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义灾害、灾害链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传甲 《灾害学》2000,15(4):13-18
探讨了“广义灾害”提出的必要性,给出了它的定义。讨论了广义灾害,灾害、祸和灾害链的分类,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在事物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广义灾害、灾害链的结构,破坏作用、直接损失量,放大作用和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简略地讨论了防治灾害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遭受着多种灾害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与破坏。全球日趋严重的多种灾害,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灾害复杂性的地理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20,(3)
该文从地理学研究的视角,在形态结构、时空格局、演化过程、发生机制四个维度上梳理了灾害及其灾害系统的复杂性的表现特征:灾害表现形式及其后果的复杂多样,组成要素和影响因子多样的、多层次、多尺度的复杂系统结构,时空格局的规律性与意外的随机性并存,灾害系统演化的动态变化与不稳定周期性、演化过程中的突变性与趋势的不明确性,灾害驱动机制的错综复杂。灾害系统的复杂性是由地球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所决定,这种复杂性可以运用灾害因果关系的DNA模型来解读,即地球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分别为DNA模型的两条链,相互作用就是连接两个链的氢键。这个双螺旋结构的自然与人类社会交互系统构成了灾害因果关系的基础,这意味着自然与人类社会两个要素本质上是交织和相互联系的,同时各自有自身的演化方向,灾害不是来自一个方面,而是来自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灾害是一个系统结构方式造成的现象,是系统发展的结果。灾害DNA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则奠定了灾害形式的复杂性、灾害时空格局复杂性、灾害系统演化、灾害驱动机制复杂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留科 《灾害学》1995,10(3):87-91
本文以旱涝灾害与农业发展为主线,对人类与旱涝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由两部分组成:①探讨了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旱涝灾害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作用形式;②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和空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为制造的大灾难在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灿烂历史中,自然灾害始终频繁发生。从有文字起便有了灾害的文字记载。我国的史书对于自然灾害有着翔实的描述,而且还将其成因分析得淋漓尽致。中华文化历来将灾害成因归纳为自然与人为两大类,即天灾与人祸。很多大范围、大规模的灾难是由这两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它们是天灾也是人祸。大量的自然灾害是人类在生产斗争中过度掠夺大自然而遭到大自然的“报  相似文献   

6.
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陈霞  朱晓华 《灾害学》2001,16(3):92-96
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遭受着多种灾害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与破坏。在我国,在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链环中,有关灾害的教育环节还十分薄弱,缺口很大,由此也导致公众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本文即是从“人为营造”的灾害入手,系统地阐述了灾害教育在我国减灾防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留科  刘朝晖 《灾害学》1994,9(1):89-93
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人与灾害关系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人类与灾害关系的演替实质。  相似文献   

8.
正福喜的名字表达着朴实的本土化诚意,讨了"福兮"的口彩,却没走出"祸之所伏"的怪圈。当然,福喜,这名字是土的,这公司是洋的,这规模是大的,这格局是小的。福喜事发,将福喜领进中国的最亲密伙伴麦当劳大叔,全面暂停双方握手合作的关系。这一个"暂"字可以理解为再退一步的缓,不过,毕竟,麦当劳哪怕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暂"变饮品店,也确实是松开了手。福喜事件一声惊雷,境内洋快餐们为独善其身而绞尽脑汁,但对网下的中国并没有太了不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气象灾害尤甚,它们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根据中国气象局资料统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大约占到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达4亿人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气象灾害,受灾人口常高达数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为此,对包括热带气旋、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和雪灾等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的总体概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可作为了解和认识我国气象灾害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公民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芹 《防灾博览》2007,(5):15-15
灾害是与人类共存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防御与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民众公共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地震、洪水等突发性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