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煤炭是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新型煤化工产业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煤化工产业耗水和排水量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限制了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零排放"方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绪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是中国的主要化石能源,这种能源结构决定了新型煤化工产业的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替代能源产业急需理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化工替代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发生了涌潮现象,急需理性发展.本文以甲醇产业的发展为例进行了说明.提出:必须重视环境与资源约束,制定综合利用的经济政策,开展战略与规划环评,政府应干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吉林西部能源基地与循环经济发展 能源基地建设 吉林省“十二五”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章指出,依托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和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能源和煤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区。近年来,吉林西部白城市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按照“清洁能源优先、风电火电并重、多种能源互补”的方针,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火电和风电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阳泉矿区是一个老矿区,多年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下游电力、煤化工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的延伸造成了矿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阳泉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在矿区环境现状和回顾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识别矿区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生态、水资源制约因素分析,预测了规划实施主要环境影响,论证了矿区规划的规模、建设时序、空间布局的环境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提出的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较为充分地显示了战略环评的宏观性、前瞻性和导向性原则,对今后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编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藏北高原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北高原面积约60万km2,海拔在4500m以上,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其气候寒冷干燥,人迹稀少,以高寒草原为主的生态系统基本保存完好,其天然草地辽阔,各类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3%,为西藏最大牧区,适宜发展地毯毛羊--藏绵羊。这里栖居着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及有一定经济价值动物资源。高原上湖泊众多,湖泊面积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4以上。其中许多盐湖盛产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食盐、天然碱及硼、锂、钾等重要稀有元素,为我国主要矿盐产地和远景开发区。目前因草地生态脆弱和利用不当,已有4%草地退化,沙地面积扩大,野生动物栖居范围也趋缩小;少数盐矿产地环境有所污染,盐湖资源浪费较大。所以适度利用天然草地、保护野生动物和综合开发盐湖资源,防止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乃是开发藏北高原生物矿产资源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湖南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中亚热带,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3%,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5.6%,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的第14位,河川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7.9%。本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高,全省已有粮食、生猪、油料等资源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同全省资源量及潜力相比,仍不相称。为了充分合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认识和了解全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分析研究其结构、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化工行业是我国煤炭消费和CO2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要求下,煤化工行业高碳排放的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且面临巨大挑战,开展煤化工行业CO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实现高碳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煤化工各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节能低碳技术应用、原料和燃料结构调整等因素,采用下游部门需求法和项目法分别预测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煤化工各子行业未来发展规模,采用碳排放系数法预测不同情景下2021—2035年行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判断行业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措施、达峰时间和峰值. 结果表明:①2019年我国煤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为5.4×108 t,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8%. 其中,传统煤化工碳排放量为3.6×108 t,现代煤化工碳排放量为1.8×108 t. ②基准情景下,煤化工行业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强化控制情景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控碳措施,可推动煤化工行业在2025年左右提前达到碳排放峰值. ③控制现代煤化工规模、优化行业用能结构、优化甲醇原料结构等措施是煤化工行业碳减排的三项主要措施,到2030年可分别减少碳排放0.50×108、0.16×108和0.08×108 t. 研究显示,促进煤化工行业碳达峰应尽快实施控制现代煤化工发展规模、从源头减少传统煤化工产品需求、优化甲醇行业原料结构、优化煤化工用能结构、提高行业能效水平和促进产品固碳化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首批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到2015年,把甘肃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24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所以,发展甘肃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对推进甘肃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共有土地1.30789亿(公里)~2。1964年耕地与牧场占土地总面积10%,1986年上升到11%;1964年草原占24%,1986年上升到25%;1964年森林面积占32%,1986年下降到31%;其它土地1964年占33%,1986年仍为33%左右。耕地与牧场占总面积比例以非洲最小,仅占5%,以欧洲最大,约占30%;草原占土地总面积以澳洲最大,约占57%,其次是非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面积的5.54%以上,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饲养场,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的建设等,到80年代我国才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生物多样性迁地和离体保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开发和建设西南能源基地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和建设西南能源基地在我国能源工业发展和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南地区的煤炭集中分布在川、滇、黔接壤地区,保有储量占全国的 8.9%,位居第二。而水能蕴藏量2.9亿多kW,占全国的42%,可开发利用量1.9亿多kW,占全国的51%,年发电量1.03万亿度,占全国的54%,加上西藏,水能蕴藏年发电量约占全国的70%。煤炭工业在全国已有较大发展,已初步建成以山西为中心的煤炭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两淮煤炭基地等等。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较快,核电工业正在起步和发展。但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蕴藏量相比,还很不相称。全国水能资源利用率只有4-5%,西南地区按发电量计算,仅占水电可开发总量的1.3%。因此,在当前我国能源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发西南能源基地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实现建设富强矿区、和谐矿区、绿色矿区的奋斗目标,为解决大淑村矿的用水需求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和研究创新,实施了矿井水治理利用新举措,采用混凝、澄清、过滤、消毒工艺处理矿井水,出水综合利用作为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通过矿井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实施,解决了大淑村矿的缺水问题和过度开采地下水源井水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了矿井“出水不排水”的环保生态目标,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促进了企业绿色矿山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13.
煤炭能源长期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次性能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进了现代化建设的路程。但同时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对废旧矿区的处理不恰当造成了矿区周围地表塌陷,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废旧矿区周边逐渐发展成为严重受损生态系统。对中国当前废旧煤矿区域已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潜在的环境和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通过恢复植被等方法对废旧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文在分析我国21世纪以来能源消费格局,尤其是高能耗产业能源消费的同时,比较各主要高耗能产业、 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能耗的差距,针对高耗能产业的差距和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主要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节能减排潜力,以及通过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节能减排,在2020年全国实现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40%~45%总目标中工业技术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和贡献规模。预计到2020年,通过煤电、 钢铁、 有色金属、 建材、 石化、 化工、 煤炭采选、 油气采选等主要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进步,所能实现的工业技术节能潜力为51 560×104~52 000×104 tec,相应减少CO2的减排总规模为125 800×104~126 880×104 t,在整个单位GDP节能减排至2020年降低40%~45%的目标中,工业技术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大约占15.5%~16.5%,将不能承担起实现目标的主要责任。此外,针对我国工业技术节能减排的潜力进一步扩大,就未来主要的工业技术节能减排路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人为和自然多种因素影响,矿业活动引起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制约了西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文章在论述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基础上,分析了矿山环境保护现状,指出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总体很低,需加大治理力度,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煤炭矿区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煤炭矿区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促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型煤炭矿区,本文对煤炭矿区现存的环境问题进行剖析,依据其剖析结果确认并核算矿区环境成本支出及环境成本支出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煤炭矿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淮南矿区采煤沉陷治理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磊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1):42-44,51
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大规模开发,也造成了采煤塌陷地的产生。采煤塌陷地的出现使得矿区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淮南矿业集团已把建设绿色环保、和谐文明的能源基地归入四大发展战略之中,加大了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本论文在总结以往淮南矿区采煤沉陷治理状况的同时,介绍了一些最近涌现出的治理新思路,并从中得到一些企业谋求发展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Ruqigou Coalfield,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al mining areas in China, has suffered coal fire problems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Due to coal fires, about 4.513 million tons coal resources has been lost each year, and apart from a large volume of CO2 delivered into ai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land degradation, land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are also produced. Air pollution, as one related to coal fires, is the most dangerous problems for local people and has already led to vegetation pollution in this area. Land degradation is mainly induced with occurrence of land subsidence, fissures with due to coal mining/coal fires, and debris slide/flow. With development of opencast coal mining, a large volume of waste was produced, which is the major source of land pollution. All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coal mining or coal fires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effects ar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9.
1IntroductionAsoneofthemostimportantsourcesforpowergeneration,coalminingindustryisstilincreasingwithpopulationgrowthandecon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