增进水碳源进行磷回收时,生物滤池除磷效率及生物膜内微生物特性的变化.通过分析生物滤池除磷效率变化,生物膜多聚物染色、扫描电镜(SEM)观察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生物滤池系统实施周期性磷回收对生物膜内微生物菌群形态与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滤池在先后经历3次生物蓄磷-磷回收(PB-PR)的运行操作过程中,生物滤池除磷效率分别由磷回收前的60.3%、82.9%、86.6%提高到磷回收后的87.2%、91.2%、93.5%;生物滤池生物膜内优势菌群形态逐渐由大球菌演变为小球菌、杆菌与丝状菌;经过连续3个周期的PB-PR操作,生物滤池底部生物膜中聚磷菌所占比例由43%提高至70%;聚磷菌群在生物膜内混合菌群中的比例随着上流式生物滤池高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性的碳源扩增与回收磷的操作,可以提高生物滤池除磷效率;引起生物滤池生物膜内微生物菌群形态与组成发生变化,促进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7.
生产规模O_3-BAC滤池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治林  于鑫  朱亮  刘冰  沈飚  富良 《环境科学》2010,31(5):1211-1214
利用脂磷法、SOUR法,系统研究了生产规模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滤池中纵向断面的生物量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由于O3对TOC沿程分布规律的影响,以及残余O3本身对生物的抑制作用,滤池纵向断面上的生物量先上升,在10cm填料处达到最大值后呈下降趋势.单位生物量的SOUR在10-4mg/(nmol·h)的水平,其分布状况与生物量相反.单位体积填料的SOUR在10-2mg/(cm3·h)时,在滤池0~20cm段,呈现与生物量沿程分布相同的变化趋势,从20cm向下,呈现与单位生物量的SOUR沿程分布相同的变化趋势.滤池中的生物量均具有一定的活性势(activity potential)增量,下层填料的增量较大,说明代谢活性的提高可能是生物滤池抗冲击负荷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近几年来,工业废水采用生化处理已很普遍,因此法效果好,BOD、COD_(Cr)去除率较高,产生的污泥量较少,运转费用也较低等优点,但生物处理又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两大类,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较长(4~24小时),曝气池体积大,另外还需机械供氧设备,因此,不仅基建投资多、占地面积大,而且管理也较复杂。生物膜法又分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等,目前,大多采用自然通风(也可采用机械通风),基建费和运转费用都比较低,管理也较简便,但由于废水在构筑物中停留的时间太短,吸附氧化不够充分,其处理效果远不  相似文献   

9.
新型填料A/O生物滤池处理低碳氮比农村污水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碳氮比导致低污染农村污水生物处理时出水总氮(total nitrogen, TN)质量浓度高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问题,以普通砾石A/O生物滤池为对照组(1号),采用芦竹和活性炭分别作为缺氧段和好氧段填料的A/O生物滤池(2号)处理人工模拟农村污水并研究其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 NH~+_4-N)和TN质量浓度分别为(79.47±14.21)、(34.49±2.08)和(34.73±3.87)mg·L~(-1)时,两套装置对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00±7.00)%和(89.00±10.00)%、(90.00±2.00)%和(97.00±7.00)%、(37±15)%和(68±7)%,表明添加新型填料芦竹和活性炭能显著增强A/O生物滤池对NH~+_4-N和TN的去除.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 1号装置中参与硝化过程的微生物主要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 2号则是变形菌门和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共同作用;1号装置缺氧段中发挥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细菌门类包括Chloroflexi(绿弯菌门)、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而2号缺氧段中则主要是拟杆菌门、变形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Patescibacteri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结果表明, 2号装置中生物膜的硝化功能基因(amoA和Nitrospira 16S rDNA)、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osZ、nirS和nirK)和厌氧氨氧化功能基因(ANAMMOX)丰度均高于1号装置,除narG和nosZ基因外,其余几种都有1~2个数量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以悬浮填料为生物载体,进水ρ(CODCr)为50~150 mg/L,实验规模均为12~36 m3/d.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膜法的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低浓度有机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CODCr的去除率为40%~70%,NH3-N的去除率受水力停留时间影响较大,为3%~90%;对比采用颗粒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2种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稍好,但差别并不明显;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采用新开发的中空悬浮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CODCr去除率提高25%,NH3-N去除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法处理含有机物的污水已成当前最主要的方法。塔式生物滤池(简称“塔滤”)是五十年代初期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吸取了化工设备中气体洗涤塔的特点而出现的新构筑物。由于塔体较高,塔内空气流动好,有利于污水、空气和生物膜三相的充分接触,微  相似文献   

12.
水质净化生物滤池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及运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红  吕锡武  杨飞  尹立红  朱光灿 《环境科学》2011,32(4):1194-1201
为探讨水质净化生物滤池(生物强化滤池和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和运行效果,采用Biolog和PCR-SSCP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分析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与结构,测定生物滤池进出水NH+4-N、NO-2-N、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BDOC等指标,考察其净水效果. 结果表明,原水经过生物滤池后,出水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显著降低,说明生物滤池截留了原水中的活性微生物. 工艺运行6个月后,2个生物强化滤池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相似,其碳源利用率分别为73.4%和75.5%. 2个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颗粒活性炭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79.6%高于柱状活性炭生物滤池的53.8%(p><0.01). PCR-SSCP分析表明各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呈多样性,优势菌群基本一致. 研究还发现,生物强化滤池中的填料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影响较小,2种生物强化滤池净水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生物活性炭滤池的颗粒活性炭填料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生长繁殖,微生物群落有较强的代谢活性,其滤池对NH+4-N、高锰酸盐指数、BDOC的去除效果优于柱状活性炭生物滤池(p><0.05);这也提示生物滤池运行效果与滤池中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冬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地区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考察冬季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的去除效果,以及对DOM组分的光谱学特性和卤代活性的影响.利用XAD树脂将DOM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A/O法、曝气生物滤池、浮动填料法和A2/O法对DOM都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其中曝气生物滤池对DOM的处理效果最好.经4种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5种组分的芳香性和三卤甲烷生成活性(STHMFP)均升高.A2/O法对HPO-A和TPI-A的芳香性增强程度最高,而曝气生物滤池对HPO-N,TPI-N和HPI的芳香性增强程度最高.浮动填料法对HPO-A,TPI-A和HPI的STHMFP升高最显著,A2/O法对HPO-N的STHMFP增加最显著,曝气生物滤池对TPI-N的STHMFP升高最显著.4种污水处理工艺对HPI中荧光物质的去除率高于非荧光物质.而对于其他4种DOM组分来说,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不同荧光峰的改变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填料对曝气生物滤池影响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生物滤池因为其优越的自身条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首选的处理各种污水的处理装置。而填料作为曝气生物滤池最关键影响因素引起广泛关注。文章简单介绍了填料的研究进展,对填料上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其填料净化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填料的选择是滤池设计和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填料的类型、粒径、密度、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的效能有重要影响。尽管目前填料种类繁多,但由于曝气生物滤池除磷能力较弱,希望开发更多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类型,更好地满足各种类型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论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原理、构造及其滤料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和粘土生产生物滤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当前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研究进行了归纳,介绍了几种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基本类型及其组合流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计算主要包括滤料体积、滤池总面积、滤池高度、布水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以及污水与滤料的接触时间等。作为实例,对水量为2500m3d小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DC、DN)进行了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6.
现在环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而污水也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严峻问题,所以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就很有必要。而生物技术的处理方法受到广泛使用,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传统活性污泥法、SBR、高负荷生物滤池、生物曝气滤池(BAF)等污水生物技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果,确定其最佳曝气量,为该种形式的曝气生物滤池高效运行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串联运行的方式,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一级滤柱)在曝气量分别0.85L/(s·m2),1.27L/(s·m2),1.70L/(s·m2),2.12L/(s·m2)下运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滤柱)在曝气量分别为0.43L/(s·m2),0.85L/(s·m2),1.27L/(s·m2)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一级滤柱曝气量在1.70L/(s·m2)~2.12L/(s·m2)之间运行时,除磷效果好,出水TP含量在2.5mg/L以下,二级滤柱曝气量为0.85L/(s·m2)时,脱氮效果好,出水TN浓度为7.39mg/L,TN去除率达65.28%。采用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能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生物炭滤池处理高氨氮原水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臭氧预氧化-生物预处理-混凝沉淀-砂滤-臭氧后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深度处理中间试验.将一部分未经生物预处理的高氨氮原水经常规处理后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以提高活性炭滤池进水氨氮浓度.研究了温度对高氨氮进水条件下生物活性炭滤池硝化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生物活性炭(BAC)的生物活性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水温2℃左右时,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去除能力相当于6℃以上时去除能力的50%;在温度>6℃的条件下,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在进水溶解氧基本相同时不随温度(水温>6℃)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氨氮的去除能力主要受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对深圳布吉秀峰工业城污水进行现场中试研究.出水中有机物BOD5,CODCr及悬浮物去除率一般在80%以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的污泥质量浓度2倍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密度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高出1~2个数量级.试验中曝气生物滤池的去除效果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稍好,从反应器中污泥质量浓度(ρ(MLSS))及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数量的比较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O3-BAF深度处理制革废水中沿程污染物降解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浙江省某制革园区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开展了处理规模36 t.d-1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中试研究,考察了不同填料曝气生物滤池沿程高度上污染物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在沿程1 500 mm处的平均出水COD和色度分别为55.4 mg·L-1和12.6倍,混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在沿程1 800 mm处的平均出水COD和色度分别为55.6 mg·L-1和9.4倍,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要求.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在整个沿程高度上COD和色度变化幅度较小.在沿程高度上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和混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COD和氨氮在1 200 mm内降幅较大,之后降幅趋缓.3个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量在沿程900 mm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0.69、28.87和15.94 nmol·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