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固体直接进样…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所谓固体进样就是对土壤样品进行直接测定,省略了繁杂的消解过程并降低消解过程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损失,优点在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吉林省某地含砷日遗化武造成的污染区域土壤的准确环境背景值,本文将土壤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数转换,绘制概率累计分布曲线图,并根据曲线的拐点,解析出未明显受到污染的部分,然后根据砷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剔除异常值,计算出该地区土壤砷元素的环境背景值为1.46~11.60mg/kg,并通过对比分析印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得到的土壤砷元素环境背景值可以作为评价和修复该地区砷污染土壤的基础数据,也可为复杂污染源造成污染土壤的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标准样品,将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3种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土壤中总汞含量测定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下测定的汞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微波消解直接测定≈水浴消解,相对误差大小顺序:微波消解水浴消解≈直接进样,各方法测定的汞元素含量都在样品的保证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对ESS-3土壤标样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微波消解、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对汞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7.6%、92.2%和95%,微波消解在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略优于水浴消解和直接测定。综上,3种预处理方法都能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汞元素,这将为不同实验室选择不同土壤预处理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贵州牛角塘矿区土壤中重金属Pb、Cd、Cu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及p H值和金属总量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为矿区污染防治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Tessier5步连续提取法对3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用SPSS相关分析各形态与p H值和金属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角塘矿区土壤中Cd的污染严重,Pb含量也超过土壤国标二级标准,重金属的生物活性系数与迁移系数皆为Cd>Pb>Cu,Cd的生态风险较大;3种金属在矿区土壤中均以残渣态为主,Cd的可交换态、Cu的有机结合态是几种金属中最高的;土壤的p H值是影响元素形态的重要因素,根据重金属种类的不同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各元素的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均与土壤中金属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碳酸盐态和可交换态与总量的相关性与元素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5.
模糊c-均值聚类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93个土壤表层样品重金属Cu、Zn、Cr、Cd、Pb和Hg全量浓度分析数据,应用模糊分类方法结合地统计学手段,对南京市边缘带梅山钢铁厂附近总面积约14 km2样区内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空间预测.结果显示,样区北部及东北角区域的土壤遭受重金属元素Cu、Zn、Cr、Cd的轻微污染,样区西侧沿长江呈带状分布的土壤由于其重金属环境容量较低,存在潜在污染风险,样区其它区域的土壤未发现由上述重金属元素导致的污染现象.样区东北角土壤Pb、Hg污染严重,并与Cu、Zn、Cr、Cd污染在空间上重叠,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土壤修复的重点区域.样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区域土壤受Pb、Hg中度污染,在梅山集团的北部土壤轻微污染.研究表明,与直接对重金属浓度分析数据实施插值分析的常规克里格方法相比,模糊c-均值聚类结合地统计学方法获得的空间预测结果蕴含信息更加丰富,而模糊集理论及其相关算法在土壤学诸多领域中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案例地区牲畜养殖养分循环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案例区域调查法和养分物质分析法,对江苏牲畜养殖场饲料、牲畜排泄物、土壤、地表及地下水体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牲畜规模养殖中的养分循环与管理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牲畜养殖中液体粪水的排放和露天堆放固体粪便的淋失易造成环境问题.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和地表径流是造成牲畜养殖废弃物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虽然采取固体粪便与液体粪水相分离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但液体粪水仍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本文还对液体粪水的处理与利用、牲畜排泄物的利用与养分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方法确定合肥大兴地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异常下限值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元素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事实上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很可能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元素背景和异常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本文探讨利用分形方法确定典型工业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值。基于分形的含量一面积方法确定了合肥大兴地区(典型工业区)土壤中污染元素Cd的异常下限值为0.445mg/kg,并根据该异常下限值圈定了异常范围。同时与传统方法(平均值加两倍标准离差)确定的土壤中Cd元素异常下限值及异常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是有效的、合理的,控制了区内主要的导致土壤Cd元素污染的企业。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镓的原子吸收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试样中的镓,已有报道。通常采用干法或湿法进行前处理时,其手续繁杂、费时;在消解过程中,易损失。近年来,固体直接进样已成为原子吸收分析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用琼脂胶体将土壤制成悬浮液,直接以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标准工作曲线法,测定镓含量。对琼脂浓度、样品粒度、仪器参数,进行了选择;对共存元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镓含量。实验证明,琼脂不仅是土样的悬浮剂,且是良好的抗氯离子干扰剂。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及试剂 2.1.1 仪器 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 镓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厂生产; 热解涂层石墨炉上海碳素厂生产;自制  相似文献   

9.
在地壳中铅是重金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广。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使用铅已有数千年历史,云南铅的蕴藏量十分丰富。随着金属冶炼工业的不断发展,铅元素在环境中的扩散愈来愈多,由此而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大量调查资料为依据,讨论了我省工业废气中铅的污染状况及其对生物、土壤和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元素Ti 在地质体中常以锐钛矿、板钛矿、钛铁矿、钙钛矿、金红石等形式存在、Ti具有很强的抗风化能力.在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常以原生矿物存在于土壤中.因此地球化学和土壤学者称Ti 为抗风化元素,并将它作为判断地质成因、岩石与土壤间关系等方面的参比元素.另方面Ti 还具有含量较高、相对不移动、很少外来污染等特性,对研究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相对迁移富集能力以及是否受到污染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环境学者又将Ti 做为污染指标元素应用到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镉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渣泥等样品中的镉含量,首先要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虽然已有直接进样分析的报导,但目前只能定性或半定量分析.通常的消解方法有湿法和干法.干法消解操作冗长,而且对于象镉、铅等易挥发金属,容易引起挥发损失;敞口湿法消解引入较多的试剂空白,且易受到污染.近年来,有报导用封闭容器,高温高压消解土壤等样品,试剂用量少,不易受污染,并可防止组分挥发损失.我们参考有关资料,自制了高压密闭消解器,使用硝酸水溶液,高温高  相似文献   

12.
污水灌区汞、镉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永惠 《环境保护》2004,(12):35-37
汞、镉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元素,在污水灌区被Hg、Cd污染的土壤所占比重较大。本文采用模拟试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原污水灌区土壤中重金属Hg、Cd的纵向分布特征及在剖面中迁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浙东海积平原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辨识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章明奎  王浩  张慧敏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1946-1954
为了区别土壤中潜在有毒重金属是来源于成土母质还是人为的污染,在浙东海积平原农田选择了32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耕作层(0~10cm)和心土层(40~50cm)土样,用标准化学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Cd、Cu、Cr、Co、Ni、Zn、Hg、Pb、Mo、As和Al含量.用元素剖面分布研究法、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综合方法探讨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r、Co、Ni为非污染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平均含量在耕作层与心土层中较为接近,残留态是这些重金属绝对优势的化学形态.Cd、Cu、zn、Hg和Pb为主要污染元素,其耕作层舍量明显高于心土层,可提取形态的比例较高;其中,Cd、Cu、Zn和Pb有相似的人为污染来源,而Hg有不同的人为污染来源.土壤中的Mo和As的变化较为复杂,可能受成土母质和外源污染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也是环境中各种物质迁移、转化、累积的重要场所。要正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估计污染的严重程度,了解和防治因某些元素不足或过剩而引起的植物机能病变,都必须以土壤元素背景值为基础。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重庆地区和北碚小区土壤中某些元素的测值进行数理统计,在判定和剔除其污染样品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元素浓度概率分布的类型,从而合理地计算出土壤中某些元素的背  相似文献   

15.
重庆秀山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礼  徐龙君  李斗 《地球与环境》2014,42(5):646-651
通过采样分析重庆秀山锰矿区土壤中的Mn、Pb、Zn、Cu、Cr、Cd、Ni、Co、As等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方法,对秀山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秀山锰矿区域范围内的土壤中Cr、As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偏高,同时受到金属Mn的严重污染;尾矿库下游土壤的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其余均为轻微的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6.
从新疆典型石油城市-克拉玛依市采集52个地表灰尘样品,分析其中As、Cd、Cr、Cu、Pb和Hg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评价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元素污染水平,基于GIS技术与地统学理论,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讨论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地表灰尘中As、Cd、Cu、Pb和Hg等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1.61、1.75、1.50、1.23和2.94倍。地表灰尘中Hg呈现中度污染,As、Cu、Cr和Pb呈现轻度污染,Cd呈现轻微污染。从空间分布结果来看,克拉玛依市地表灰尘重金属元素含量及污染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从污染来源来看,研究区地表灰尘中Hg、As、Pb和Cd等元素主要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Cu与Cr主要受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富集因子法中参比元素的选择对目标元素富集程度评价及源解析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盲目选用可能会导致偏颇或错误的结论,但目前鲜有针对参比元素的选择所进行的探讨.本文以元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污染水平评价及来源解析为例,详细介绍了运用顺序提取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化学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并联系研究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产业分布及元素特性确定参比元素的方法.并采用所选出的参比元素进行富集因子法分析,将所得重金属污染等级评价结果及重金属来源的推论与地积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等级评价的结果和以因子分析法对重金属溯源的推论相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相关分析和顺序提取等方法选择参比元素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念及其步骤,重新思考两种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以天津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为例,以天津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分级和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级为标准,得出天津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位于Ⅳ到Ⅴ级,属中度、微重度污染。但评价结果由某一种或几种元素权重决定,具有主观性,所以具体还需进一步商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和采用了土壤中多元素的X射线荧光分析法,可在约1h内测量1个土壤样品中包括钴元素在内的60余种元素,并且用该方法分析了GSS系列16个标准样品和ESS系列4个标准样品,还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对分析了32个实际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信度高,具有快速、准确、简便、高效和非破坏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农田土壤的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粮食的供给,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命脉。本文以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农田土壤为例,分析了北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汞(Hg)的污染风险。研究表明,海河平原和辽河平原这两大平原的部分城市具有较高的Hg污染风险。化工行业、畜禽养殖、金属冶炼是导致农田土壤Hg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应制定农田土壤重金属Hg污染的防治策略,加强群众教育,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