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对环保产业的共同认识为基础,为了促进中、韩两国间实质性的环境合作,本刊将特辟“韩国环保产业信息”专栏,为读者提供韩国环保技术、政策及环保产业界动向。———本刊编辑部本专栏材料,由韩国环境产业协会、韩国环保技术展示厅提供;由《中国环保产业》编辑部负责编辑;得到韩国环境部,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环境官)支持。祝词大家好:与韩国环保技术展示厅(在中国北京)16家企业及韩国的优秀环境企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及中国环保企业的相关人士一同,对这次韩国环境产业协会在《中国环保产业》杂志上建立“韩国环保产业信息”…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对黑龙江省1999-2008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仍然很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效防治工业污染,提高土地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内涵,在SD方法的支持下建立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河南省统计资料,选取5种典型的耦合发展模式对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模式下,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结果和情景存在较大差异,5种耦合发展模式都有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发展缺陷。此外,根据河南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性,将全省18个行政市划分为5种耦合类型,表明只有分阶段和分地域推进城市化,才能实现河南省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森林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森林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折,指出森林植被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建议加快我因森林植被的建设与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环境是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政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角,应认识政府与其他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角色,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可持续。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失衡问题凸现。政府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政府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广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醴陵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醴陵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醴陵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战略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利用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的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年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内蒙古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波动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演化周期经历了失调衰退、基本协调发展、协调发展3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微博     
《环境教育》2012,(10):11-11
@谢庆浩(生态环境网总编):我国首部《动物福利通则》即将出台,这将对我国动物福利立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快动物福利立法,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虐待动物的行为。据了解,目前很多国家对于动物福利都有专门的立法,比如韩国就规定,养鸡场禁止24小时开灯助产,要保障鸡有6小时以上睡眠。http://t.qq.com/qinghaoxie/9月29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对矿山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生,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分析福建石材矿区开发后产生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根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以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战争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在世界范围内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析了战争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战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建立了山东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1999--2005年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山东半岛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互动特征,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5—2014年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耦合度的时序来看,1995年以来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从耦合协调程度的时序看,甘肃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改善,发展良好。说明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已逐渐形成良性互动关系,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以发挥,应不断推动两者向耦合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世界大都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比较,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探讨南宁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2001—2016年南京市产业结构演进轨迹和高级度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定性描述了三产比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定量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并通过产业高级度和生态环境影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全市产业结构总体经历了一次转型,产业结构高级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与SO_2排放量、NO_x排放量、SO_2年均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则与其均呈负相关关系;(3)全市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与产业结构变动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且要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型。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南京市生态环境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这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本文从网络建设、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支撑评价排名、服务精准治污、有序衔接新职能、建设大数据平台、强化数据应用、深化综合评价、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提升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陈霞 《青海环境》2001,11(1):27-29,32
文章在分析兰州市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兰州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危害,提出了兰州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移民的意义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在积极地进行着。生态脆弱区的移民政策对缓解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质量恶化,维持绿色走廊生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发展当地经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生态移民的意义,并对生态移民应当采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有助于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辉 《青海环境》2004,14(1):12-14
本文在青海省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 ,就当前全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省生态环境背景质量居全国较低水平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居全国中等水平 ,生态环境人类适宜度居全国第七级。在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比较中 ,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9.
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基础,规范准确的土壤样品采集技术是土壤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对准确获得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土壤样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结合工作经验,对甘肃省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两种情形,即土壤生态环境监视性监测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土壤生态环境监测的土壤样品采集技术做简要分析,对基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采集样品应当注意的要点进行探讨,并就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与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有效衔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机制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的市场机制.京都机制的实施催生了碳汇市场,不仅为发达国家降低减排成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也为发展中国家林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介绍了现阶段韩国森林碳汇补偿项目进展,阐述了韩国森林碳汇补偿的具体情况,对韩国开展森林碳汇补偿项目的必然选择和韩国政府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韩国发展碳汇补偿项目的限制因素以及进一步发展森林碳汇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韩国森林碳汇补偿项目发展对中国森林碳汇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