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行为,结合实验数据导出了H2S、NH3、NO、CO、Br2等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估算方程,同时给出了这些气体在水中溶解的热力学常数。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河口春季磷的形态分配及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码河口及上游水域为研究对象,2007年5月对表层水中不同形态的磷及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Chla)进行了调查,分析河口磷形态分配的影响因素及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以颗粒态有机磷(POP)为主的颗粒态磷(PP)占总磷的61.2%;溶解态无机磷(DIP)占溶解态磷(TDP)的72.8%。河口区上游磷与河口磷的组成相似,雨水的淋洗作用对水体中磷的组成有较大影响,以颗粒态无机磷(PIP)的显著增高为特征。水中Chla与TP和DOP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生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该水域表层水中磷形态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MS)测定地表水中痕量总磷、溶解态磷、颗粒态磷的方法,确定了ICP-MS/MS测定水中磷的仪器参数及氧气流量。研究了该方法检测水中磷元素的检出限、精密度、正确度,探索了浊度、色度及砷、铬、硫的存在对ICP-MS/MS测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纯氧气反应ICP-MS/MS法可对地表水中的各形态痕量磷进行质量浓度检测,该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24 μg/L,磷元素在1.00~1 000 μg/L 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加标回收率为 92%~103%。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抗浊度、色度及共存元素(砷、铬、硫)干扰的能力强。对新安江水库4个季度的总磷、溶解态磷、颗粒态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库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10~20 μg/L,ρ(溶解态磷)/ρ(总磷)为42.4%~50.9%。该方法可以满足地表水中痕量磷的快速测定及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地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确定氨氮取样体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氮与溶解氧是水体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两个特征指标,都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的受污染程度。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氨氮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地表水中溶解氧可通过测定仪现场测定或碘量法较快测定其含量。氨氮含量测定一般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等特点,但取样体积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往往会重复取样,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造成纳氏试剂有毒物质的二次污染。测定氨氮常用纳氏试剂光度法,其有一定的最佳测定范围,在…  相似文献   

5.
水中硫化氢的溶解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验数据导出了硫化氢在水中溶解度的预测公式,该预测公式准确度较高,其平均绝对误差及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26g/L和0.062%.  相似文献   

6.
氟利昂替代品降解产物——三氟乙酸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氟乙酸 (简称 TFA)是氟利昂替代品的主要降解产物之一 ,该物质会造成大气环境的恶化 ,雨水会将其从大气中去除。三氟乙酸化学性质极其稳定 ,在水中全部溶解。在自然条件下 ,三氟乙酸不降解、不光解、不被土壤吸附、不被微生物分解 ,易于在水体中积累 ,特别是在没有流入和流出的水体及季节性湿地中蓄积。全球雨水中的三氟乙酸 2 0 1 0年预计可达到 1 0 0~ 1 60 ng/L,部分地区地表水可达到 1 60 ng/L。  相似文献   

7.
水中的氨氮测定,常用纳氏试剂比色法,个别同志在纳氏试剂配制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所配纳氏试剂无效而报废。其主要原因是控制二氯化汞的溶解温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渔网及土工布挂片双层材料以及填充的水花生构建了生态围隔,对藻类进行拦截,降低取水口藻类密度,同时通过水花生的吸收和拦截,以及土工布挂片形成的附着生物群落的降解和吸收作用,降低颗粒态以及溶解态营养盐,达到取水口水质的改善效果.生态工程实施后,取水口内悬浮颗粒物显著降低了29.8%,同时透明度提高了27.5%.对藻类的拦截效果研究表明,围隔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23.0%,对总藻类数量的去除率为20.7%.通过对围隔内外蓝藻数量在藻类数量的比例分析,生态围隔对蓝藻的去除率高于总藻类的去除率,说明了对于藻类拦截的效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营养盐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颗粒态物质上,其中颗粒态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8.4%和31.3%.  相似文献   

9.
注入一定浓度的生物必须的微量元素,是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将热电站中排出的一定温度的水用于鱼类养殖,会明显感到锌铜离子的不足。 现介绍几种在水中添加微量元素的方式,在电极的电溶解过程中的水含有锌铜离子,对这种水中锌铜离子的浓度须进行仔细、经常地  相似文献   

10.
在含有微量砷酸盐、亚砷酸盐、磷酸盐的水中,借助于氧化剂磷酸钾,还原剂硫代硫酸钠的作用,加入钼酸铵和碱性孔雀石绿的混合液,即可形成杂多酸和MG(孔雀石绿)的大分子组合体,然后通过滤膜富集,甲基溶纤剂溶解,在波长627nm处比色测定.  相似文献   

11.
在水系背景值调查中,出现了溶解态锌(经0.45μ微孔滤膜过滤后过滤水中的锌量)超过总量锌(未经过滤的原水中的锌量)的倒置现象。为了寻找产生倒置的原因,本文从使用的分析方法、容器、滤膜、导水管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研究了锌分析结果不正常的原因。最后证实,过滤时用的导水管材料不当,和过滤时的环境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吡啶、松节油和苯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吡啶、松节油和苯胺的方法.采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后直接进行色谱分离分析,3种物质能够有效分离.吡啶、松节油和苯胺的水中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9、0.009、0.004mg/L,样品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9%~114%,平行6次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5.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水中吡啶、松节油和苯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运用吹扫捕集及固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无锡水源地中致嗅物质谱库,调查分析了2009年无锡市饮用水水源地水体中致嗅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水平,并对饮用水源地水中致嗅物质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碱片的硫酸盐溶解到水中,加入过量的氯化物溶液,使产生硫酸钡沉淀,过量钡离子用EDTA溶液滴定,差量法测出硫酸根含量,从而得到硫酸盐化速率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SP-ICP-MS)的背景、分析原理、颗粒数量浓度和粒径计算原理,并采用该方法分析地表水中的纳米颗粒,探究其分析条件和影响因素。试验中测定了银、钛、铜、锌、镉、铅6种金属纳米颗粒(AgNPs、TiNPs、CuNPs、ZnNPs、CdNPs、PbNPs),纳米颗粒数量浓度为2.00×10^(3)~1.92×10^(6)个/mL。在粒径分布上,AgNPs和CdNPs相对单一且粒径较小,平均粒径为10和16 nm;其他4种纳米颗粒(TiNPs、CuNPs、ZnNPs和PbNPs)的粒径均在较广的范围内分布,粒径范围分别为58~176,43~75,90~278和19~136 nm。SP-ICP-MS方法相比其他分析方法更为便捷、快速、准确和全面,可同时获取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状况,以及颗粒数量浓度和溶解态离子质量浓度等信息,可为之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异烟酸——吡唑啉酮显色液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水代替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吡唑啉酮及以2%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异烟酸的混合溶液作显色液(简称改进显色液)以降低试剂毒性,作了某些条件试验,并对标准物质及电镀工业废水中氰作了对比测定,结果都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燃烧氧化—非分光红外线吸收法的工作原理,考察了本法测定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试验条件和地面水中共存物质的影响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工业的发展,各类工矿企业,例如,冶炼厂、制革厂等,以及家庭取暖设备,会把大量的污染物质排放到空气中,或者沉积在土壤和水中.首先引起环境工作者关心的是有关这些污染物质的特性,含量及其去向等问题。因为这些污染物质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会直接构成对各种生物生存的威胁,以至酿成生态危机.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大气颗粒物、雨、雪这些沉降物中的重金属及其它元素的检  相似文献   

19.
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采用碘量法和膜电极法。为观察膜电极法的适用性,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物质研究所BOD5标准样品和一些水样作膜电极法与碘量法比对试验。  相似文献   

20.
在小的湖泊和池塘水中,由于其环境容量小,承受污染的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有机物质污染时,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水体中繁殖大量的浮游生物,遇到水温较高和阴雨连绵的天气,水中就严重缺氧,致使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而在阳光充足温暖的白天里,往往水中的溶解氧又处于过饱和状态,饱和率可高达200%以上,亦会造成死鱼。这样的水质,既不利于渔业,又影响旅游和运输等,降低了水体的功能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