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国际科学社会已经指出,全球气温正在不正常地变暖。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气候是经过长时期形成的,现在正受到大气污染的威胁。 1985年由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在澳大利亚的菲拉赫联合召开的国际会议上肯定了世界气温已经变暖。会议指出,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结果,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前半期,全球气温将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太阳光可以使海洋、陆地和植物变暖,然后变暖的地面又把热辐射返回太空,但地面向外辐射的波长比阳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能够让阳光的短波辐射渗过大气层,但能吸收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长波辐射。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使地球表面变暖,产生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蒸汽、甲烷、氟氯烃(CFCs)、一氧化二氮(N_2O)与对流层中的臭氧(O_3)。大气中的这几种气体浓度上升后,会使地球表面气温变暖,并在下一个世纪中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
温室气体     
1.概述大气层中痕量气体浓度升高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这些气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地球温度保持平衡的途径。这些气体通过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远红外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这些气体的浓度正在迅速增加。如果照现在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在下个世纪中期以前,全球气温即会升高摄氏  相似文献   

4.
阳光使海洋、陆地和植被变暖,然后变暖的地面又把热辐射回太空,但向外辐射的波长在红外区。辐射热返回太空时,部份红外辐射热会被某些气体吸收,产生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这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现将主要温室气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X16 X192 9601342对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模拟:适用于环境管理人员的提要~Modeling human一indueea elimatieehan罗:a summary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rs〔刊,英〕/E .W.Sulzman…// Environ.Manag…1995,19(:三)一197~224中信X一265 大气“的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加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可能改变地球的辐射总量和破坏现在的气候模式。虽然总环流模式(GCMs)的使用存在大堆不定因子,GCMs现在是预测涉及气体浓度升高的气候变化的最佳预测技术。结果表明全球温度升高和全球沉降模式的变化可能是由于CO:增加一倍的结果.GCMs在地区规…  相似文献   

6.
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预测及其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联系温室气体特有的保温效应,大气平均气温将升高。在采用气候模式对未来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做出一定预测的基础上,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对气候环境方面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现阶段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变化存在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影响了预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引言 大气中温室气体(GHG)浓度不断升高已使气候出现可以察觉的变化。未来将导致全球气候出现进一步变化。气候变化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水资源、农业、敏感的沿海和森林生态系统。反过来,这些影响叉会对加州的经济、公共卫生、农业生产和娱乐业造成严重冲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叙述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增加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科学依据。由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使许多疑难问题更清楚。但这种变化关系,还需进一步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进行探讨。1.温室气体的作用地球上的气温是由地球吸收和放射出辐射热之差决定的。由于大气是由一定的气体组成,它们能反射或吸收后再辐射出一定波长的太  相似文献   

9.
简讯     
大气中 N_2O 浓度上升后,既可使同温层中臭氧(O_3)浓度降低,又可使地球表面气温变暖,引起气候变化。所以,N_2O浓度上升对增加阳光对地面的紫外线辐射与气候变化都会引起不良影响。在过去100年(1880~1980年)中,排入大气中的N_2O,已由1880年的9×10~3吨/年(以 N计),增加至1980年的14×10~6吨/年(以 N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     
1变化着的大气层来自太阳的能量驱动地球的天气和气候 ,并且加热地球表面 ;地球又把能量辐射回宇宙空间。大气层的温室气体(水蒸汽、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捕集一些逸出的能量 ,保留热量有点像温室的玻璃板。没有这个自然界的温室效应 ,温度将比现在的温度低得多 ,并且像今天所知道的生命生存将是不可能的。相反 ,感谢温室气体 ,地球平均温度是更易接受的60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 ,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增加了将近30 % ,甲烷的浓度已经增加到两倍多 ,而氮氧化物的浓度已经大约提高了15 % ,同时提高了大气层的热捕集能力。硫…  相似文献   

11.
1.前言人类正在进行一次全球性的大气试验。人类的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氟氯烃、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几种气体的浓度。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继续增加.即会使同温层中的臭氧浓发降低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因为同温层中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而紫外线是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其它几种疾病的,并可减少粮食产量,损坏材料和增加对水生生物的负茶,由于“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湿度变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粮食产量、质量、鱼类和野生功物等。降水量与风暴的形式也会变化,海水平面将会升高。  相似文献   

12.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它们会使地球表面变暖,导致“温室效应”。典型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挥发性卤代烃(VHCs)、水蒸汽(H2O)、臭氧(O3)等。有些温室气体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主要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CO2、CH4、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需要对其采取减量排放措施,以期能够尽快使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达到《巴黎协定》所要求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不超过2℃的目标,降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源汇格局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深刻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温室气体的研究是全球温室气体研究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但其在轨道尺度上对未来气候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利用海-陆-气耦合模式,对早全新世(距今10 ka前)、现代和未来10 ka后的气候进行了一系列敏感性数值试验,主要探讨了在轨道尺度上自然强迫和人为温室气体对全球季风区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自然强迫驱动下,未来10 ka后的地球气候与早全新世类似,北半球的地表温度和降水将高于工业革命前的水平,而南半球则相反。在人类活动驱动下,未来10 ka后全球地表温度将显著增加,除北美季风区外,所有季风区雨季的降水都将增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工业革命前相比,极端降水和大气有效降水也将增加。在自然强迫下,雨季大气有效降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动力作用引起的大气环流增强,而人类活动引起的现代和未来10 ka后大气有效降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热力作用引起的大气水汽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4.
地球周围的大气能够自然吸收红外线,从而使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保持在适合居住的15℃。但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明显上升,使全球气温在下个世纪产生深远影响。为了评价大气系统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潜在影响,已经开发出一种复杂的海洋-大气偶合通用循环模型。现代模型结果的综合工作已由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准备完毕,这是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合作研究成果。该模型的结果表明,如果只是改善能源效率,有限度地控制燃烧煤炭与石油排出的二氧化碳,继续毁林,不控制从农业中排出的甲烷与氧化亚氮,按蒙特利尔议定书减少氟氯烃(CFCS)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逐渐升高,预计2030 年CO2 浓度将加倍.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升温,全球平均降水增加,海平面升高等,这些变化对全球农业将产生深刻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会增强,但农产品质量可能下降;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将发生变化;农作物分布区域和面积将有大幅度变更;灾害性天气可能会增加;农业病虫害因气温升高可能会扩大危害;海平面升高会淹没一些土地,并使盐渍化扩大.农业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全球气候变化的农业后果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加剧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会引起水文系统的变化.随着气候要素的变化,水文变化将会在全球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开展局地和区域尺度上的水文变化影响研究,评价不同区域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对广泛的瑞典流域上气候变化的水文影响(响应)进行评估.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气候模型中产生的气候变化信号转换输入到水文模型中.利用瑞典区域气候模拟计划(SWECLIM)生成的区域气候情景,我们进行了几次水文模型模拟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根据流域的地理位置处于瑞典北部或南部,气候变化对河道水流的分区影响是显著不同的.此外,预测的水文变化不仅与用于确定区域气候模型边界条件的全球气候模型的选择有关,而且与人为气体排放情景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钟天明 《环境》2011,(12):27-29
何谓碳排放?碳排放其实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而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它们会使地球表面升温,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不但使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影响.今天,人类已经警醒,开始寻找应对"温室效应"的良策,目前所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俊红 《环境保护》1992,(11):42-44
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大气的组成,那也许会使气候发生迅速变化.自然界的温室效应保持地球表面温暖.如果没有大气中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温室气体,太阳照进来的红外线将散发到外层空间.人类活动不仅增加了自然界中的温室气体,也增加了新的红外线吸收气体——如化工产品氯氟烃.在近10年里,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有所增加.全球气候是否在转暖?80年代肯定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热的10年,90年代仍旧炎热,但目前科学家还  相似文献   

19.
自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上煤和石油的耗量剧增,使大气层中的CO_2含量明显增加,这就会影响地面辐射收支和热量得失,从而使气候发生变化。已有资料表明,从1958年到1980年,大气中CO_2浓度从315ppm增加到338ppm。如果人类社会保持过去一世纪来矿物燃料消耗的增长率,到下世纪中期,大气中CO_2浓度就可能增加到600 ppm以上。因此,有关CO_2浓度变化而影响气候变化的研究,成为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理论和实际问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  相似文献   

20.
北极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过程会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上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反馈作用,并与之相互影响.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反馈主要存在着四种潜在机制反照率改变、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吸收、甲烷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海洋暖流淡水量的增长.这些反馈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尤其是大规模植被区域变化来控制的.通过少量全年的CO2通量测量表明,目前在地理分布上碳源区要比碳汇区要多.根据目前现有的关于CH4排放源地信息表明,景观规模上的CH4排放量对北极地区的温室效应平衡至关重要.北极地区的能量和水量平衡在变化的气候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反馈机制.植被密度以及分布范围的增加会导致反射率的下降,因而会使地表吸收更多的能量.其效果可能会抵消由于极地沙漠地带向极地苔原带的的转化,或极地苔原带向极地森林带的转化,而造成的植被总净初级生产力碳沉降能力的提高而引起的负反馈.永久冻土带的退化对示踪气体动力学有着很复杂的影响.在不连续的永久冻土带地区,升温将会导致其完全消失.依赖于当地水文条件,温室气体排放可能由于气候环境变的干燥或湿润而使得其通量有所变化.总的来说,影响反馈的各种过程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过程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加之数据的缺乏,又会在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气候系统产生反馈作用的净效应估计上,产生许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会影响到一些反馈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