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形态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水平在18.0-31.4μmolg之间,最大值出现在浦东白龙港污水排放口附近.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和季节性变化规律,这主要与潮滩不同地段磷的来源、沉积物质地的差异,以及水动力、环境介质条件和生物作用的时空变化密切相关.此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级研究表明大部分沉积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又以钙结合磷为主;有机磷比例较少.其次,潮滩沉积物表层上覆水中可溶磷的浓度一般都大于沉积物间隙水,沉积物水界面中磷主要以累积作用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2.
上海潮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8年7月、11月和1999年1月、4月,对上海潮滩进行连续采样和预测的基础上,用原子吸收法测试了1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r和Cd的含量,结果表明:(1)上海潮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如下顺序:Zn〉Cu〉Cr〉Pb》Cd。(2)在自然条件下,从高潮滩到中、低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递减。(3)不同的采样位置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有显著影响。(4)根据各采样点沉积物重金属的含理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对大亚湾沉积物中磷的五种化学形态及其有关结合成分进行测定的方法,报道了磷的各种形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化学形态是无机结合态(P_(1N)),占总磷(∑P)的60%以上,其中磷灰石结合态(P_(AI))和非磷灰石结合态(P_(NAI))分别各占30%左右;有机结合态(P_(or)占∑P的40%左右。同时,P_(AI)、P_(NAI)和P_(or)分别与各自的结合成分CaCO_3、Fe—A1和有机质等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岷江水体TP污染情况严重,而水体沉积物这一潜在污染源,对水质安全带来的威胁也不容忽视.为揭示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于2016年12月,采集了岷江干流(阿坝~宜宾)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改进的SEDEX法对表层沉积物中的弱吸附态磷Ex-P、可提取态有机磷Org-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灰石磷Ca-P、碎屑磷De-P和非活性磷Res-P等6种磷形态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质量浓度为522.17~979.22μg·g~(-1),已远超全国土壤磷素背景值700μg·g~(-1),表明岷江沉积物中TP浓度较高.从空间分布来看,岷江中游眉山河段中的表层沉积物是颗粒最细、有机质和TP质量浓度最高的区域.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为Ca-P和DeP,两者共占TP的质量分数为75%以上.同时,岷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可利用磷(Ex-P、Org-P和Fe-P总和)占TP的质量分数为10.31%~29.62%,其中以中游河段(尤其是眉山段、乐山段)质量浓度最高,这表明岷江中游河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较强,潜在环境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洪泽湖不同湖区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七步连续提取法对洪泽湖9个不同湖区的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有机磷(OP)及各种无机磷(IP)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范围为630.6~1403.4mg.kg-1,以IP为主,占TP含量的67.7%~83.6%;OP含量占TP含量的16.4%~32.3%。受淮河、濉河河水注入的影响,所研究沉积物中TP、IP和O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靠近入湖口的临淮乡区。IP分为6种形态磷,即交换态磷(Ex-P)、铝结合磷(Al-P)、铁结合磷(Fe-P)、闭蓄态磷(Oc-P)、自生钙磷(ACa-P)和碎屑钙磷(De-P),其中以De-P为主,其次是Fe-P,分别占TP的25.1%~37.3%和18%~35.5%,Ex-P、ACa-P和Al-P含量相对较低,Oc-P含量最低。Ex-P、Al-P和Fe-P作为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可利用磷,其总量占TP的22.5%~41.7%。相关分析表明,TP与IP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与OP的相关性较差,表明沉积物中TP的含量主要是由IP控制。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沉积物不同赋存形态磷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认识三峡水库沉积物磷的赋存状况,利用磷形态标准测试程序SMT法对干流和三条代表性支流(香溪河、大宁河、小江)的柱状沉积物进行了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钙磷(Ca-P)的测定,结果表明干流沉积物TP含量为781~1026 mg·kg-1,支流沉积物TP含量为382~1085 mg·kg-1.TP主要由IP组成,OP所占比例较低;IP主要由Ca-P组成,Fe/Al-P所占比例较低.干流TP含量空间差异不显著,但各赋存形态磷的含量普遍高于支流,支流中香溪河磷含量高于大宁河和小江.垂直方向上各赋存形态磷含量在不同沉积深度没有明显规律;TP、IP、Ca-P三者变化趋势较一致,主要受Ca-P含量的影响.鉴于支流的独特水文条件,相比于干流,更应警惕支流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及其对水体的环境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湖北段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淡水沉积物的标准测试程序(SMT)测定了三峡水库湖北段长江干流和4条支流中14个采样点沉积物的总磷、无机磷、有机磷、铁/铝磷和钙磷的含量并对不同形态磷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湖北段水体表层沉积物中TP和各种磷的赋存形态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TP含量为361.6~1033.5mg/kg;In-P是沉积物...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滨岸带(北起与江苏省交界的浏河口南到与浙江省交界的金丝娘桥)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污染现状及其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滨岸带AVS含量在(0.56~161.06)×10-6之间,平均值为17.98×10-6。AVS含量与各环境因子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上海滨岸带AVS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有机碳,其次为含水率,而氧化-还原电位相关性不显著。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分析,表明上海滨岸带AVS污染指数范围在0.002~0.537,均未超标,北段AVS污染指数南段中段。其中AVS污染指数超过0.1的采样站位共有13个,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有机碳含量、水深)和人类活动(人为排污、水产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口滨岸潮滩沉积物-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水界面向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N含量分布在0.0082-2.56mg/L,NO2^--N灾0.03-0.58mg/L,NO3^--N为0.69-5.38mg/L之间,溶解态磷(DP)的含量为0.035-0.53mg/L之间;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NH4^ -N的含量为0.0025-1.35mg/L,NO2^-的含量为0.0055-0.20mg/L,NO3^--N的含量为0.61-1.14mg/L,DP的含量为0.11-0.53mg/L;计算表明,沉积物-水界面间NH4^ -N、NO2^-、NO3^--N和DP的扩散通量分布范围分别为0.11-0.99、-0.39-0.0019、-3.09--0.12和-0.48-0.12μg(cm^2.d)之间。研究揭示,沉积物是水体中N的重要蓄积库和P的可能输入源。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不同高程沉积物中磷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了枯水期鄱阳湖10~13m高程共14个出露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研究其总磷(TP)及各形态磷含量与分布特征,试图揭示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磷潜在释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在214.5~736.0mg/kg之间, 平均含量为(428.6±154.3)mg/kg.空间分布呈“五河”入湖尾闾区(444.5mg/kg)≈湖心区(445.4mg/kg)>北部湖区(387.7mg/kg).各形态磷在空间上的差异相对较小,不同形态磷含量次序为活性磷(254.6±114.3mg/kg)>有机磷(105.0±49.2mg/kg)>非活性磷(69.1±26.3mg/kg).江湖关系变化引起鄱阳湖枯水期沉积物出露时间提前并且延长,进而导致不同高程沉积物总磷及其各形态磷含量差异明显,其含量变化趋势为12~13m> 11~12m>10~11m,即高程越高,沉积物总磷及其各形态磷含量越高.其中活性磷增幅最大,OP次之,非活性磷最小.而空间增幅表现出“五河”入湖尾闾区最为显著,湖心区次之,而北部湖区最小.  相似文献   

11.
围垦对东海农场沉积物无机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了上海滨岸东海农场剖面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的取样和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无机氮以NH4 N为主 ,11月份NH4 N和NO3 N含量显著增加 ,大大超过 8月和 2月 ;围垦前与围垦后 (过程中 )的无机氮具有一致的分布序列 :NH4 N >NO3 N >>NO2 N ,并且围垦后 (过程中 )无机氮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含量发生变化 ,由围垦前的高潮滩 >中潮滩 >低潮滩变为围垦后 (过程中 )的低潮滩 >高潮滩 >中潮滩 ;围垦后 (过程中 )柱状沉积物中NH4 N和NO3 N含量垂直变化趋势由随沉积物深度而增加变为随沉积物深度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崇明东滩沉积物类型对底栖动物种群生长的限制和底栖动物对不同类型沉积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砂质的低潮滩较适宜双壳类底栖动物的生长,在四季里,栖息在低潮滩的双壳类底栖动物占整个潮滩双壳类数目的比例分别高达73.4、66.4、98.5和96.9%;相反,腹足类底栖动物适宜生长在高潮滩的粘土质粉砂,四个季度中分别有77.5、64.4、69.3和92.4%的腹足动物栖息在高潮滩;甲壳类多栖息在高、中潮滩,但在9月份,由于正是蟹类的生殖季节,低潮滩的甲壳动物却占有了相当的比例,约51.6%.并以食悬浮物底栖动物和食底泥动物的分布丰度对沉积物粒径分别做回归性分析,得到方程分别是y=39.496x-790.07(r=0.9223), y=-127.27x+6037.7(r= 0.9489).  相似文献   

13.
利用Tessier分级提取法依次提取了上海白龙港排污口附近潮滩沉积物中几种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 ,结果表明 :Cu、Pb、Fe、Zn、Cr在沉积物中均以残渣态为主 ,Mn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 ,占到总量的 5 0 %左右 ;秋季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发生形态迁移与转化 ,在低潮滩沉积物中 ,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发生分解以后 ,一部分向上覆水发生了迁移和扩散 ;Cu、Pb、Fe、Mn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Zn、Cr在沉积物中也表现出相似的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采集的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γ谱分析。结果表明,2 1 0 Pb的比活度介于16.0~76.6Bq·kg 1 之间,平均为3 6.9Bq·kg 1 ,低于大多数中低纬度区表层沉积物的2 1 0 Pb比活度,反映出研究海域低的大气2 1 0 Pb输入通量。2 2 6 Ra、1 37Cs、2 38U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和平均值分别为11.4~2 0 .9、1.7~2 .9、3 2 .4~5 3 .4Bq·kg 1 和17.6、2 .2、44 .4Bq·kg 1 。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2 2 6 Ra/2 38U ) A .R .介于0 .3 5~0 .47之间,低的2 2 6 Ra/2 38U) A .R .表明U、Ra的地球化学行为存在差异。2 1 0 Pb、2 1 0 Pbex、1 37Cs、4 0 K比活度和灼烧失重率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而2 2 6 Ra和2 38U则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布特征,分别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Si和Ca的分布比较类似。对核素间相关关系的分析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1 37Cs和2 1 0 Pbex含量与灼烧失重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有机物质在2 1 0 Pb、1 37C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柴旦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分布着的大量浅水盐湖,是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重要载体。盐湖沉积物粒度的测定及其解释对湖水动力学、地貌学和沉积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粒度作为湖泊沉积物中最直接的物理指标,在不同的湖泊中存在着多解性,因此,系统地研究不同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十分必要。本文以柴达木盆地的小柴旦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中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结合2个风成砂样品和1个湖泊钻孔样品(XCD3),系统研究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探讨可能影响粒度分布的外力因素。结果表明:(1)在两条采样路线上,样品粒度随水位深度增加逐渐变细,其平均粒径的变化范围自50.2μm至5.3μm,说明小柴旦湖这类小型浅水盐湖的沉积特征符合湖泊中湖滨至湖心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这一规律;(2)凡是湖泊水深超过200 cm的样品,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在小柴旦湖中较细颗粒主要赋存于深水区,指示深水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3)湖滨浅水区沉积物颗粒特征复杂,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多峰态,可能受洪积扇、植被和风浪的影响。选取柴旦气象站1956—2013年气象数据中极大风速计算风浪对水体的影响,最大影响深度为0.4 m,说明湖滨深度小于0.4 m的区域受风浪影响。结合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周围风成砂粒度特征,对小柴旦3(XCD3)钻孔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钻孔中68—70 cm和77—80 cm层位粒度特征指示水位快速下降,湖泊干涸并沉积风成砂;其余层位均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湖相地层,湖泊水位与现代相近。  相似文献   

16.
东海近岸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东海近岸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由于该区域水深较浅、水的垂直交换带来的氧的补充,表层沉积物中AVS的含量较低,大部分站位低于检出限.而对于AVS的垂直分布,其含量范围为0~5.82 μmol/g.不同站位检出AVS的深度不同,这主要是由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的孔隙度控制的,高有机质含量和低孔隙度将有利于AVS的生成.从可检测到AVS的层次以深,AVS含量基本随深度增加,呈现出较稳定的沉积状态.通过与不同沉积环境的AVS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沉积环境下AVS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区域AVS的含量与珠江口附近沉积物相近.  相似文献   

17.
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黄浦江江水的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汞含量变化较大,其平均值分别为(0.4±0.44)ng/mL、(0.27±0.42)ng/mL和(0.13±0.10)ng/mL,江水中汞以溶解态汞为主.黄浦江沉积物的总汞含量为70.52ng/g~387.30ng/g,平均汞含量为(204.03±97.41)ng/g.江水和沉积物中汞的沿江分布具有中游高,上游和下游低的特征,西渡—南浦大桥江段汞含量为整个黄浦江最高的江段,汞的分布特征与两岸工农业布局相一致.沉积物总汞与有机质显著相关,沉积物中高汞含量的地点都在高水汞点的下游,与河流的动力沉积特点一致.沉积物中汞以可交换态、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为主,少量为碳酸盐结合态.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汞具有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而残渣态汞与此相反.在剖面方向上,沉积物中的汞主要集中在残渣态,少量为腐殖酸结合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随着深度增加残渣态所占比例不规则增加.愈接近长江口,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愈容易被重新激活.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mercury (Hg) contamination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the Southern Baltic Sea, and to investigate transformations of Hg in the initial links of the marine food chain. Concentrations of Hg in water, particulate matter, plankton and macrophytes at various stations in the coastal zone (a bay with restricted water exchange, near an industrial city, river mouths, and the open sea) were measured in 2006–2008. Hg concentrations observed in the Southern Baltic varied greatly, showing the highest average values in all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near the river mouths. In shallow, sheltered parts of the gulf, where water exchange is restricted, Hg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and in macrophytes were elevated relative to those in the coastal zone of the deeper part of the bay and in the open Baltic. Distance to the river mouth, terrestrial runoff, and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organic matter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ontrolling Hg and HgSPM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samples.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the surface microlayer at the air/sea interface were over 1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ulk surface water. Concentrations of Hg in macrophytes in the wint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warm seasons (spring, summer, autumn). This was probabl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igher availability of Hg in porewaters and leaf growth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19.
不同污染程度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粒级可转化态氮分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研究了污染程度不同的五里湖、月湖、东太湖和贡湖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4个湖泊的沉积物各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不相同.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是释放能力最弱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氮的主体,占总可转化态氮的66.97%~87.97%.离子交换态氮(IEF-N)结合能力最弱,是最容易被释放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无机氮的主体,占总可转化态氮的7.37%~22.25%.同一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对氮循环的贡献为SOEF-N最大,IEF-N其次,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与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最低.随着沉积物粒级的由粗到细,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沉积物细颗粒部分对氮循环的可能贡献占绝对的主体,是粗颗粒部分的几倍到几十倍.相比而言,污染程度轻的贡湖和东太湖沉积物无论总可转化态氮还是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细颗粒部分的相对含量均低于污染程度重的五里湖和月湖沉积物.   相似文献   

20.
湘江株潭长段江水(枯水期)和沉积物中汞的分布和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江株潭长段江水中(枯水期)的总汞含量为(1.881 ±1.854)μg·L-1,以颗粒态汞为主.总汞和溶解态汞最大值都出现在霞湾,霞湾-湘潭段衰减快,此后缓慢衰减一直到洞庭湖.沉积物中总汞平均含量为0.846 mg·kg-1,处于高的污染水平,沉积物总汞的最大值也出现在霞湾,达到3.268 mg·kg-1.远远超过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