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冬生 《环境教育》2012,(12):67-69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的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地球生物经历了五次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第二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为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第三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为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为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环境问题与资源危机,人类社会正面临发展的文明转型.为此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力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转变认识自然的价值观,走出“人类中心论“,构建环境伦理体系.发挥环境伦理的作用和功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与善待自然,坚持公正补偿、节约、平等和慎行等原则.社会各群体都要负担起环境责任,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策划人语: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北门外的罗斯福拱门上,刻有一行字:For the benifit and enjoymentof the people(为了大众的福祉与愉悦)。黄石公园曾是印第安人的圣地,现在成为全美国人的乐土和圣殿。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黄石公园保留了国家公园内大部分的景观,成为各国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典范和榜样。而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动用国家力量来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独立列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命题。在党章修正案中增写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6.
2019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确定自然解决方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领域,并由中国和新西兰担任牵头国家。近10年,自然解决方案理念发展迅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呼吁将自然解决方案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标准。本文介绍了自然解决方案的概念、历程与标准,列举了自然解决方案在气候变化、流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从标准规范、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对自然解决方案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了有效融合自然解决方案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敏娟 《绿色视野》2013,(10):44-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卢风 《绿叶》2012,(10):75-81
贪大求快的、用征服性科技征服自然的现代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是唯一能与地球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生态文明的经济只能是生态经济,由利用生态技术的小企业支撑的地方性经济是生态经济的基本形态。按"海强模式"发展小企业能促进小企业的良性发展,能充分发挥小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能让小企业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独特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水资源主要存在着地下水限量开采、地表水严重不足、客水利用受到制约等问题。以济南市创建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城市为背景,研究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优化,分析了济南市产业布局不合理给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带来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以济南市水生态保护为目标的产业优化布局方案,建议大力发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7,(11):20
十一月,"生态文明"这个词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报章、杂志、各级环保部门以及公众的口中,《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规划纲要》的发布则为生态文明做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1.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其文明程度直接体现生态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给农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加强农业相关人员的生态文明教育和农业环保法制建设,实施更加科学、文明的农业经营方式将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立足我国不同区域现实状况的差异,以我国东部某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充分的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以自然资源保护及污染综合防治为核心,深入分析省级层面生态文明管理体制现状,识别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思路和该省实际情况,制订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及协调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提出重组机构职能配置、优化自然资源管理、理顺污染防治体系、健全有效督政机制、发展绿色化决策等五个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为我国省级层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长期相对滞后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是造成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再次对我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按照生态文明的规范内涵,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建设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在对已有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设计资源治理的框架设计填补这些现实需要与主要问题。按照将自然资源系统嵌入动态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并纳入相互影响与关联的思路,本文从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互动、科学的评估体系与信息传递,多主体参与和多中心治理途径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设计了有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框架的核心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演化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与全球形势和中国具体国情发展变化密不可分,两者存在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历程遥相呼应,生态文明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伸拓展与中国化,两者的实现途径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都强调不同领域的协调和融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又同样不等同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事业中,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建设适应形势要求的师资队伍,尽快为国家培养出建设生态文明所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有关生态文明政策、思想认识、行为规范等内容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政策存在认识缺乏、观念淡漠,行为时有失范,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与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的战略任务和大学生将承担的社会责任相距甚远。通过对造成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淡漠的主客观原因分析,提出从重视理论教育入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生态文明环境、重视社会大环境和不断优化融合校园育人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文物古迹修缮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等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是旅游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根基。生态文明产权制度可划分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和气候资源产权制度三大类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包含水权、林权、矿权、渔权和能权,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包含排污权和生态权,气候资源产权制度包含碳排污权和碳汇。在大国责任的国际背景下,生态文明产权可用总量控制是硬性约束,必须以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产权总量控制为前提,确保全国总体生态水平在可预见的时间达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有效地推进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初始产权界定,运用生态文明产权价格机制促进生态文明产权交易,并运用生态文明产权保护制度确保初始产权界定、产权交易机制和产权价格机制的顺利推进和开展。形成以产权总量控制为前提,以初始产权的界定和分配为基础,以产权交易机制为手段,以产权价格机制为核心,以产权保护制度为保障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精神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两个部分;其特征有三:轻视物质文明,产生于落后生产力时期的农业文明,集中于对第一大历史形态的思考。以此形成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均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阐述。本文系统梳理了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推进工作的历程和成就,数据显示我国在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成绩。我国通过健全立法、调整结构、联防联控、专项督查等手段应对突出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保护等问题,其中健全党内法规和环保立法、实行党政同责与一岗双责、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与专项环保督查以及统筹优化区域资源是关键的手段。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判断,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并作出行动部署,为美好中国的目标提供了体制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