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树排放碳氢化合物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郁华  李金龙 《环境化学》1995,14(2):118-123
采用封闭式气袋采样和气相色谱法,对杨树排放碳氢化合物(HCs)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与油松排放情况不同,杨树主要排放异戊二烯,约占其HCs排放总量的95%以上,且与温度,光强正相关,排放的日变化表明,杨树在正午有一排放高峰,夜间基本不排放,在春季和夏季日均气温分别为19.2℃和28.8℃,杨树的异戊二烯平均总排放速率分别为4.4和39.8μg/g.h。  相似文献   

2.
我国几种典型树种非甲烷烃类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美萍  邵敏 《环境化学》1996,15(1):69-75
采用封闭式采样法和带有预浓缩及程序升温装置的熔融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对我国的松、柏、杨、槐等几种典型树种排放非甲烷烃类(NMHC)的组成和排放速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初步确定了不同树种和的特征物种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排放的NMHC组成差别很大,各树种的排放规律除了与自身的结构和生理活动等在内在因素有关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光强)的影响,一般温度越高,光强  相似文献   

3.
工业排放是环境中二恶英(PCDD/Fs)最主要的人为排放源. 2010年我国九部委联合发布PCDD/Fs污染防治指导意见,之后出台多项政策要求对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开展污染防治.在一系列防治措施下,PCDD/Fs的工业排放水平有所下降,整体取得良好成效.本文针对固体废弃物焚烧、钢铁生产、有色金属生产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四类主要行业的PCDD/Fs排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不同行业PCDD/Fs排放量、排放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比较分析了目前四类主要行业针对PCDD/Fs排放的控制技术及其效果,并对烟气中PCDD/Fs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业排放PCDD/Fs的研究现状以及污染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测量和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戴树桂  张林 《环境化学》1996,15(2):138-146
本文就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典型污染源-室内燃煤和室内吸烟排放的多环芳烃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同室外大气(对照)中多环芳烃组成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室内环境不同污染源排放多环烃组成和含量的特征性,结果表明,室内燃煤污染同燃煤型室外大气源排放多环芳烃具有相似组成含量特征,而室朵烟草烟雾污染源的多环芳烃组成含量特征,则与室外煤型和交通型均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5.
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冬作处理时后茬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土壤Eh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晴天甲烷排放通量和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最大值出现在下午4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符合余弦函数变化规律;连续阴雨天甲烷排放通量有逐日降低的趋势,但其昼夜变化缺乏规律性。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昼夜变化主要受0~10cm深土壤温度的影响,而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控制稻田甲烷排放以及减少甲烷排放的潜力。试验结果表明:(1)用沼渣代替农家肥堆肥作基肥时,4种沼渣基肥处理中,有3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比施农家肥的处理减少24~62%,比单纯施化肥处理减少11~56%;1种沼渣(马粪)由于腐熟度不够,其处理甲烷减排效果不明显;(2)改换氮肥的施用种类。以硝铵、硫铵代替尿素作追肥,甲烷排放通量分别减少26%和46%;(3)稻田的科学灌溉技术,从水用分蘖到抽穗期间,间歇落干,可以明显减少甲烷排放,而对产量无影响;(4)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也可明显抑制稻田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动连续测量系统,对不同施肥情况下稻田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施肥是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会导致甲烷排放量增加.应用化肥可降低甲烷排放,有机肥加倍处理,32d甲烷总排放量16.40gCH_4/m ̄2,是化肥加倍处理的1.56倍;常规施肥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略高于常规加倍处理。肥料种类对甲烷排放量也有影响。全施有机肥高于有机肥加化肥(1:1)组,施沼渣肥组次之,全化肥组排放量最低,不到全有机肥处理排放量的1/5.有机肥又以施人畜粪的甲烷排放率最高,绿肥次之,沼渣肥和稻草的甲烷排放率最低。有机肥的多级利用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饮料盒工业做出承诺改进其资源利用和环境性能,他们已经确定了工业链的某个或多个环节的具体的部门优先考虑事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整个过程中减少能源的利用以支持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工厂和运输方面的大气排放,减少水的利用和排放,减少化学品和有害物质,回收和再利用废旧森林资源,该产业采取生命周期手段来解决从森林到回收再利用的业务管理问题,该产品的代表协会饮料盒与环境联盟(ACE)参与了联合国环境署的生命周期举措,ACE认为这一举措对于生命周期全球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机动车10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了定量分析中国道路交通过程机动车污染状况,综合利用MOBILE5模式和燃料消耗计算方法,在调查分析中国1995年(基准年)机动车基本数据基础上,建立了THC、NMVOC、CH4、CO、NOx、CO2、SO2、Pb、PM10、N2O等10种主要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和排放总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的02、CH4、SO2、PMl0等污染物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稻田甲烷排放量估算和减缓技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估算了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结果表明,1990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为11.335Tg。提出了一些减缓稻田甲烷排放措施,包括:(1)使用稻田甲烷抑制剂;(2)肥料管理;(3)水分管理;(4)筛选低排放率、高产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1.
城市室内环境多环芳烃污染与源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选择了天津市4类典型室内环境和2处室外对照点,共19个采样点。现场采样测定了10种PAHs组成含量。结果显示,室内燃煤和室内吸烟是室内环境中多环芳烃排放的主要污染源。同作为对照的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室内环境不同污染源排放多环芳烃组成和含量的特征性。提出了室内燃煤污染同燃煤型室外大气源排放多环芳烃具有相似组成含量特征,而室内烟草烟雾污染源的多环芳烃组成含量特征则与室外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3种施氮肥处理的玉米地N_2O的排放通量,计算了氮肥以N_2O形式排放成的氮损失率。在玉米生长期内,对照田、施化肥田和施混合肥田排放N_2O通量分别是8.5±2.2、18.9±11.7和15.4±5.9μgN/m ̄2·h,尿素和有机肥释放出的N_2O占其相应施肥量的0.19%和0.12%。  相似文献   

13.
农业管理措施对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了目前N2O排放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种植方式、作物类型、肥料施用、水分管理、耕翻等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温室气体排放与中国粮食生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中国用占世界8%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粮食生产已经基本满足了现有人口的需求。但是,生产粮食会向大气释放大最的温室气体。面对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在粮食生产中,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固定能力及减少N2O和CH4的排放,直接关系着中国粮食生产的未来发展。文章分析全球和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粮食生产的作用和意义;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和中国农业生产数据库,估算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动态和N2O排放;通过情景分析(Scenario),预测在不同方案下,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和N2O的排放量;提出了我国未来粮食生产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燃烧释放N2O的测定及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美秋  庄亚辉 《环境化学》1994,13(5):395-400
本文报导了实验室规模的生物质封闭燃烧系统及稻草、玉米秸、麦杆燃烧过程中N2O排放因子的测定结果,测定结果表明:稻草、麦杆及玉米秸燃烧排气中N2O的排放因子分析是84.4g/t,27.3g/t,132g/t。用N2O-N占生物全氮的百分含量表示,稻草及玉米秸分别上0.59%,0.87%。用实验得到的N2O的排放因子计算出了生物质燃烧产生N2O在全国各省、直辖市、县的年排放量,并作出了全国年排放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量为55.239/m2·a.不同年度间有差异;在年度内(水稻生长季节)亦有差异.以8月排放最多,其余月份依其排放量的顺序是7月,6月,5月,9月,10月.甲烷排放率的日变化有规律性,16时前后出现最大值,6时左右出现最小值,呈单峰型,日变化幅度与天气有关,季节变化比较复杂,无规律性,在不同年度、不同稻季(早、晚季),其变化也不一致.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生产和生长密切相关,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是稻田甲烷排放的基础和根源.  相似文献   

17.
江浙沪地区人为NH3排放量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人为氨排放进行了统计计算,结果表明江浙沪地我人为氨排放总量为769.30kt,主要的氨来源为化肥的使用,家畜以及能源的消耗,其中家畜占30.0%,化肥使用占25.0%,能源消耗占25.8%,江浙沪地区单位面积排放强度为3.65t/km^2,而人均排放量为6.26kg/人。  相似文献   

18.
动物废弃物源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与减缓技术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初步计算了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20年间,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增加了75%,1990年的甲烷排放量为1.198Tg,占全球的10%左右。并提出发展沼气池、贮留池不仅能减少甲烷排放,而且能产生其它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根据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初步计算了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20年间,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增加了75%,1990年的甲烷排放量为1.198Tg,占全球的10%左右。并提出发展沼气池、贮留池不仅能减少甲烷排放,而且能产生其它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为参照,研究了免耕稻-鸭复合系统中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稻-鸭复合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日气温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免耕养鸭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3者之间甲烷排放通量大小差异白天明显,夜间较小。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免耕养鸭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提高38.4%~44.7%。由于鸭子的活动,免耕养鸭稻田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高11和18mV。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还原物质总量分别是免耕养鸭稻田和免耕不养鸭稻田的4.17~12.34倍和3.26~7.02倍,其亚铁离子含量也明显高于后2者,表明翻耕使土壤还原程度增强,进而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相关分析表明,免耕养鸭稻田氧化还原电位与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和亚铁离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也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