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污染源在线监测及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大连市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例,介绍了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组成及其分析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方式;通过在线监测与手工检测数据比对,验证在线监测的可行性;研究系统在建设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监测条件和环境不规范及在线监测数据传输的不稳定性等为环境保护的自动化污染源监测全面实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辽宁省污染源监测特点,将GIS技术应用于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系统中。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采用B/S结构,使用ArcGIS提供的MAPServers将地图应用直接运行在Web浏览器中,并对系统结构、数据流程、系统功能、基础数据库等作了阐述。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实时数据监测、地图显示发布、查询统计分析、超标故障报警、专题图制作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利用通讯网络平台,集中采集监测设备发出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拣、计算、入库、匹配等工作,系统在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持下,把空气监测点、城市空气、流域水质、噪声数据等按图层进行管理,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并将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本文阐述了建立在线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性.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目标以及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指出该系统是应急监测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鞍山市的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中,采用GPRS无线传输方式,统一了全市环境在线监测的通讯环境。结果表明,利用数据采集设备和GPRS方式进行在线监测,可完全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另外采用C/S结构自主开发的系统,实时显示、存储、分析数据并自动生成所需报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在线监测系统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将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将直接影响科学依据的准确可靠。以江阴市重点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现状为例,指出当前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硬件设施、管理运行以及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提出规范化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詹静琪 《环境》2006,(Z1):1-2
结合工业区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文件,在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过程中对系统总体功能、系统组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维护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可以弥补水质监测的不足,同时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燃煤机组脱硫信息的实时监测进行了研究,详细探讨了脱硫现场各种数据的采集方式、数据上送监测主站的方式,并结合实际项目开发了脱硫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系统运用测控技术、现代通讯、数据库等技术,通过对火电厂燃煤机组脱硫系统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等,实现了对火电厂脱硫设施运行状况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环境在线监控一体化平台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以及GIS的技术对在线监控一体化平台系统进行技术支撑。首先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其次形成基于GIS进行展示的监测监控平台,实现新增点位数据的对接。最后实现在线监测监控平台系统一体化,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和各种模型进行环境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环境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是我国环境噪声监测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述了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结构、功能和特点,并探讨了系统开发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了浙江省海洋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及初步应用。系统构建包括浮标系统、监控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和运行管理四部分。浮标系统整体运行基本稳定;浮标系统的运行情况表明采用海洋水质监测浮标对海洋环境开展实时在线监测是可行的;浮标监测数据已初步应用于滨海旅游区环境状况速报和赤潮短期预警报,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章最后对传感器技术研究、浮标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应用研究等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从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出发,介绍了环境监测网络数据管理系统,并给出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系统中流程和计算处理的方法,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网络管理的功能,保证了空气质量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出发,介绍了环境监测网络数据管理系统,并给出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系统中流程和计算处理的方法,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网络管理的功能,保证了空气质量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海洋环境监测数据来源的不同,以数据为核心,围绕着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分析评价、信息的发布等数据流向的各个环节,开展了不同数据来源全流程的信息化工作,数据流向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成果且实现了协同业务化运行,构成了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化体系。本文阐述了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化体系及各组成部分协同运行原理,重点介绍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化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其成功应用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将来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预评估准确性和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资源的应用水平。方法按照四同原则"同类型材料、同种试验环境、同种试验方式、相同性能"梳理研究重庆市环境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余年积累的橡胶、塑料、合金钢等军工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数据。结果提出了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概念,简述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主要作用,初步构建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体系框架,提出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2种应用方法,并剖析了2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列举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应用步骤,并以军工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估为例进行了说明。结论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体系评估同类型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水平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数据,为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了重要的遥感信息源,在区域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CBERS—1信息与地面监测站、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区域环境准确、客观、动态、简捷、快速的监测。选择盘锦市的地面监测站与CBERS-1信息相结合,建立一套高效、准确、快捷的卫星动态遥感监测系统,为环境监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整合环境学院的仪器设备,建立室外气象监测站。针对设备选型和要素选择、站址选择、防雷措施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处理数据传输入库系统,建立室外气象参数的数据库,为实验教学中环境监测和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具体、真实、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行对环境污染的远程智能检测,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无线传感组网技术进行智能环境污染检测系统物联网设计,实现对环境污染信息采样,采集的环境污染数据主要有水污染数据、土壤污染数据和大气污染数据等。将数据输入的集成控制单元中,通过上位机进行远程传输控制,采用TMS320VC5409A智能处理DSP芯片作为集成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硬件模块分为物联网传感模块、AD模块、上位机通信模块和数据输出接口模块等。在嵌入式Linux内核中实现环境污染检测程序加载,实现污染检测和优化控制。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的智能性较好,准确度较高,实时性较好,总体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提高环境保护的智能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基于嵌入式ARM的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系统分为环境地理信息采集层、信息管理控制层和信息输出层,采用多线程的套接字技术进行环境信息过滤,采用TCP/IP以太网技术构建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块,在云计算环境中进行地理信息的在线查询和资源调度.以嵌入式ARM9TDMI为内核微处理器,实现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用ARM片上控制器来完成地理信息系统的读写和数据访问操作.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大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地理信息存储和调度的吞吐性能较好,数据输出的误码较低,信息系统具有很好的人工智能性.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来源广泛,涉及部门众多。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是实现数据有序组织、满足信息共享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指出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的必要性。构建了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架构,实现数据资源的编目、注册、目录管理与目录服务。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原型,为实现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国环境自动监控建设任务的完成,“十二五”期间要把探索环境监控数据的应用摆在突出位置,使环境监控数据在环境质量监管、排污费征收、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环境执法和环境决策等方面发挥最大效能,最重要的是保证环境监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CEMS作为废气自动监控系统,结合CEMS数据应用到环境管理的需求,探讨确保CEMS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应注意的事项,通过运用这些注意事项分析实时在线监控数据,能发现CEMS数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CEMS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