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形态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水平在18.0-31.4μmol/g之间,最大值出现在浦东白龙港污水排放口附近,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和季节性变化规律,这主要与潮滩不同地段磷的来源、沉积物质地的差异,以及水动力、环境介质条件和生物作用的时空变化密切相关。此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级研究表明大部分沉积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又以钙结合磷为主;有机磷比例较少。其次,潮滩沉积物表层上覆水中可溶磷的浓度一般都大于沉积物间隙水,沉积物-水界面中磷主要以累积作用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对大亚湾沉积物中磷的五种化学形态及其有关结合成分进行测定的方法,报道了磷的各种形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化学形态是无机结合态(P_(1N)),占总磷(∑P)的60%以上,其中磷灰石结合态(P_(AI))和非磷灰石结合态(P_(NAI))分别各占30%左右;有机结合态(P_(or)占∑P的40%左右。同时,P_(AI)、P_(NAI)和P_(or)分别与各自的结合成分CaCO_3、Fe—A1和有机质等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北黄海与渤海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年9月和1999年5月渤海航次和1999年8月北黄海航次所采集的柱状沉积物和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P形态的六步连续提取分析,分析了各种形态P在表层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沉积物充空气和N2条件下培养前后各步形态P的测定,认识各步形态P培养前后的变化以及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对各步形态P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渤海到并黄海总P的含量逐步降低。碎屑磷灰石的含量在六步中含量最高,约占50%左右,其次是非活性有机磷,约占20%,其他几步含量较小;充N2培养沉积物样品中碎屑磷灰石的含量要比充空气的低,其他形态的P较充空气培养的略高或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5.
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些年,岷江水体TP污染情况严重,而水体沉积物这一潜在污染源,对水质安全带来的威胁也不容忽视.为揭示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于2016年12月,采集了岷江干流(阿坝~宜宾)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改进的SEDEX法对表层沉积物中的弱吸附态磷Ex-P、可提取态有机磷Org-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灰石磷Ca-P、碎屑磷De-P和非活性磷Res-P等6种磷形态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质量浓度为522.17~979.22μg·g~(-1),已远超全国土壤磷素背景值700μg·g~(-1),表明岷江沉积物中TP浓度较高.从空间分布来看,岷江中游眉山河段中的表层沉积物是颗粒最细、有机质和TP质量浓度最高的区域.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为Ca-P和DeP,两者共占TP的质量分数为75%以上.同时,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可利用磷(Ex-P、Org-P和Fe-P总和)占TP的质量分数为10.31%~29.62%,其中以中游河段(尤其是眉山段、乐山段)质量浓度最高,这表明岷江中游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较强,潜在环境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洪泽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七步连续提取法对洪泽湖9个不同湖区的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有机磷(OP)及各种无机磷(IP)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范围为630.6~1403.4mg.kg-1,以IP为主,占TP含量的67.7%~83.6%;OP含量占TP含量的16.4%~32.3%。受淮河、濉河河水注入的影响,所研究沉积物中TP、IP和O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靠近入湖口的临淮乡区。IP分为6种形态磷,即交换态磷(Ex-P)、铝结合磷(Al-P)、铁结合磷(Fe-P)、闭蓄态磷(Oc-P)、自生钙磷(ACa-P)和碎屑钙磷(De-P),其中以De-P为主,其次是Fe-P,分别占TP的25.1%~37.3%和18%~35.5%,Ex-P、ACa-P和Al-P含量相对较低,Oc-P含量最低。Ex-P、Al-P和Fe-P作为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可利用磷,其总量占TP的22.5%~41.7%。相关分析表明,TP与IP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与OP的相关性较差,表明沉积物中TP的含量主要是由IP控制。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沉积物不同赋存形态磷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认识三峡水库沉积物磷的赋存状况,利用磷形态标准测试程序SMT法对干流和三条代表性支流(香溪河、大宁河、小江)的柱状沉积物进行了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钙磷(Ca-P)的测定,结果表明干流沉积物TP含量为781~1026 mg·kg-1,支流沉积物TP含量为382~1085 mg·kg-1.TP主要由IP组成,OP所占比例较低;IP主要由Ca-P组成,Fe/Al-P所占比例较低.干流TP含量空间差异不显著,但各赋存形态磷的含量普遍高于支流,支流中香溪河磷含量高于大宁河和小江.垂直方向上各赋存形态磷含量在不同沉积深度没有明显规律;TP、IP、Ca-P三者变化趋势较一致,主要受Ca-P含量的影响.鉴于支流的独特水文条件,相比于干流,更应警惕支流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及其对水体的环境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采用较为系统的化学提取法,对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TP、各形态无机磷及有机磷进行分析,重点考虑了分离提取碎屑和自生钙结合磷。结果表明:在无机磷中以钙磷占主要地位(49%),其中又以碎屑磷含量较高(43%),有机磷含量在TP中占有一定比例(38.8%)。沉积物中TP及其不同形态无机磷在垂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为:TP、有机磷和Fe-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碎屑态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高,自生钙磷变化幅度不大。TP、有机磷和Fe-P含量自下而上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陆源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结合调查区域各种理化条件,认为在珠江口仅有铁结合磷与有机磷为潜在的生物可利用P,自生钙结合磷与原生碎屑结合磷总的来说占沉积物中TP的49%,因此我们估计有将近一半的P不能为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9.
10.
对上海滨岸带(北起与江苏省交界的浏河口南到与浙江省交界的金丝娘桥)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污染现状及其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滨岸带AVS含量在(0.56~161.06)×10-6之间,平均值为17.98×10-6。AVS含量与各环境因子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上海滨岸带AVS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有机碳,其次为含水率,而氧化-还原电位相关性不显著。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分析,表明上海滨岸带AVS污染指数范围在0.002~0.537,均未超标,北段AVS污染指数南段中段。其中AVS污染指数超过0.1的采样站位共有13个,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有机碳含量、水深)和人类活动(人为排污、水产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是浙江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丰富的滩涂资源一直被视为当地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准确示踪其物质来源,是科学管理滩涂的重要基础。由于在海水中的长期浸泡,矿物被部分溶解,进而影响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性质,增加示踪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矿物包裹体的磁学特征研究浙江沿海滩涂的物质来源,由于不受海水溶蚀影响,其结果更可靠。对浙江滩涂沉积物中矿物包裹体的环境磁学研究发现:(1)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依然是磁铁矿;(2)磁铁矿的含量明显降低,饱和等温剩磁(SIRM)值为9.1—28.6×10−5 Am2∙kg−1,仅是原样的2%—8%;(3)样品的赤铁矿与磁铁矿比重较原样明显降低。酸处理后样品的磁化率值(χ)仅为1.0×10−8—2.3×10−8 m3∙kg−1,极易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因此无法准确反映样品中磁铁矿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在强磁场下获得的磁学参数更适合于矿物包裹体的环境磁学研究。基于非磁滞剩磁磁化率(χ ARM)、SIRM及饱和等温剩磁退磁参数的散点图和模糊聚类方法可以区分长江和浙江当地河流的物质,是可信赖的物源示踪手段。根据矿物包裹体的磁学特征,提出浙江滩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当地河流的悬浮颗粒物。 相似文献
12.
13.
围垦对东海农场沉积物无机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了上海滨岸东海农场剖面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取样和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无机氮以NH4 N为主 ,11月份NH4 N和NO3 N含量显著增加 ,大大超过 8月和 2月 ;围垦前与围垦后 (过程中 )的无机氮具有一致的分布序列 :NH4 N >NO3 N >>NO2 N ,并且围垦后 (过程中 )无机氮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含量发生变化 ,由围垦前的高潮滩 >中潮滩 >低潮滩变为围垦后 (过程中 )的低潮滩 >高潮滩 >中潮滩 ;围垦后 (过程中 )柱状沉积物中NH4 N和NO3 N含量垂直变化趋势由随沉积物深度而增加变为随沉积物深度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江北新区分流制雨水管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粒径沉积物中铵态氮(NH3-N)和硝态氮(NO3--N)干期分布特征,分析其随干期长度的变化关系,并探讨沉积物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对NH3-N和NO3--N干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0.075mm的沉积物中NH3-N占比最高(交通区30.8%,商业区36.7%);交通区粒径≤0.075mm的沉积物中NO3--N占比最高(33.0%),而商业区粒径0.075~0.15mm沉积物中NO3--N占比最高(34.4%);干期长度与交通区0.075~0.15mm粒径段的沉积物中NO3--N含量及商业区粒径≥0.3mm的沉积物中NH3-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最显著;雨水管道沉积物中NH3-N和NO3--N的干期分布与O-H和N-H等官能团、表面极性和亲水性、微观形貌等有一定关联;交通区雨水管道沉积物中Gemmobacter等反硝化优势菌种(相对丰度总和为20.15%)对NO3--N干期分布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江北新区分流制雨水管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粒径沉积物中铵态氮(NH3-N)和硝态氮(NO3--N)干期分布特征,分析其随干期长度的变化关系,并探讨沉积物理化性质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对NH3-N和NO3--N干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0.075mm的沉积物中NH3-N占比最高(交通区30.8%,商业区36.7%);交通区粒径≤0.075mm的沉积物中NO3--N占比最高(33.0%),而商业区粒径0.075~0.15mm沉积物中NO3--N占比最高(34.4%);干期长度与交通区0.075~0.15mm粒径段的沉积物中NO3--N含量及商业区粒径≥0.3mm的沉积物中NH3-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最显著;雨水管道沉积物中NH3-N和NO3--N的干期分布与O-H和N-H等官能团、表面极性和亲水性、微观形貌等有一定关联;交通区雨水管道沉积物中Gemmobacter等反硝化优势菌种(相对丰度总和为20.15%)对NO3--N干期分布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崇明东滩底栖动物在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分布及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分析崇明东滩沉积物类型对底栖动物种群生长的限制和底栖动物对不同类型沉积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砂质的低潮滩较适宜双壳类底栖动物的生长,在四季里,栖息在低潮滩的双壳类底栖动物占整个潮滩双壳类数目的比例分别高达73.4、66.4、98.5和96.9%;相反,腹足类底栖动物适宜生长在高潮滩的粘土质粉砂,四个季度中分别有77.5、64.4、69.3和92.4%的腹足动物栖息在高潮滩;甲壳类多栖息在高、中潮滩,但在9月份,由于正是蟹类的生殖季节,低潮滩的甲壳动物却占有了相当的比例,约51.6%.并以食悬浮物底栖动物和食底泥动物的分布丰度对沉积物粒径分别做回归性分析,得到方程分别是y=39.496x-790.07(r=0.9223), y=-127.27x+6037.7(r= 0.9489). 相似文献
17.
雅江河谷佛掌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河流的河谷深切,滑坡堰塞湖及其溃决洪水频发,洪水滞流沉积物经风力改造,在两岸形成大面积沙丘(以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为例)。对雅鲁藏布江沿岸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鉴别河谷中的古洪水沉积与风成沉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该区域防风治沙工程提供理论支持。选取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漫滩的爬坡沙丘——佛掌沙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其上四个叠置的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分异规律,揭示其沉积环境。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佛掌沙丘表层沉积物以中砂为优势粒径,分选较差,极正偏,尖窄峰态。叠置新月形沙丘的粒度分布模式为坡顶粒径最粗,分选最好;就整个佛掌沙丘而言,随高度上升,沉积物的粒径变细,分选变好,这是风力分选与重力分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萨胡判别式判定该沙丘沉积环境为河流沉积,但将粒度数据与其他区域的河岸沙丘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发现该沙丘为典型的风成沙丘,可能是由于该区域物源较近,且受地形阻挡风力分选作用不明显,导致萨胡判别式无法很好地区分风力沉积与河流沉积。根据与河漫滩沙样的粒度特征对比发现,佛掌沙丘主要由河流中携带的物质提供沙源。 相似文献
18.
流失的水土是污染物的重要载体,为了估算随水土流失的沙土中可解吸态磷对上覆水体的影响,采用平衡解吸法研究了沙土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可解吸态磷的释放通量.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沙土微团体吸附态磷的解吸比例为黏粒(0.21)<粉粒(0.29)<细砂(0.60)<粗砂(0.96).主要原因有二:细粒级中腐殖质含量显著高于粗粒级;细粒级中有机质是通过可溶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而富集(黏粒和粉粒级微团聚体的稳结态腐殖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粒级).磷在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中引起的团聚体结构不可逆形变是导致黏粒级(解吸比例Dr =0.21,解吸迟滞性指数TⅡ=0.47)和粉粒级(Dr=0.29,TⅡ=0.45)微团聚体磷的解吸比例降低,解吸迟滞性指数增大的根本原因.沙土黏粒和粉粒级微团聚体携载的可解吸态磷对上覆水体的释放通量可分别按(99.52±3.54) mg·kg-和(72.48±2.62) mg·kg-1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湿筛分离的方法,将采自渤海湾潮间带的沉积物分成0.063mm 3个不同的粒径组分,测定其16种EPA规定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总有机碳(TOC)和碳黑(B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沉积物中∑PAHs含量范围在714~4870ng/g之间.在岐口(TS3)沉积物中,∑PAHs含量最高值出现在0.063mm粒径组分中.所有站点沉积物的0.031~0.063mm粒径组分中∑PAHs含量均为最低.尽管如此,有机碳标准化∑PAHs含量则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不同粒径沉积物中∑PAHs含量与BC含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碳(OC=TOC-B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因此,不同粒径沉积物中BC的分布很可能在其中扮演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潮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色度反演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快速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以崇明岛东滩低、中、高潮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用色度仪测量其色度参数(明度L*、红度a*、黄度b*),并对照化学分析数据,初步探讨了潮滩沉积物的色度特征与重金属元素(Cu、Cr、 Pb、Zn、Mn、Fe )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运用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色度参数(明度L*、红度a*、黄度b*)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崇明岛低、中、高潮滩的沉积物中,Cu、Pb、Zn与L*之间负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可达rCu=-0.97、 rPb= -0.88、 rZn=-0.98;Cu、Pb、Zn与a*之间正相关;而Cr与a*之间负相关.在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稳定的条件下,色度信息可以定量地反演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大范围的潮滩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了一项实用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