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引言 在含煤地层中蕴含丰富的断层、褶曲;煤层走向、倾向起伏,呈向斜、背斜构造;煤层厚度变化大的矿井,称之为不稳定煤层矿井.  相似文献   

2.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矿井煤层薄、煤层透气性低、煤层瓦斯含量低等特点,应用岩层移动理论和采空区瓦斯流动规律,研究了采场内卸压瓦斯的运移路径和富集区域,建立了矿井煤与瓦斯共采系统,采用了高位顶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方法和老采空区瓦斯抽采方法等综合瓦斯抽采方法,降低了矿井瓦斯涌出量,消除了工作面瓦斯积聚现象,提高了矿井瓦斯抽采率和抽采浓度.在保障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前提下实现了瓦斯资源的安全、高效抽采.  相似文献   

3.
处于深部开采且煤层位于轴部构造的矿井,巷道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且持续时间长,巷道维护十分困难。卸压开采技术是控制矿山压力的有效手段。以大安山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进行卸压开采及非卸压开采两组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下保护层轴9煤层开采对被保护层轴10煤层的卸压效果,通过监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及开采稳定后轴10煤层卸压系数变化特征、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及变形情况来检验卸压效果。结果表明:卸压开采条件下,轴10煤层顶板应力普遍降低,峰值应力降低9.4%;岩层裂隙发育密度及煤岩层变形量大,岩层最大裂隙密度为14条/cm,上升16.7%;岩层最大下沉量为54.6 mm,上升21.6%,表明岩层受卸压作用,应力明显减小,弹性能释放程度较好,有利于减弱强矿压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铝土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经过近几十年的开采,赋盖层较浅的铝土矿资源已较少,所以铝土矿地下开采是我国今后铝土矿开采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煤与铝土矿伴生的特点,很多地层中伴有煤层,因此矿山在采掘过程中有可能穿过煤层,如果煤层中瓦斯没有得到提前释放,就可能涌入矿井,使矿井成为瓦斯矿井,从而增大铝土矿地下开采的难度和危险性。目前我国铝土矿地下开采技术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加强对铝土矿地下开采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以贾家洼西矿为例,通过对其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探讨如何做好地下铝土矿开采的安全管理工作,以期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安全》2007,(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第六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八条进行了修改,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规程》将第六十八条细化了放顶煤开采的技术措施,并新增了关于开采技术和设施的严禁条款,下面所列为修改后的条款: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矿井第一次采用放顶煤开采,或在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变化较大的区域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根据顶板、煤层、瓦斯、自然发火、水文地质、煤尘爆炸性、冲击地压等地质特征和灾害危险性编制开采设计,开采设计应当经专家论证或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评价后报请集团公司或者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二)针对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的特点,必须对防瓦斯、防火、防尘、防水、采放煤工艺、顶板支护、初采和工作面收尾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四川煤矿地质结构复杂,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煤层薄、渗透性差,这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压力。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四川矿井生产规模小,除少数国有重点煤矿外,多数是民营小煤矿。其中,开采薄煤层、极薄煤层和大倾角煤层矿井超过矿井总数的70%,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矿井总数的31.25%。保有储量中,70%以上是高瓦斯和突出煤层,因此,四川也成为全国煤矿瓦斯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煤国之一,大部分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煤层倾角变化大,瓦斯含量高,煤有自燃倾向,存在瓦斯突出危险等问题.开采条件较好的储量不超过20%.但在前苏联时期,由于重视煤矿安全工作,尽管矿井开采条件不断恶化,劳动条件和安全状况仍有明显改善,煤矿伤亡事故也有所减少.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经济下滑,煤炭产量锐减,煤矿事故和死亡人数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任锦彪 《劳动保护》2005,(11):96-97
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煤国之一,大部分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煤层倾角变化大,瓦斯含量高,煤有自燃倾向,存在瓦斯突出危险等问题。开采条件较好的储量不超过20%。但在前苏联时期,由于重视煤矿安全工作,尽管矿井开采条件不断恶化,劳动条件和安全状况仍有明显改善,煤矿伤亡事故也有所减少。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经济下滑,煤炭产量锐减,煤矿事故和死亡人数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
右江矿务局塘内矿开采甲四煤层多次出现顶板破碎时顶板漏水,其中有三次较大的突水,对矿井生产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该矿顶板突水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解决矿井开采甲四煤水患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井下煤层自然发火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灾害之一。大多数发生在密闭不严的采空区、通风不良巷道或受压破裂的煤柱中。新掘且已砌碹的开拓巷道煤层自燃则较少见,也最难以处理。这里介绍了新开掘的开拓大巷碹体上方煤体自燃综合防治方法。州景分局二水平采用一对暗斜井开拓,倾斜长壁式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12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19年。目前州景分局二水平仅掘出部份运输大巷和回风巷,尚未布置采面生产。矿井开采煤化程度最低的褐煤,极易自然发火。而在矿井主采的三煤、四煤及五煤层中,五煤层最易自然发火。发火期一般为1~3个月,最短的…  相似文献   

11.
上京矿区井田地质构造复杂,开采过程容易丢煤。本文就矿井复采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煤层复采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以保证复采顺利进行,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上京矿区井田地质构造复杂,开采过程容易丢煤.本文就矿井复采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煤层复采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以保证复采顺利进行,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仙亭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9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主要开采上京井田F11断层下盘 660m以下的煤层,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三段,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9层.井田内次一级褶皱紧密,褶曲、倒转现象普遍存在,岩(煤)层稳定性受到影响,对矿井正常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矿井中常见的褶曲构造分析、预测,谈谈在褶曲构造影响下的采准巷道布置方式,为提前采取适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合山矿务局在煤层顶、底板岩性中硬及以上的薄至中厚急倾斜煤层中,应用锚网喷支护开采技术,有效地防止了地表塌陷和上部采空区垮落;改善了矿井的通风条件,保障了安全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作为现有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的一种补充,并对促进锚杆支护在急倾斜煤层开采中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确选择矿井开拓和采矿方法,制定合理的通风制度,密闭采空区或局部充填隔离,是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有效方法。现分述如下。 一、正确选择开拓和采矿方法 无论开采薄煤层、厚煤层或者急倾斜煤层、缓倾斜煤层,都以采用石门、脉外巷道或公用脉外巷道方式为好。用这种方式,可以少留煤柱,少切割煤层,减少自然发火的危险。但在开采程序上,应遵守先上层后下层的原则。否则,上层煤容易受到破坏而自燃。当开采自燃性较强的煤层时,应采用由井田边界向井筒方向推进的后退方式。采矿时要尽量减少矿石受空气的氧化,及时密闭自热区,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的CSBES(EXPERT SYSTEM OF COAL SELF-BURNING)系统是一个应用计算机对采区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程度进行判断的专家系统。它可以根据影响煤层自燃发火的主要因素: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通风条件和预防措施等进行主观判断,分类评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运用逐步聚类分析法计算聚类中心;根据标准模式,对生产采区煤层自燃发火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预测,并建立相应的知识库。该系统用于分析阜新局某矿的煤层自燃发火情况,取得与实际相符的结论。一、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程度评价指标的建立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程度,受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开采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7.
煤与瓦斯突出一般规律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大量数据统计 ,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与开采深度、巷道类型、地质构造、作业方式、突出预兆、煤层厚度等因素之间关系 ,总结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一般规律 ,这对提高突出矿井防突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开采难度大,-1000m以下煤炭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53%,全国95%以上的煤矿为井工开采,瓦斯、水、火、地压、地温等自然灾害严重,瓦斯问题尤为突出,国有重点煤矿70%以上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且大部分为低透气性煤层。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正川煤集团是由攀枝花、芙蓉、广能、达竹、广旺5个矿务局整合而成的国有独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共有34对矿井,其中生产矿井24对,基建矿井10对。设计生产能力2 053万t/a,核定能力1 653万t/a。川煤集团资源赋存条件差,煤层特点是"一大一薄"。"大"指煤层倾角大,倾角大于35°的大倾角和急倾斜煤层资源量占45%;"薄"指煤层厚度薄,1.3 m以下的薄和  相似文献   

20.
依据平顶山矿区某矿的丁、戊组煤层(间距90m)的地质条件,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煤层渗透特征及瓦斯抽采技术展开探讨。运用自制的煤-气耦合系统进行了大尺寸煤样的加载试验,试验将煤样加载及裂隙发展分原生微孔隙压密阶段、煤样的弹性变形阶段、膨胀破坏阶段和峰后的破坏阶段四阶段,卸载后煤样孔隙不闭合,渗透系数仍能保持高位运行;并对现场丁组煤的卸压区域进行参数测试,卸压效果明显,煤层透气性系数增加720~1550倍,卸压范围内的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消除;根据对被保护层裂隙场形成分析,提出了煤与瓦斯共采中卸压瓦斯抽采钻孔抽采最佳时机,实现了戊组煤开采与丁组煤瓦斯抽采在时间、空间上的有序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