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SO2、NO2、PM10为评价因子,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值和隶属度对乌鲁木齐市2007年度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市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使其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
此文从农村社区的视角出发,以探索建立农村节能减排模式为目标,分别从建节能设施、推广使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源能源、增加碳汇、生计和替代和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分别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形成了适合农村发展的节能减排生产生活模式,为西北地区农村社区节能减排生活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上海市长宁区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为例,分析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关于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凝聚居民群体的基本单元,居民是绿色生活的受益者.上海尝试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不仅能切实有效的推进各类环保工作,还能提升居民整体环境意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其目标的实现是一系列机制、手段共同合力的结果.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主要从节能减排内涵、作用和发生机制等方面入手,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围绕如何有效实现节能减排这个目标,重点对其当前节能减排机制建立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出企业自身的能动作用,建立起一套既能反映企业内部成本,又能够反映环境损失、资源消耗及稀缺程度等外部成本的产品和要素价格体系,从而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的联动机制,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理论和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内蒙古节能减排情况及机制构建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激励约束理论,结合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及激励约束现状和域外经验,以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为例,探讨了激励约束视角下环境管理机制对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是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节能技术是钢铁行业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和减少空气污染的关键。运用节能供给曲线方法对长三角地区钢铁行业技术节能成本进行评价,并对2030年长三角地区钢铁行业技术节能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钢铁行业28项技术在2030年预计为长三角地区累计节能875.74 PJ,约为2020年长三角地区钢铁行业总能耗的34%;考虑不同收益项时的技术节能成本存在差异,当不考虑任何收益时技术的节能成本最高,当将协同效益纳入考虑后,技术的节能成本降到较低水平;贴现率、温室气体或污染物交易价格等因素会对技术的节能成本产生影响,贴现率越高意味着资金成本越高,技术的节能成本也相应越高;温室气体或污染物价格上升会增加技术节能的收益,从而降低技术的节能成本。

  相似文献   

8.
电子废弃物作为一种新的废弃物出现,引起人们对其处理方法的研究,本文以手机电池为例,研究了其处理方法和减量化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市某区为例,通过研究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与大气环境质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近五年的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以及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以探索中国城镇能源消费结构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为节能减排、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及城市规划发展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从2006年开始空气质量有所好转,这种变化与主要能耗结构变化明显相关,说明合理利用资源,推广清洁能源和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能源、经济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从隧洞下穿经过山体的水土流失要素入手,阐述了隧洞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的预测及防止措施,并以福州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工程为例,预测评价研究段隧洞建设在影响范围内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合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对促进隧洞工程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年均增长13.32%和11.10%,电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电源规模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二位。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供电标准煤耗、线路损失率分别下降至2010年底的333 g/(kW·h)和6.53%,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排放绩效双双下降,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分别下降至2010年底的0.5,2.7和2.6 g/(kW·h)。总结电力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发现电力工业在依法节能减排、科学节能减排、电源结构调整、电价机制、产业政策、市场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规划、推进市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