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汪达 《环境科学动态》1999,(3):28-32,20
当前正面临世界性的水资源危机,而各地对水的需求却日益剧增。因此,针对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问题,而采取科学的、经济的和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措施是必要的。然而,跨流域调水是一项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事业,其含义、规模及内容实际上远远超出单纯水利工程的范畴;其对国计民生、生态环境、乃至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更是一个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问题,决非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另外,也应看到调水措施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对于  相似文献   

2.
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跨流域调水就是为了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或资源性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工程措施。本文介绍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列举了国外调水的经验教训;并建议我国北方缺水地区采取可行的治污节流措施,以缓解当前的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3.
跨流域调水是一项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事业,其含义、规模及内容实际上远远超出单纯水利工程的范畴;其对国计民生、生态环境、乃至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更是一个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问题,决非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当前正面临世界性的水资源危机,而各地对水的需求却日益剧增。因此,针对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问题,而  相似文献   

4.
作为大规模人为配置水资源的行为,跨流域调水更容易造成水量短缺、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而对于跨流域调水环境风险的控制,工程措施是常见的,而非工程措施也能达到将风险消除、减小或转移的效果.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以强制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可有效地提高跨流域调水环境风险控制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我国跨流...  相似文献   

5.
面对复杂的跨流域调水系统工程,协调调水沿线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焦点问题是生态补偿。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完善,应从以下方面予以着手:强化生态补偿在环境保护法中的地位,修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单行法,尤其是要出台跨流域调水工程专门立法,并针对特定工程规定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具体内容;对国家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由国务院出台跨流域调水专门立法,对省际之间区域性调水工程、省内跨市县小型调水工程可以采用区域性立法的方式,并有效解决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难点问题;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法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关内容和任务亦有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必然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成为实现公平的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而当前中国的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是国家和政府主导型的,然而单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市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选择,因此,引入市场机制对跨流域调水进行生态补偿,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对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介绍来引出构建中国今后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浩  黄薇  刘陶  彭智敏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506-1512
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我国缺水地区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由跨流域调水引发的生态补偿问题是制约调水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目前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主要是沿用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导致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对象不全面、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极大地限制了跨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开展。通过比较分析流域内生态调水与跨流域调水在受工程影响、水权转移形式、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生态补偿主导部门、生态补偿核算标准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以区域水权为理论基础,以生态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形式以及补偿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水资源供需日益尖锐的矛盾,传统上人们通常采用开发地表水、开采地下水资源、以及跨流域调水作为传统解决方案。在传统方式之外,开发非传统水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另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协调调水沿线各方利益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本文从分析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特征出发,探讨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政策法规进展,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设想,并从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生态补偿标准以及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明确了我国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章玲 《环境保护》2001,(4):40-41
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制约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引起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因此,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随着水源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南水北调工程本身对水源地提出了相对较高的水质要求,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丹江口市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这将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调水数量和质量,以及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可以大大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得南北方的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缩小两地差距。但是南水北调应合理控制,需要在不影响南方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调水给北方。  相似文献   

12.
论水权转让的范围和条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章探讨了水权转让的范围,认为国有水资源使用权的流动,主要包括出让和转让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国有水资源使用权流动的四种情况:一是国有水资源使用权同时进行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流动,二是国有水资源使用权在同一流域,不同行政区间流动;三是国有水资源在同一行政区,不同流域间的流动;四是国有水资源使用权在同一流域,同一行政区内流动,认为国有水资源使用权在同一流域,同一行政区的流动,主要是水资源在具体单位和个人之间的转移,应该成为前三种国有水资源使用权转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干旱、南方湿润,地表径流分布又极不均匀,使得跨流域引水成为解决北方干旱的重大措施,已经设计并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规划的中线初期引汉调水方案,都将涉及到被调水流域与受水流域及所通过水系流域的水文情势变化,它不仅影响调水线路的选择及调水量的确定,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调水建筑物过水能力的设计。作为南水北调的基础研究,我们除用常规方法外,并用模糊数学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滦河四大流域年径流量的丰枯遭遇。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资源分配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联系。当前,流域水资源分配中存在分配价值扭曲、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其解决措施是对水资源价值进行重估,并据此建立水资源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系统重建的根本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我国以植树造林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7年全国已累计造林4627万hm2,其中“三北地区”3024万hm2。但也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平均造林成活率仅25%,保存率仅13%。经分析,西北地区少雨干旱,缺土壤水是“年年造林不见林”的主要原因。分析表明,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系统重建的根本,而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管理、雨水资源化、发展节水农业、普及节水意识等,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水资源具有南多北少,降水量年内和年际变化大等特点,与人口分布、耕地资源分布、城镇化发展区域在空间格局上存在较大的不协调,进而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跨流域调水成为目前解决这种矛盾的主要途径。调水工程在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水文情势,打破了原有的水生、陆生生态系统平衡,如果决策不当,将对调水区、输水沿线和受水区造成长期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  相似文献   

17.
松辽流域水资源区域补偿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的区域补偿对策,指出流域上、中、下游的用水量应统一调配,当上游地区超配额使用水资源时,超标使用地区应赔偿下游因此而受到的消极影响;跨区域调水时应对供水区进行资源与环境的补偿;流域上游进行生态恢复与建设,下游应对上游给予受益补偿;建立全流域排污权市场,促使企业产生节约水环境资源的动机,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受益地区和受益者应对蓄滞洪区分洪的损失进行补偿,以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相似文献   

18.
基于SWAT-WEAP联合模型的西辽河支流水资源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近代水科学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以西辽河支流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区,探索了一种水文模型耦合方法(SWAT-WEAP),以水短缺量为指标,同等考虑水资源供给端与需求端,对气候变化与不同人类利用情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暖干化气候情景比暖湿化气候情景明显加剧了老哈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降水减少10%导致的水短缺量比降水导致10%所缓解的短缺量要多31.17%;②气候变化对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影响最大,对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影响相对很小;③老哈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源自农业不合理灌溉,发展畜牧业、 改变种植结构与高效节水灌溉是缓解水短缺、 降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有效的方式;④基于供水端的措施(如水库)在暖干化气候时由于水资源供给来源受限,其缓解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9.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指实现流域内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公正性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这项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上中下游跨区域调水的生态补偿、上中下游生态环境效益补偿以及下游滞洪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等三项主要内容。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上述三项生态补偿内容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阻滞着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为重要。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并根据多种计算方法的加和,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