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稠油资源的开发,热采规模逐步扩大,热采区块采出液硫化氢含量不断升高,井口及套管气含有大量的硫化氢,严重威胁相关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一安全隐患,研究了3种模式的硫化氢治理技术,包括井筒加药治理技术、套管抽吸治理技术和套管喷射治理技术,分别应用于正常生产期间产出液中硫化氢治理、套管气中硫化氢的治理和洗井时整个油井内硫化氢的治理。该治理技术在现场得到了应用,GDGB1-02井采用井筒加药治理技术,采出液伴生气中硫化氢含量由治理前的8 000 mg/m3降至20 mg/m3以下,低于安全生产规定的30 mg/m3以下;GD2-24P530井采用套管抽吸处理技术,套管气中硫化氢含量由治理前10 000 mg/m3降低到测不出;GD2-23X530井采用套管喷射处理技术,硫化氢含量由治理前3 200 mg/m3降低到检测不出,实现了热采井硫化氢的安全治理,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车间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的监测,是作为评价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在职业接触限值配套检测方法中仍采用硫化氢的硝酸银目视比色方法,该法灵敏度较低,采集样品量大.本文提出了冷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车间空气中的硫化氢含量,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完全能满足车间空气中硫化氢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房屋装修工艺和装修措施不断进步,随之带来了各种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室内甲醛含量的严重超标。在房屋装饰中,室内甲醛含量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甲醛超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房屋装饰后功能的正常发挥。通过对不同场所室内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分析,了解甲醛的污染状况,找出引起室内甲醛超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固定源废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是分析废气样品中硫化氢含量比较经典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测量范围广.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如何把握和控制取样时间和采样流量(尤其是含量较高的硫化氢).为此本文着重从样品的取样时间、流量及滴定分析几方面的细节入手,并进行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对渤海S油田A平台和J平台硫化氢普查工作中发现多个监测点的硫化氢含量高于安全临界浓度20 mg/L。一定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对现场的操作人员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另外也会造成油田设施局部的孔蚀、缝隙腐蚀、垢下腐蚀、水线腐蚀及磨损腐蚀等腐蚀破坏。通过对该油田硫化氢的成因研究表明,干酪根裂解以及非生物还原成因可能性小。硫酸盐还原菌、营养供给、生存环境、水中硫酸盐含量、酸碱度、矿化度、温度等都满足生成生物成因产生硫化氢的条件,且水中硫酸盐硫同位素和硫化氢硫同位素具有同源性,最终确定SZ36-1油田生产中发现的硫化氢为生物成因。  相似文献   

6.
目前含硫污水氨精制系统成品液氨中硫化氢含量难以达标 ,采用新型高效脱硫剂可将成品液氨中的硫化氢含量降至 1.5 18mg/m3以下 ,通过现场试验 ,对国内主要几个厂家的脱硫剂进行了比较和筛选 ,推荐使用的脱硫剂A不仅脱硫率高、寿命长 ,且能脱除有机硫化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CM-6型选择机”的复合计算程序对石英+金+溶液体系进行了数字物理-化学模拟实验。研究了金在硫和硫化氢溶液中、硫化氢和氢溶液中,硫化氢和氧溶液中的溶解度。研究表明,金在含硫溶液中的迁移与溶液中硫化物硫的含量呈正相关;氢含量的增加可使金的溶解度降低;含硫量为0.0002—0.001克原子/Kg H_2O的溶液的高温氧化,并不导致金从溶液相中析出。  相似文献   

8.
炼油厂酸性水汽提装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炼油厂酸性水汽提装置存在着诸如汽提净化水中氨含量过高、侧线抽出富氨气中硫化氢含量过高、汽提塔处理能力达不到设计负荷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如加碱汽提、流程优化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延迟焦化装置非密闭除焦工序职业病危害程度.方法 选取某大型炼化企业延迟焦化装置一套,通过现场调查,确定非密闭式除焦工序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岗位,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判并分析各岗位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水平,确定职业病危害程度.结果 除焦工岗位接触硫化氢、粉尘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装车工接触粉尘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除焦工硫化氢、粉尘接触水平均为Ⅳ级,装车工粉尘接触水平为Ⅳ级.结论 加强延迟焦化装置非密闭除焦工序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新建延迟焦化装置应尽量选择密闭除焦技术,当前运行的存在非密闭除焦工序的延迟焦化装置应进行工艺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0.
向明 《环境》2004,(2):33
新居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刚刚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车车内空气污染现象,又接踵而来了。据报道,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对200辆车的检测结果,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近九成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延迟焦化加热炉炉管内结焦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加热炉炉管结焦原因和易结焦部位进行了分析,指出炉管结焦的危害及判断方法,提出了减缓炉管结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沉淀预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焦化废水中含有高浓度CODCr,挥发酚和氨氮的特性,提出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鸟粪石)沉淀两步预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 以磷酸、硫酸调节焦化废水pH至1.2,利用锰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氧化去除废水中的挥发酚和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99%和100%,同时CODCr的去除率达70%,出水pH升高至1.8;向上述锰矿石处理后的废水投加菱苦土粉(轻烧氧化镁)进行磷酸铵镁沉淀试验. 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8 g/L,搅拌反应24 h后,氨氮以磷酸铵镁沉淀形式得到去除,去除率达90.1%,pH升高至9.4. 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沉淀产物表征分析表明,磷酸铵镁沉淀是在菱苦土颗粒表面形成和生长的.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某100万吨/年焦化项目为例,分析其在不同地形和风速参数条件下苯并芘排放量,预测不同条件下距离焦炉炉体中心-1000~1000米范围内各网格点的苯并芘超标概率,最终得出风速、地形参数对苯并芘浓度超标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10000m^3/h焦化干气制氢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燃烧爆炸危险,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焦化法处理含油污泥工艺流程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针对含油污泥的组成特点,利用矿物油的焦化反应机理,依据试验结果,确定焦化法处理含油污泥的工艺流程,并对该流程的工业化可 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COD不达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对国内某焦化厂的主要工艺废水及生化外排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系统检测,分析了各主要工艺废水及生化外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结果表明,造成外排水COD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的含氮杂环类和多环芳烃类有机物。这两类有机物主要来自焦油和苯回收精制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占生化外排水中所有有机物提供的总COD的72.64%。若对这几种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则可保证生化外排废水COD达标。  相似文献   

17.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焦化废水的来源、成分及其危害,从物化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普通氧化混凝法以及螯合技术综合法对某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厂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后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分析了生化处理废水以及两种深度处理技术处理后废水的有机污染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该螯合技术比普通氧化混凝技术更有效地去除焦化废水中大量的含氨氮、酚、氰、吡啶、硫化物、喹啉等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一些无法被氧化降解的杂环化合物及衍生物。  相似文献   

19.
焦化废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腐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旋转挂片法研究了焦化废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可行性,主要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和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出水的腐蚀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腐蚀速率较小,仅为0.025 573 mm/a,远远低于《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 旋转挂片法》(GB/T18175—2000)标准值(≤0.125 mm/a),挂片表面腐蚀轻微,仅有几个点蚀,不需深度处理即可回用作循环冷却水.通过UV-Vis,FTIR及GC/MS分析可知,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中含有C—O,CO等极性官能团及非极性基团,与目前常用有机缓蚀剂结构相似,在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过程中可能起到缓蚀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焦化厂二级生化出水CODcr、色度不达标问题,研究采用PAC和PFS对焦化厂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研究确定了各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适pH值,对比了各混凝剂在最佳混凝条件下的处理效果,以及在最佳投药量条件下最佳pH值。结果表明:PAC最佳投药量为6g/L,PFS最佳投药量为5.5g/L;在最佳投药量的条件下,对CODcr去除较好的是PAC,去除率为44.83%;对色度去除率两者相同,都为80%;二者最佳pH值均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