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理论溶气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加压溶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理想加压溶气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理论溶气量计算公式,并与现有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压力溶气气浮工艺中溶气效率测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浮工艺中溶气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回流水量的大小 ,即决定着运行费用的高低。对气浮工艺设计者和运营者来讲 ,达到并维持较高溶气效率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而对新型气浮设备研发者而言 ,了解并确定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溶气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就已有溶气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压力溶气气浮工艺中溶气效率测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浮工艺中溶气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回流水量的大小,即决定着运行费用的高低。对气浮工艺设计者和运营者来讲,达到并维持较高溶气效率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而对新型气浮设备研发者而言,了解并确定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溶气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就已有溶气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将加压曝气生物氧化技术与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相结合,开发了一种快速处理生活污水的加压溶气生化气浮反应器(PA-DAF),并考察了反应器的泥水分离效果及压力、水力停留时间(HRT)、气水比对其去除生活污水内有机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0.4 MPa,HRT 1.5 h(Q=1.0 L/min),气水比3∶1的条件下,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可稳定在90%左右。同时发现,NH3-N去除效果不理想,有待后续研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以低浓度的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小试装置,以COD、TP和浊度为考察指标,对使用气液混合泵溶气的全溶气、部分溶气和回流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回流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对3个指标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对COD、TP的去除率略高于全溶气气浮系统;二级出水浊度较低时,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的出水浊度反而升高,因此使用气液混合泵溶气的全溶气和部分溶气气浮系统不适合处理低浊度的二级出水.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在加压溶气浮上法水处理工艺中,溶气水的制取通常采用水泵、空气压缩机系统。射流加压溶气系统(JDF—Ⅰ型)是一种新型的溶气系统。该系统主要依据高效射流器所具有的自吸气、溶气及加压等特性研制的。内循环式射流加压溶气系统(JDF—Ⅱ型)是在JDF—Ⅰ型的基础上研究出的一种溶气系统。它不仅保持了JDF—Ⅰ系统的所有优点,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稳定性,溶气水量可以自由调节以及操作运行更为简单等性能。在能耗上,该系统比JDF—Ⅰ型可节省30%以上。本文论述了系统的基本理论,两个系统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三、内循环式射流加压溶气系统的特点 JDF_Ⅱ加压溶气系统与JDF_Ⅰ系统或其它加压溶气系统相比较,它具有下述特点: 1.由于采用水——气射流技术,它依靠水泵所提供的高速喷射水流在射流器的气室部分形成的负压,从大气中直接吸入供加压溶气水所必需的空气,因此该系统不需要其它外加气  相似文献   

8.
溶气罐是溶气释放式微气泡发生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中内筒溢流型溶气罐具有结构简单、成泡粒径小等优点.提出了3种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其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溶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克服通过测量释气量间接表征溶气量所带来的系统误差,建立了在线带压测量溶解氧的方法,并以空气在水中溶解量的变化率(即溶气效率)来直接表征溶气罐的溶气性能.结果表明:溶气效率随气液比和溶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液位比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气液比、液位比及溶气压力下,气液切向进口加螺旋导叶片型溶气罐的溶气效率最高.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溶气性能相对最佳的内筒溢流型溶气罐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预测最高溶气效率为72.43%时的最佳操作参数为:气液比为0.25,液位比为0.36,溶气压力为0.26 MPa.所得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分析和预测溶气罐的溶气性能.  相似文献   

9.
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溶出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水污泥中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的水体浸出作为重要的二次污染途径备受关注。为了探讨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溶出规律,对上海7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进行了重金属总量分析,并采用水平振荡法对上述污水污泥中重金属进行了溶出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污泥中Cu、Cr和Zn的含量均较高,之后依次是Pb、As、Cd和Hg;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溶出动力学过程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过程,可以用Elovich方程进行模拟;污水污泥中各重金属的溶出负荷差异较大,Cu、Cr和Zn的溶出负荷较大,其他较小,但各重金属相对于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总量的溶出百分比差异不大,基本处于10%以下。  相似文献   

10.
将加压溶气气浮技术与加压曝气生物氧化技术相结合,开发了加压溶气生化气浮(PA-DAF)法,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结果表明,DO和C/N对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有显著影响。DO质量浓度提高到3.5mg/L后,氨氮去除率提高到将近99%。当DO质量浓度为2.5mg/L时,TN去除率达到最大值77.50%。高C/N条件下系统会抑制硝化能力。该反应器能很好地创造缺氧微环境,出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的动态试验研究,确定其运行周期为72 h,能很好地去除水中腐殖酸有机物,但不同纳滤膜组成的集成工艺处理效果不同.采用PACl絮凝剂处理水样2时,以流程1运行的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集成工艺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为0.45 mg/L,UV254nm在0.003 3左右波动,且有95%以上的脱盐率.以流程2运行的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集成工艺处理3种水样时的膜清水的高锰酸盐指数在0.75 mg/L左右波动,UV254nm大都远小于0.007 5,有时甚至为0.水样1和水样3的UV254nm平均值为0.005 4,水样2的最低,平均值为0.003 3,脱盐率只有6%~10%.以PACl为絮凝剂时,集成系统有较强的适应原水水质变化的能力.预处理中活性炭柱的存在提高了M-N1812A型纳滤膜清水样的水质,但并没有延长膜的使用周期.这也表明膜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来自无机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凝聚/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通常具有分形几何结构,导致絮体的密度、渗透性发生了变化,从而对于固液分离过程(沉淀、气浮和过滤)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前人对于絮体分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絮体与微气泡之间接触碰撞的动力学方程、絮体/微气泡聚集体在水中上升的分形速率方程。絮体与微气泡间的相对尺度和流态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碰撞机制,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与絮体的分形维数也有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纳米催化剂作为新一代高效环保催化剂 ,在大气污染治理 ,尤其是在室内空气净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评述了纳米催化技术在光催化空气净化、汽车尾气净化、化石燃料脱硫和降低温室效应等空气净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并对应用纳米催化技术净化空气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央空调净化系统的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及其特点。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将活性炭吸附技术、TiO2光催化技术与静电除尘技术结合的静电活性炭-TiO2光催化复合技术,这一组合技术可能成为今后空调系统空气净化系统重要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及其特点.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将活性炭吸附技术、TiO2光催化技术与静电除尘技术结合的静电活性炭-TiO2光催化复合技术,这一组合技术可能成为今后空调系统空气净化系统重要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混凝一气浮工艺对不同分子量区间三卤甲烷生成势(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 potential,THMFP)的去除效果及絮体形态对THMF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一气浮工艺以去除大分子量区间THMFP为主,对小分子量区间THMFP的去除效果较差。UV254值与THMFP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449,UV254值可以较好地反映THMFP的含量。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17~1.2时,孔隙率较大,可增加絮体对THMFP的活性吸附空间,且絮体相对密度较小,可增强同向絮凝作用,增加絮体和THMFP的接触概率,有利于气浮对THMFP的去除。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混凝一气浮工艺对不同分子量区间三卤甲烷生成势(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 potential,THMFP)的去除效果及絮体形态对THMF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一气浮工艺以去除大分子量区间THMFP为主,对小分子量区间THMFP的去除效果较差。UV254值与THMFP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449,UV254值可以较好地反映THMFP的含量。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17~1.2时,孔隙率较大,可增加絮体对THMFP的活性吸附空间,且絮体相对密度较小,可增强同向絮凝作用,增加絮体和THMFP的接触概率,有利于气浮对THMFP的去除。  相似文献   

18.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类型 ,全面介绍了目前各种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及其进展 ,并且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此外 ,提出将膜分离与光催化技术相结合 ,能克服当前各种技术的局限性的构想。这一组合技术可能成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身自动空气净化器,采用了活性炭、光催化技术相结合的空气过滤装置.空气污染传感器与单片机组成空气质量监测电路,当空气污染超标时,产生语音提示,液晶屏显示空气质量的等级,自动(或手动)控制引风机工作,供给个人清新无污染的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