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最近披露的一份报告估计,过去10年(1981—1989)中,全球海洋油污染下降了60%。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国际船舶防污公约》(Marpol 73/78)的公布与实施。这份报告是专为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海洋委员会在华  相似文献   

2.
臭氧层位于离地面15—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紫外线使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而它们又与其他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臭氧很不稳定,易被一些含有氢、氮、氯的自然成分所破坏,它们与臭氧一个氧原子发生反应,从而不断破坏臭氧层。臭氧层能有效地吸收对人类和生物生长有害的太阳紫外线UV—C和UV—B,而对生物无害的太阳紫外线UV—A却能全部通过。正是由于有臭氧层这道天然屏障,挡住了99%的致命紫外线幅射直接到达地面,才保证了地球上的人类及生物正常生长并世代繁衍。  相似文献   

3.
据发现在美国上空的同温层中臭氧也变得稀落,其问题比以前要严重得多。从东南部佛罗里达州到加拿大中部地带的上空,臭氧层在夏季减少了2.9%~3.3%;在冬天变薄的速度较过去估计的快了一倍。由于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沿,使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强,南冰洋浮游植物的生产率已下降了12%。科学家们担  相似文献   

4.
小康 《环境科学》1993,(3):25-25
据EPA1992年10月19日公布的《全国大气质量和排放趋势报告》报道,1982—1991年,CO浓度下降30%,SO_2下降20%,臭氧下降8%,NO_x下降6%,相比之下,1990—1991年,CO和SO_2分别下降5%和4%,不过,NO_x浓度未改变,臭氧浓度实际增加了1%,除堪萨斯市之外,没有任何未达标区  相似文献   

5.
将含CN~-的废水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或硫酸处理,臭氧化,而后以亚硫酸钠处理。添加臭氧的量为CN~-量的200倍。实例:将含5ppmCN~-的废水在100ppm Mn存在下,在pH12用1000ppm臭氧处理,而后用亚硫酸钠处理。CN~-脱除率为100%。如将含CN~-废水调节至pH≥10或7—8,与≥  相似文献   

6.
<正> 美国芝加哥大学大气化学教授鲍曼不久前发表一篇报告说,从1979年到1986年这6年中,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平均大约减少了5%.这是鲍曼教授根据尼屋公司人造卫星对全球臭氧不断侦测而送回的一批资料所得的结论.报告中指出,地球大气层臭氧的减少各地区不一样.在南北极臭氧平均减少30—40%.在南极,每年在春夏之间(9一10月)臭氧层可以减少到60%.而在上空的大气臭氧层会出现一个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臭氧和Fenton试剂对某石化炼油厂电脱盐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经臭氧处理后COD去除率为51.10%;用Fenton试剂处理经臭氧氧化后的电脱盐废水,效果最好,COD去除率提高到84.61%;用臭氧和Fenton试剂联合处理时,COD去除率为77.95%;这3种方法都能减轻该种废水的后续处理压力,其中第2种方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金丹 《环境科学》2022,43(1):132-139
为研究上海市夏季臭氧高发季节大气VOCs在臭氧生成中作用,选取2018年5~8月大气臭氧较高的时段,在淀山湖科学观测研究站对103种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上海臭氧高发季节大气平均φ(VOCs)为32.7×10-9,羰基化合物是VOCs的主要组分,所占质量分数达35.0%.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郊夏季VOCs化学特征及其时间精细化的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夏季为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事件的频发时期,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其臭氧生成潜势(OFP)的时间精细化的来源解析研究,对有效地进行臭氧污染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2019年夏季(6~8月)天津市郊区点位监测的小时分辨率VOCs在线数据,分析臭氧污染事件和非臭氧污染时期环境受体中VOCs及其OFP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精细化的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环境受体中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4.42×10-9,臭氧污染事件中的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7.72×10-9,较非臭氧污染时期增加15.69%.夏季总VOCs(TVOCs)的OFP为87.92×10-9,其中烯烃的OFP最高,对TVOCs的OFP的贡献达58.28%.臭氧污染事件中TVOCs的OFP为102.68×10-9,较非臭氧污染时期增加19.59%.臭氧污染事件中VOCs的来源分别为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29.44%)、柴油车尾气(23.52%)、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22.00%)、天然气及燃烧(13.41%)、溶剂使用(6.14%)和植物排放(5.49%).相比于非臭氧污染时期,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分别增长4.84%和5.29%.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和植物排放的贡献均表现为08:00开始上升,11:00达到最高,这与太阳辐射增强和温度不断上升密切相关.液化石油气及汽油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均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并在夜间(00:00~06:00)保持较高贡献水平.根据PMF结果并结合OFP的计算方法,解析了不同源类对臭氧生成潜势的 贡献.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31.01%)和柴油车尾气(36.64%)是较高贡献源类,相比非臭氧污染时期分别增加了 1.74%和8.27%;并且石化工业及汽油挥发贡献率在臭氧污染事件发生过程的上升阶段显著增加,而在下降阶段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在温室条件下将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Saranac”)暴露在pH值为5.6和3.0的模拟酸雨中,每周1—2次。加或不加臭氧(范围为98—294ug/m~37小时/每日)每周一次。据报导对斑豆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杀虫剂—二嗪农(0.0—二乙基—0—(2—异丙基—6—甲基—4—嘧啶基)硫逐磷酸酯)首次在这些试验中使用,但是没有观察到它对臭氧危害的保护作用。每周一次模拟雨和臭氧连续两个月以上,单就苜蓿的收获量上看,未发现产量减少的现象。每周经两次模拟酸雨处理,且连续进行两个收获期以上,其收获量并未因酸度增加而明显减少。在全部试验中暴露在酸雨和臭氧下的植物干重百分比或是增加或是无影响。与对照植物相比较,经pH 值为3.0的酸雨处理的植物,其饲料质量指标:N 百分比减少了18—37%,这一数据揭示了模拟酸雨和臭氧对苜蓿的产量和质量没有联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南极区可能是由于溴的作用,臭氧的破坏至少达2%如果不对各种产生溴的气体的释放量加以限制,可以预料,溴对平流层臭氧会起到显著的破坏作用。大气中的哈龙,完全是人为因素产生的溴造成的,且正在稳定增加,并将完全按照当前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估计继续发展。现在急需减少80%以上哈龙的释放量,以阻止平流层中溴浓度的增长。溴甲烷可能仍然是平流层中溴的主要来源。虽然已知是  相似文献   

12.
基于OMI数据的东南沿海大气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卫星反演数据,对2005—2018年东南沿海5省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时间变化上,14年间,该区域大气臭氧柱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3年臭氧柱浓度持续升高,最高值为324.52 DU,高值区不断向南部区域扩大;2013—2018年臭氧柱浓度呈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28.27 DU,但在2017、2018年略有上升.②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柱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省北部;低值区集中于福建省南部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③在季节变化上,大体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差异不明显.④稳定性分析表明:研究区臭氧柱浓度整体呈现中部分散、南北部集聚、差异较显著的分布格局.⑤自然因素中,风向、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降水)及华南地区的台风和暴雨也起到显著作用.⑥人文因素中,臭氧柱浓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均表现出正相关,其中,臭氧柱浓度与第二产业的相关度最高.另外,臭氧柱浓度与NO_x排放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VOC_s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厂源对臭氧柱浓度的影响最弱.这进一步说明臭氧浓度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气温、NO_x及VOC_s的排放是臭氧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臭氧氧化对陶瓷膜超滤工艺降低饮用水中浊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臭氧陶瓷膜超滤集成工艺,研究了臭氧对陶瓷膜超滤工艺处理不同浊度原水的影响.实验用陶瓷膜平均孔径为100 nm.结果表明,与不投加臭氧的情况相比,投加3 mg·L-1臭氧可将浊度为14、52、108和510 NTU原水的膜通量提高18.2%~104.9%,投加5 mg·L-1臭氧可将此值提高至21.7% ~116.3%,而投加1~2 mg·L-1臭氧对膜通量的改善不明显.投加5mg·L-1臭氧可将CODMn的去除率提高至28.7% ~46.9%,投加1~3 mg·L-1臭氧对CODMn的去除率无显著影响,膜出水有机物浓度有所升高.臭氧氧化后原水中小分子量有机物增多,降低了膜的有机物污染程度,有利于膜通量改善.集成工艺出水中2~3 μm颗粒物数量为10 ~36个·mL-1.臭氧氧化导致陶瓷膜过滤初期出水中颗粒物数量略微升高.本研究对于水中颗粒物通过陶瓷超滤膜孔的探讨,以及改善膜对颗粒物的去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紫外光在臭氧降解不同有机物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O3/UV分别对与臭氧有不同反应活性的对氯苯酚、硝基苯、乙酸和草酸进行了降解试验,结果表明,UV与臭氧化降解的协同作用与目标有机物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UV与臭氧的联用反而降低了对氯苯酚的臭氧化降解效率,30min后体系的TOC去除率仅有59%,而单独臭氧化TOC的去除率达到了66%;对硝基苯和草酸而言,UV均明显地提高了臭氧的降解效率,40min时两者TOC的去除率分别为44%和90%,比单独臭氧化处理分别高出了6%和33%;但是,O3/UV对乙酸几乎无降解活性.在这4种有机物的单独臭氧化降解过程中,除对氯苯酚外,水中均可检测到溶解臭氧.以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目标有机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及单独臭氧化过程水中溶解臭氧的存在是O3/UV降解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除UV对目标有机物的活化作用外,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H2O2也是O3/UV降解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UV分解溶解臭氧在此过程可能仅起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简讯     
欧洲和北美洲国家的官员们,在奥斯陆会议上一致决定:必须采取紧急步骤来减少大气中含氯氟烃(CFCs)的排放。科学家们认为:CFCs的增加使用,正在耗竭地球大气的臭氧层。臭氧的消耗增加了接触地面的紫外线的量,这可能引起地面温度升高,庄稼欠收,对微生物造成有害影响,并可能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最近指出:继续使用用于烟雾剂罐、冷冻机空气调节器、塑料泡沫、溶剂和其它方面的CFCs,将会消耗16.5%的臭氧(在今后的三十年中将耗去其中的一半)。虽然已采取了一些步骤来减少CFCs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已将排放消耗臭氧的含氯化合物的3000多家企业编列成表。该环境组织利用美国环保局编辑的数据,在各州统计的基础上确定了这些公司。这些公司在1987年向大气排放了2000多磅三氯乙烷、  相似文献   

17.
采用次氯酸钠、酸性水解、臭氧氧化等处理工艺 ,提高农药杀菌剂代森锰锌废水的可生化性 ,结果表明 :当O3/CODCr为0 .0 49— 0 .0 5 6时 ,BOD/COD达 0 .3— 0 .4,生化处理CODCr去除率可提高至 70 % .臭氧与过氧化氢并用可降低臭氧投加量 ,BOD/COD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夜间臭氧浓度呈增长趋势.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于白天臭氧的生成过程,而对夜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现象的认识明显不足.本研究利用2014—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的污染物观测数据,统计了夜间臭氧出现增加(NOE:nocturnal ozone enhancement,定义为夜间20:00—6:00臭氧相邻时刻增加量大于5×10-9 (Part per billion,下同))的频率、出现时间、峰值浓度,结合ERA5再分析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NOE事件的潜在成因及垂直和水平输送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广州暖季(4—11月)夜间出现NOE事件的年平均天数为(59±11) d,主要发生于23:00—3:00.NOE事件造成的夜间峰值浓度可达到(33±10)×10-9,明显高于不出现夜间臭氧增加(NNOE:non-enhanced nocturnal ozone,定义为夜间20:00—6:00臭氧相邻时刻增加量均小于1×10-9)时的浓度((16±12)×10  相似文献   

19.
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的水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及泡沫分离装置的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对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去除率为93.58%,NH_4~ -N、NO_2~--N去除率分别为39.00%、38.10%,能明显提高水体pH和DO,对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连续运行24h,能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NO_2~--N浓度和异养细菌数量。泡沫分离装置出水口比进水口的NH_4~ -N、NO_2~--N和COD分别降低42.45%、24.71%、11.00%,能明显提高出水pH和DO;连续运行24h,对养殖系统中的NH_4~ -N和NO_2~--N有一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安徽省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7—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臭氧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区分析,分别评价安徽省臭氧污染区域分布和气象要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并分析区域传输对安徽省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 2017—2019年安徽省及各市臭氧浓度增长显著,2019年同比2017年增幅为12.2%,第二季度(4、5、6月)和第三季度(7、8、9月)是O3浓度相对较高的时期,且O3污染有"前移后滞"趋势.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安徽省内部地区,潜在源分布显示,皖中地区(合肥、安庆、马鞍山等城市)的贡献比例最大,外地源贡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等.臭氧浓度与温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关联性不大.结论 安徽省臭氧污染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排放的加剧,外源输送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加之高温和强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加剧臭氧污染的程度,并导致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