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负载Pd催化剂的活性碳纤维作为扩展阴极,对吸附在活性碳纤维上的五氯苯酚进行了电催化还原脱氯研究.考察了电解质浓度、催化剂含量、电流密度等主要因素对还原脱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浓度0.25 mol·L-1,温度40℃,电流密度25 mA·cm-2,催化剂Pd的含量5%,反应4 h,五氯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94.3%.通过中间产物的分析对电催化还原脱氯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刷涂-热解法制备了Sb、Ru掺杂的Ti/SnO2电极。通过SEM、EDX、XRD和循环伏安扫描(CV)表征了电极表面形态、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电催化氧化降解五氯苯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五氯苯酚转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底物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初始溶液pH值。在底物质量浓度为50mg.L-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80min,电流密度40mA.cm-2,溶液初始pH值为8的条件下五氯苯酚的转化率达到97.6%。  相似文献   

3.
高压脉冲等离子体降解水中苯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苯酚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了脉冲成形电容、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放电电极直径、放电距离、苯酚的人口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成形电容有一最佳值;降解率随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增大而升高,随放电电极直径和放电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苯酚人口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苯酚和酚类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的主要环境污染物,如焦化厂、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等,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对环境保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富集驯化,从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及降解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PH-3菌为假单胞杆菌;菌株最佳的降解条件pH=7.0,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in,最高耐盐度为3%,在接种量为5%,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600 mg/L,菌株12 h内的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实验观察了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苯酚过程中的电压波形图及参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降解过程中的能量计算问题,分析了放电过程中产生火花放电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火花放电的方法。在其它放电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有无泄放电路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TDE (ThreeDimensionalElectrode ,三维电极 )反应器机理进行分析 ,污染物在系统中的降解遵循一级模式 ;反应进程受到传质系数km 的控制。由于半导体电极以及电化学催化作用 ,在体系中能够产生·OH以及Cl2 ,强氧化剂均能氧化苯酚。苯酚的可能降解途径有两个 ,·OH氧化起主导作用 ,苯酚的最终氧化产物为CO2 和H2 O。  相似文献   

7.
从膨润土中筛选出可在含2 g/L苯酚的PDA培养基上生长的菌种,经过逐级驯化,得到1株可以在1 g/L苯酚的无机盐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并降解苯酚的优势菌种HJ01,其对苯酚600 g/L降解率可达94%.该菌生长的适宜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Cl,温度为25 ℃,pH值范围为6-7.  相似文献   

8.
评述了机械化学法脱氯的影响因素、反应机制、机械能与脱氯反应转化率的理论分析和脱氯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影响机械化学法脱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机械能、脱氯剂、脱氯剂与处理物的混合比.脱氯反应中.主要存在脱氯形成自由基以及氢化和聚合反应两种反应路径.机械能与含氯有机物的分解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液体富集培养,平板培养分离法从焦化废水的污泥中分离出1株可耐受2 000 mg/L苯酚的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该菌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通过摇瓶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法可知,在pH=7.5,温度为30℃的条件下,苯酚质量浓度在50~400 mg/L时,该菌细胞生长和对苯酚的降解转换快速同步进行.当苯酚质量浓度在800~900 mg/L,菌细胞依次出现快速生长、延缓生长、次快速生长3个生长时期,在前两时期内苯酚降解率低于5%,在次快速生长期内苯酚降解率从低于5%快速增加到1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可将苯酚转化成4-羟基-2-氧代戊酸、邻苯二酚、对苯二酚、3,4-二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等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高效降解2-氯苯酚的菌株,以红假单胞菌1D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确定了紫外诱变时间,考察了诱变前后荫株对2-氯苯酚的耐受性与降解能力的变化.紫外诱变时间与致死率效应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诱变时间为50 s.不同质量浓度2-氯苯酚对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脱氢酶活性随2-氯苯酚浓度增加都逐渐降低,而诱变菌株脱氧酶活性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出发菌株.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的标准方法研究了 2-氯苯酚对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生长的安全质量浓度、半致死质量浓度(IC50).结果表明,2-氯苯酚对诱变菌株的安全质量浓度和半致死质量浓度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700%和60.4%.此外,经紫外诱变后菌株对2-氯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67.1%,较诱变前提高了98%.因此,经过紫外诱变处理后的菌株对2-氯苯酚的耐受性及降解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人体硼暴露及其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硼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元素.一般人群主要通过饮水和食品暴露硼,硼作业工人也通过空气暴露硼.硼经人体吸收之后会很快分布于全身体液中,骨骼中的硼含量要高于血液.尿液硼浓度能够很好的反映硼的外暴露水平,可作为硼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人体通过不同途径硼暴露及其代谢以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作为指导性文件在我国环境治理工程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科学化、系统化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的4部分构成,即通用技术规范、工艺技术规范、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技术规范;阐述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急待完善的规范完整性、时效性、后评价制度等丰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应加强标准体系的创新上作、与欧盟和美国等先进标准体系接轨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物碳是有机垃圾热解的产物。生物碳具有多孔性、高比表面积、高度芳香化结构,充当土壤活性调理剂能增加土壤微生物吸附性能,保水、保肥,促进作物生长,同时还具有贮碳功能。综述了近年来有机垃圾热解及热解生物碳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生物碳的形成条件、特征结构、在土壤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氧化过程,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壤环境效益等研究动态。展望了有机垃圾热解生物碳技术用于城镇有机垃圾处理的发展前景,提出应重点加强的几个研究方向:1)实现不同混合垃圾制取相似结构的生物碳;2)垃圾热解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3)有机垃圾生物碳的土壤环境行为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大肠杆菌快速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杆菌作为水质卫生学指标,在环境水质监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示作用.近年来为了克服大肠杆菌常规监测方法的不足,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原理展开的环境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环境介质大肠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等的原理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肠杆菌的仪器化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并结合现代仪器技术的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技术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应向操作简单、快速、高灵敏度以及低成本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种高效、无二次污染的非生物转化过程,也是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降解途径.本文通过介绍光化学方法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基本原理、有机磷农药的主要光化学反应类型、光化学降解过程中光敏(猝灭)剂的作用及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因素,分析了今后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将有机磷农药的光催化氧化技术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研发高效、经济的新技术是今后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ies, road traffic accidents (RTAs) have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have become the "primary public hazard" to humans. Road traffic trauma (RTT) is a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young people of all motorized countr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advances in RTT research, in order to find some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traffic administration and reducing RTAs and RTT. All availabl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government, literature, our own research,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every country showed that human factors were still the main cause of RTA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90%. Vehicle and road factors caused 3-5% and less than 2% of the total RTAs, respectively. Approximately 85% of RTAs were caused by 21 to 45-year-olds. About 50% of deaths due to RTA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related to drinking. In China, RTAs due to driver drinking accounted for 0.29-1.48%. About 6-8% of drivers were prone to RTA, causing 30-40% of RTAs. Seat belts are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casualties, reducing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by 13-50%. In China, about 70% of RTAs were related to bicycles.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is very important. About 35% of deaths may be avoided if the injured receive ear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rom 1983 to 1992 the mortality of RTT increased by 13% in 18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le it decreased by 18% in 13 developed countries,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raffic administration. In addition many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of RTT, such as development of serial bioimpact machines and investigation of biomechan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of impact injuries. In this century, RTAs and RTT are predicted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many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ones. Full coop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traffic safety.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与溶剂热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介孔复合光催化剂H_4SiW_(12)O_(40)/TiO_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N2吸附-脱附等检测技术对复合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光学吸收特性及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均为典型的锐钛矿晶型。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表明,与纯TiO_2相比,复合催化剂的吸收波长发生了明显红移,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N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与TiO_2相比,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的孔径和有序性大幅度提高,粒子的聚集度明显降低。以炸药废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三硝基甲苯(TNT)为目标化合物,对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4Si W_(12)O_(40)/TiO_2经修饰改性后,TNT废水中的COD降解率由70.22%提高至95.97%,反应半衰期由4.968 8 h降至1.916 4 h。  相似文献   

18.
核桃果皮基活性炭对苯酚吸附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法因具有处理设备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以核桃果皮基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其对苯酚吸附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无显著影响,在20~6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吸附量略有减小;苯酚溶液在酸性至中性条件下的吸附去除率较高.吸附符合经典的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方程,并存在吸附剂和吸附质浓度效应,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方程参数不确定为常数,而是随吸附质质量浓度ρo和吸附剂质量浓度W0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核桃果皮基活性炭能高效、快速地吸附去除苯酚,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净水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