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挚萍 《环境》2012,(6):18-20
2011年6月,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公司)蓬莱19-3油田发生渗漏,事故对河北、山东、辽宁等省渔民养殖业、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损害.事故发生后,求偿问题拉开序幕,其中海洋生态索赔尤为引人注目. 事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虽然发布公告,声称要向溢油事故负责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并通过公开选拔选定四家律师事务所作为此次事故的法律服务机构,与其签订了委托协议.但是截至到现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并未向任何一家法院提起生态索赔的诉讼,而行政索赔却取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活跃监测网内的学术气氛,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和监测技术水平,1987年11月26日至28日.黄海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在青岛市联合召开了“黄海、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监测技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黄海、渤海两网成员单位的代表约70人,提交会议交流的各类论文共20篇。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张季栋和副局长万国铭同志在会上讲了话;国家海洋局有关业务部门派员到会指导。 会议期间,在认真听取论文报告的基础上,全体代表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对这次会  相似文献   

3.
消息     
渤海和黄海环境污染监测刚一九八六年度工作会议于四月四日至七日在烟台召开。参加会议有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环境保护司、黄河水资源保护办公室、渤海和黄海沿海各省(市)环保局、渤海和黄海区网各成员单位的代表六十多人。 渤海区网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史鄂侯同志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马荣典同志分别主持了渤海和黄海区网的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渤海和黄海区网办公室分别代表两个区网协调领导小组总结了一九八五年的工作并对一九八六年的区网工作方案作了说明。 会议期间,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春明同志受两个区网协调领导小组的委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海水样品过滤的具体要求以及滤器、滤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基于在黄渤海的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结合历史数据构建了黄渤海DIN和DIP的收支模型,并分析了陆源输入变化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渤海DIN和DIP的含量受季节、河流输入和沉积物界面扩散作用的影响,具有秋季高于春季和近岸高于离岸的时空分布特征.收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底界面扩散是黄渤海水体DIN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大气、周边河流、地下水和东海的输入;黄渤海水体DIN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反硝化.黄渤海水体DIP的来源主要是磷酸盐吸附解吸,占91%,底界面扩散和大气输入为其次,河流和地下水的输入贡献较小.DIP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向东海的输出.黄渤海每年有11Gmol的氮在水体积累,并导致其浓度提高约0.6μmol/(L·a).近些年来陆地向黄渤海输入氮的持续增加,加剧了氮营养盐的积累,导致非硅藻类浮游植物比例以及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显著增加,同时还提高了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磷的埋藏量以及加剧了磷限制的趋势,并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环境保护司组织,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牵头,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共同参加的“中国二○○○年海洋污染预测及防治对策的研究”成果于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在大连通过评审鉴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青岛,大连的专家教授等三十余人,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保护司副司长祝效程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6.
春季黄渤海溶解有机碳的平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4~5月对黄渤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黄渤海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黄渤海DOC的浓度范围为0.96~4.71 mg.L-1,平均浓度为2.27 mg.L-1.平面分布上,DOC整体呈现南北近岸浓度高、中部外海浓度低的特点.在渤海西部近岸、山东半岛东部及长江口东北部均存在高值,尤其是渤海西部近岸,DOC浓度最高达到4.71 mg.L-1,这主要是受河流输入和沿岸流的影响;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南黄海中部外海,DOC浓度普遍低于1.50 mg.L-1.  相似文献   

7.
将英国北海油田的消防演习系统引入渤海曹妃甸油田,并根据实际做了适用性改造,对其4年来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与中海油自营油气田消防演习系统的差异,为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989年9月1日至10月15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交通部青岛港务监督,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在青岛海域进行了海面溢油鉴别技术海上协同执法实验。 联合几个相关的执法单位和部门,将船舶、机械监视系统,以现代通讯联络手段和陆基海面溢油鉴别技术有机组织起来,应用于立体化海洋协同执法管理中在我国尚属首次。 9月1日至20日,北海分局出动“中国海监15”和“中国海监16”,青岛港务监督同时出动其他船舶对特定海域进行海上巡航监视并配备实验室的海面溢油鉴别技术予以协同执法。9月21日至10月中旬, “中国海监”飞机同时对上述海域进行空中巡航监视并配备实验室的海面溢油鉴别技术协同执法。  相似文献   

9.
于2016年6~7月采集了青岛近岸以及黄渤海大气气溶胶样品,并于8月6~15日连续采集了青岛近岸气溶胶昼夜样品,分别测定了不同形态的氮磷(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溶解态总氮、溶解态总磷、总氮和总磷)质量浓度,并分析了气溶胶中这些不同形态氮磷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青岛近岸大气气溶胶中不同形态氮磷的浓度明显高于同时期黄渤海气溶胶中氮磷浓度.青岛近岸气溶胶总氮中溶解态占比为56%,溶解态与不溶态差别不大;黄渤海气溶胶总氮中溶解态为主要部分,所占比例达72%.青岛以及黄渤海气溶胶中,无机氮是溶解态总氮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溶解总氮的67%和75%.青岛以及黄渤海气溶胶总磷中,溶解态与不溶态磷的贡献相近,溶解态分别占总磷的49%和58%;气溶胶溶解总磷中无机磷的贡献略高于有机磷,青岛以及黄渤海占比分别为56%和59%.气团来源对青岛以及黄渤海气溶胶中不同形态氮磷的浓度和组成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南方气团来源气溶胶中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有机氮(DON)、总氮(TN)、溶解无机磷(DIP)和溶解有机磷(DOP)的浓度均高于北方和海上气团来源.青岛近岸气溶胶中溶解有机氮浓度昼夜差别不大,而溶解无机氮和总氮浓度则白天相对较高.白天和夜间气溶胶总氮中溶解态氮占主要部分,所占比例达到79%,且无昼夜变化;无机氮是溶解总氮的主要贡献者,且晚上无机氮所占比例(61%)较白天(70%)略有降低.青岛近岸气溶胶中的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昼夜浓度差别不大,而总磷浓度则白天明显高于晚上.昼夜气溶胶样品中不溶态磷是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83%、62%,夜间气溶胶中溶解态磷的贡献远高于白天;不论昼夜,无机磷均是溶解总磷的主要部分,所占比例在71%~77%.  相似文献   

10.
黄渤海上空气溶胶类型判别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溶胶是大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对人类健康也有危害.对气溶胶类型的区分有利于判别气溶胶的来源,这对控制气溶胶污染源、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黄渤海区域6个观测点的实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渤海上空的气溶胶进行分类,并采用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法判定气溶胶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中重金属残留量水平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1990年7月~12月中国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渤海沿岸主要经济贝类体中5种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只有铜未超过双壳类软体动物评价标准。重金属残留量平均水平为黄海沿岸大于渤海沿岸。不同种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着差异,牡蛎对铜、锌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40~100倍,毛蚶对镉、铬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5~58倍。此沿岸的紫贻贝、牡蛎、文蛤、毛蚶等可作海洋污染生物指示种。  相似文献   

12.
黄渤海海域秋季营养盐及有色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永  孙语嫣  石晓勇  韩秀荣  苏荣国 《环境科学》2017,38(11):4501-4512
本文利用2013年11月黄渤海海域航次采集的海水样品,对该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营养盐等的组成、来源、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对CDOM进行分析,共鉴别出2类4种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325/410 nm)、C2(275,370/435 nm)、C3(270,395/495 nm)和类蛋白质组分C4(290/340 nm).3种类腐殖质组分在黄渤海海域各层的平面分布均为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递减.黄海表层和渤海中层类蛋白质组分荧光强度在近岸和远岸海域均出现极大值,而其在渤海表底层及黄海中底层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层CDO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渤海表层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有机氮(DON)浓度高于底层浓度,底层溶解无机磷(DIP)浓度高于表层浓度.渤海DIN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DIP由曹妃甸近岸海域及中部海域的高值区向北部、东部和南部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DON则呈现由渤海中部偏南海域的高值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黄海底层DIN和DIP浓度高于表层,而表层DON浓度最高.黄海表中层DIN和DIP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底层DIN和DIP则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增加的趋势,DON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渤海DIN、DON和DIP的总体浓度均高于黄海.将4种荧光组分(C1~C4)、吸收系数(a_(355))、溶解有机碳(DOC)与叶绿素a(Chl-a)、盐度(S)、溶解氧(DO)、DIN、DON、DIP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各荧光组分(C1~C4)主要受陆源输入的影响,DOC受陆源与海源的共同影响,但陆源影响较大.渤海DIN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而DON受海源影响较大;黄海DIN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而DON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黄渤海DIP均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辽宁省环境保护局于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在大连市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直有关局、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有关部门、海军基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保所、海洋监测中心站,大连港务监督,大连渔港监督处,辽宁沿海四个市及部分县环保局的负责同志以及新闻单位的代表等共五十多人。  相似文献   

14.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于1989年12月9日至10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大连港大窑湾疏浚物倾倒区选划》报告审定会。国家海洋局、农牧渔业部、大连市政府办公厅,大连市环保局以及有关港、航、院校、科研和水产部门的专家、教授共76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成立了以北京大学陈静生教授为主任并由1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审定委员会,主持报告的审定工作,本网应邀派员参加了专家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黄、渤海区沉积物中磷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冯强  刘素美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2001,20(2):24-27,41
对1998年9月和1999年5月的渤海航次、1998年5月南黄海航次、1999年8月北黄海航次所采集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总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黄、渤海沉积物无机磷占总磷的70%-80%,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次之。受海流及陆地河流注入的影响,渤海海区沉积物中无机磷的总磷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黄河口附近,而黄海海区沉积物中无机磷和总磷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南黄海的西南部;整个黄、渤海海区无机磷和总磷含量的最小值则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成山头附近与朝鲜半岛西海岸之间的海区。由于海流作用及生物扰动,所采集的柱状样品中磷的含量产生了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略高,向下销有减小。  相似文献   

16.
东黄渤海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 渔场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统计资料研究近海白姑鱼数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黄渤海白姑鱼渔场一共有3类:即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春季东海沿海水域;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夏季的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越冬场渔场有两个,北部越冬场在冬季的东黄海外海,南部越冬场主要集中在东海南部近海。自1978年后,东海白姑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黄渤海区。通过对不同渔场白姑鱼产量对整个渔场产量贡献的分布格局分析显示,东海白姑鱼主要渔场有两个:其中东黄海渔场位于长江口附近,渔讯为5-9月;黄渤海的渔场位于黄海北部近海和渤海中央,主要渔讯在11月。在渔汛时,白姑鱼渔场中的鱼群密集,产量集中,是捕捞白姑鱼的理想渔场。1971-1982年白姑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因此论文有关白姑鱼渔场特征、渔汛时间和渔场贡献率分布格局模式等重要结论对现今白姑鱼资源保护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2019年12月9日-12月19日黄、渤海连续在线监测的气态元素汞(GEM)浓度数据,分析了GEM的空间分布、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GEM的平均浓度为(1.92±0.69)ng/m3,变化范围为0.80~4.17 ng/m3。GEM浓度空间差异明显,渤海的浓度高于黄海,最高浓度和最低浓度都出现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受污染事件及华北地区较高汞排放量的影响,气团携带了华北地区的污染物,近海GEM浓度升高,而来自西伯利亚冷气团中的GEM浓度较低。西向风时更易出现高浓度GEM,GEM浓度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17,P<0.01),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7,P<0.01)。冬季,黄、渤海GEM浓度主要受陆地污染气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集了2016年11-12月期间东、黄、渤海表、中、底海水样品,分析了海水中溶解有机质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渤海和黄东海海域秋冬季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渤海和黄东海,表、中、底层CDOM均呈现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渤海CDOM含量高于黄东海。吸收系数a355和光谱斜率S275-295呈显著负相关。结合CDOM的a355分布和S275-295,表明CDOM受到陆源输入的显著影响。渤海海区黄河口海域由于黄河水的直接输入和在大风影响下黄河口的泥沙再悬浮作用,CDOM含量最高。12月渤海中心存在CDOM和DOC的低值区,位置和夏季渤海双中心冷水团一致。在黄东海海域,高盐度台湾暖流的导致了黄东海DOC低浓度区域的产生,但对CDOM的含量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在渤海和黄东海,CDOM和DOC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3年夏、秋季和2014年春季黄渤海海域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温度、盐度、pH值、溶解无机氮、硅酸盐、磷酸盐).结果表明:2013年夏、秋季和2014年春季,黄渤海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范围分别是0.918~9.287,1.477~6.435,1.837~5.966mg/L,平均浓度分别为3.527,3.467,3.524mg/L;夏季和春季叶绿素a含量略高,秋季叶绿素a含量最低且变化范围较小;渤海海域叶绿素a分布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其分布基本呈近岸高、中部海域低的分布趋势;将水质参数作为自变量输入支持向量机(SVM)中,GA-SVM算法拟合效果(R20.9)和精确度(MSE0.01)较好,不同水质参数对海水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相对重要性具有季节差异,夏季,对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是磷酸盐和温度;秋季,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是硅酸盐和盐度;春季,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的是盐度和溶解无机氮.所有调查季节,对于海水叶绿素a含量影响最重要的是盐度和磷酸盐.综合参数影响重要性,表明陆源输入是黄渤海海域叶绿素a含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国务院环办领导下,渤、黄海海域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五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首次黄、渤海海域污染综合防治科研工作座谈会,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科究报告等近八十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