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动态模拟方法,对污染原水的净水工艺进行现场研究。探讨了常规处理工艺和臭氧活性炭工艺的合理工艺参数及各种影响因素;并对臭氧活性炭工艺的推广应用,作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
强化微污染原水净化效果的生产性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肖羽堂  许建华  王冠平 《环境科学》1998,19(3):28-30,34
针对姚江水源受污染的现状和原传统净水工艺去除污染效率低、药耗大等缺点,对宁波市梅林水厂的传统净水工艺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的去除污染效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姚江水质为pH6.5-7.6、浊度7-20NTU、色度25-37度、NH+4-N0.25-9.0mg/L、NO-2-N0.025—0.25mg/L、CODMn6-18.9mg/L的条件下,改进后的生化工艺系统对浊度、色度、NH+4-N、NO-2-N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比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24.5%、30.0%、58.5%、70.0%和27.5%,除污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净水工艺;并且可节约矾耗50%以上和氯耗77%左右.  相似文献   

3.
混凝法在滇池蓝藻暴发期净水除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精制硫酸铝为混凝剂,L93^4正交法安排滇池蓝藻暴发期混凝沉降除藻除净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水样pH值对蓝藻去除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确定了混凝剂除藻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法去除蓝藻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研究了铝硅复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与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处理模拟水、低浊高藻含量的水库水、高浊度的黄河水及含油废水的混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AS的除浊、脱色和除油效果都优于PAC。这说明CAS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机高分子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批次实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31P核磁共振(NMR)及傅立叶红外(FTIR)等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硫酸铝(Alum)、聚合氯化铝(PACl)及预混凝硫酸铝(PPA)对磷酸盐的去除效率及其水解团聚过程中磷的影响.结果表明,Alum在磷去除效率上优于PACl和PPA. Alum和PACl能在数分钟内达到磷去除平衡,而PPA则需44 d.相较于预混凝,混凝过程中磷酸盐吸附与铝聚合的竞争作用限制了铝(氢)氧聚合物的生长,从而导致絮体粒径较小,结晶度较差,提供了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去除效率.这种竞争作用来源于磷酸根与铝(氢)氧聚合物之间形成的稳定Al—O—P键. ζ电位分析证明了混凝过程中磷酸盐被掺入铝(氢)氧聚合物内部,这也提高了Alum组的磷去除效率.而在用PACl和PPA时,初始高度聚合的铝(氢)氧聚合物降低了磷去除能力.在长达44 d的老化过程中,磷酸根导致絮体先部分溶解再聚合,其中,磷酸盐被进一步吸附(Alum和PPA组)或始终固定在絮体内(PACl组),从而减少磷释放风险.本研究为含磷废水处理的混凝剂选择和机制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PASC),比较了它们与聚合氯化铝(PAC)的混凝效果及在处理后水中的残留铝含量,研究了B值和pH值对其残留铝含量的影响情况。探讨了PASC的混凝效果和残留铝含量与Al/Si摩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SC较PAC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和较低的残留铝含量。对于高浊度水而言,具有适宜Al/Si摩尔比的PASC才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但对中、低浊度的地表水和含油废水而言,在实验的Al/Si摩尔比范围内,其值越小,混凝效果就越好。PASC在水体中的残留铝含量随着Al/Si摩尔比的降低和B值的升高而下降。PASC和PAC在中性pH条件下具有最低的残留铝含量。  相似文献   

7.
复合混凝剂混凝-超滤-氯消毒处理模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处理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对混凝出水进行超滤处理,研究了混凝剂投药量及进水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出水用NaClO溶液进行了氯消毒实验,用一级模型进行了氯衰减数据拟合,计算得出了快速反应物与慢速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结果表明,在要求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小的前提下,混凝与混凝-超滤所要求的投药量及进水pH值有所不同.混凝过程中残余絮体的粒径分布显示,残余絮体的粒径较小且分布集中时,混凝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低;残余絮体的粒径在粒径较小的区域有一定的分布,在粒径较大的区域有较高体积百分数时,混凝-超滤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灼烧净水污泥投加方式对磷吸附和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朱培颖  李大鹏  于胜楠 《环境科学》2017,38(5):1957-1964
以灼烧净水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其不同投加方式(混匀和覆盖)下,各底泥对外源磷的吸附效果以及间隙水和底泥中各形态磷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相比未灼烧净水污泥,灼烧净水污泥对磷的吸附能力显著改善,磷最大吸附量(Smax)提高了43.7%、底泥磷平衡浓度(EPC0)降低69.1%、磷饱和度(DPS)降低54.4%.混匀和覆盖对上覆水中磷消失的贡献率几乎一致,但明显高于对照实验.但如果考虑灼烧净水污泥与上覆水的接触几率,则混匀条件下,单位净水污泥对磷的吸附量为覆盖条件下的2.3倍.覆盖条件下,间隙水(1~2 cm)中溶解性磷酸盐浓度是混匀条件的33.17倍(平均值),这主要源于覆盖导致溶解氧渗透深度明显降低.混匀条件下,外源磷更易形成Ca-P,而覆盖条件下,易释放的NH_4Cl-P和Fe/Al-P占比更多,这暗示了混匀对底泥微环境的改造更有利于外源磷的吸附和内源磷的持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