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工环保》2008,28(6)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硝化细菌的富集方法。该方法是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通过逐渐提高培养液氨氮浓度的方法来进行富集,所用富集培养液主要组分为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Fe、Mg、Na、K及缓冲液,其中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100~200mg/L,最终质量浓度为500~1200mg/L,COD≤200mg/L。该发明可使污泥中的碳化菌等杂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有利于硝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
《化工环保》2001,21(2):121-122
氮肥企业污染源主要来自生产过程的副产氨水、尿素的解析废液及有关设备跑冒滴漏进入排水的氨氮物。按生产控制指标规定 ,解析废液含氨质量分数为 0 .0 7% ,但由于解析塔自身的问题 ,废液的含氨量往往超出工艺指标几倍 ,甚至几十倍 ,远远超过质量浓度小于 80 mg/L的环保要求。最近该要求又降到30 mg/L。为解决排水氨氮超标问题 ,邯钢化肥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解析塔 ,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尿素解析塔的作用是将尿素车间各处排放的废氨液 (主要来自一段蒸发冷凝液、吸收塔吸收的尾气碳铵液、氨缓冲罐及循环系统的排液等 )用解析和吸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实验得出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条件:采用经质量浓度为80g/L的硝酸铜溶液浸渍后的γ—Al2O,为催化剂,废水pH为3,催化剂体积分数为40%,H2O2体积分数为4%,反应时间3h以上。原水经处理后COD由4540mg/L降至600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由552mg/L降至160mg/L以下。  相似文献   

4.
冷冻固定化硝化菌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乙烯醇(PVA)循环冷冻法制备固定化硝化菌颗粒,经活化后在颗粒填充率为9%的三相流化床中进行氨氮废水处理试验。处理低浓度氨氮有机废水(NH3-N质量浓度为75mg/L.COD约为4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NH3-N去除率约为90%,COD、TIN的去除率可达82%和60%左右;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质量浓度450~5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0h)时,NH3-N去除率在98%以上,氨氧化产物中NO2^--N质量分数在95%以上,为亚硝酸盐反硝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用该法制成的硝化菌颗粒寿命在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5.
干法腈纶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碳内电解-混凝沉淀预处理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废水pH为4左右,经内电解反应2h,出水用聚合硫酸铁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混凝沉淀1.5h后,废水的COD由1650mg/L降到1310mg/L,去除率为20.6%,BOD5/COD由原来的0.27提高到0.38。然后再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生化一生物硝化工艺处理预处理出水,最终出水COD为148mg/L,BOD,为16mg/L,氨氮质量浓度为13mg/L,SS质量浓度小于100mg/L,出水水质达到腈纶行业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用沸石吸附稀土冶炼氯铵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天然沸石对稀土冶炼氯铵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废水pH7—8、沸石粒径0.5—1.0mm、沸石投加量60g;先以300r/min搅拌1min,再以60r/min搅拌30min,沉降30min。稀土冶炼氯铵废水经沸石吸附处理后,废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由13013mg/L降至6168mg/L,氨氮去除率达52.6%。  相似文献   

7.
超声辐照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声辐照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在废水初始pH为8~9、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121mg/L、饱和气体同时曝气同时超声的作用方式下对氨氮去除效果最佳。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剂对氨氮去除过程的影响和氨氮的转化形态,提出了超声去除氨氮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溶液中的氨分子进入空化泡内进行高温热解反应最终转化成氮气和氢气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喀山国立工业大学的В.Н .Шарифуллин等人对含有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和酚的化工废水进行了强化生化处理研究 ,证明加入尿素可以加速酚的生物氧化。试验在曝气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废水的 p H为9.2 ,COD为 72 0 mg/L,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和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1 50 mg/L、7.4mg/L和 2 4 .8mg/L,活性污泥和氧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4g/L和 4mg/L。尿素的加入量以 BOD5∶N∶P=1 0 0∶ 5∶ 1计。试验表明 ,废水经过 2 4 h生化处理后 ,如不加尿素 ,出水 p H为 9.0 ,COD为 1 1 0 mg/L,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和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96mg/…  相似文献   

9.
负压蒸发技术处理废弃钻井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负压蒸发技术处理3种不同组分的废弃钻井液。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蒸发温度为79℃;当蒸发温度低于95℃时,相15~#原液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悬浮物质量浓度、色度分别低于3.40 mg/L、0.093 mg/L、11倍,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当蒸发温度低于79℃时,钻井液1和钻井液2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均低于37.0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均低于0.080 mg/L,色度低于13倍,COD低于114.0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通过后续过滤除油工艺可降低钻井液中的石油类质量浓度,使最终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顺序进样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顺序进样与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相结合,研发了氨氮自动在线检测仪,用于测定水中氨氮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样量为0.39 mL、显色剂体积为0.33 mL、停留时间为5 min、载流液流量为2.0 mL/min时,氨氮质量浓度p与吸光度A在氨氮质量浓度为0~ 15.00 mg/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工作曲线方程为A=0.01929+ 0.2362,相关系数为0.9993(n=11);检出限为0.020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50%~2.38%;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4.5%~106.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式复合水解酸化—CASS—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江苏省某化工园区污水厂的实际废水(COD260~815 mg/L、ρ(氨氮)19.15~40.41 mg/L、TN 22.51~50.66 mg/L、TP 0.79~3.21 mg/L),考察了污染物浓度的沿程变化,评价了各工段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废水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平均COD、氨氮、T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9%、95.34%、61.29%、82.70%,平均出水COD、ρ(氨氮)、TN、TP分别为56.2,1.27,14.34,0.33 mg/L,出水水质接近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2.
pH调节-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间甲酚生产氧化废水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pH调节结合Fenton试剂氧化的方法对间甲酚生产氧化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pH调节条件及Fenton试剂氧化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将废水pH调节至4.0时,由于其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析出,COD可以从78000mg/L下降至61000mg/L,COD去除率达20%以上;接着在H2O2质量浓度与COD的比值为0.18、Fe^2+与H2O2质量浓度的比值为0.267、反应时间为20min的条件下对废水进行Fenton试剂氧化处理,COD可以进一步下降至26000mg/L,COD去除率接近70%。  相似文献   

13.
卢琛  金锡标  袁晓辰  田振 《化工环保》2019,39(3):262-267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及其分解产物二甲胺(DMA)对生物硝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致使含DMF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出水的氨氮质量浓度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为此,采用碱解预处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DMF和DMA。借助实验室小试装置优化了过程控制参数,再将此预处理方法运用到某DMF废水处理工程。小试结果表明,在加碱量为n(NaOH)∶n(DMF)=1.2∶1、反应压力为0.04 MPa、反应温度为76.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模拟废水的DMF质量浓度由10 000 mg/L降至35 mg/L,DMA质量浓度降至28 mg/L。DMF实际废水处理工程结果表明,经碱解预处理后,生物处理系统进水中DMF稳定在1.0 mg/L以下,DMA稳定在10 mg/L以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降至2.0 mg/L以下,生物硝化过程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4.
反渗透阻垢剂YSW-21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为主要单体合成了反渗透阻垢剂YSW-21。通过静态实验法研究了YSW-21对CaSO4的阻垢性能及影响因素。在Ca^2+质量浓度为7067mg/L、SO4^2-质量浓度为7000mg/L、YSW-21加入量为8mG/L时.YSW-21对CaSO4的阻垢率达91%;在25℃、YSW-21加入量仅为4mg/L时的作用效果长达102h以上;在7500mg/L的高Ca^2+质量浓度下,YSW-21的阻垢性能优于常用进口阻垢剂大湖135。  相似文献   

15.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熔融-水热法制备了3种沸石分子筛,运用XRD、XRF、SEM和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将分子筛用于吸附溶液中的氨氮,考察了影响氨氮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氨氮等温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分子筛B(Na20.8Al23Si36O117·7.69 H2O)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佳,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100 mg/L、分子筛B加入量2 g/L、初始溶液pH 7、吸附温度25℃、转速150 r/min的条件下,吸附60 min后,氨氮吸附量和去除率分别为40.61 mg/g和90%;4种阳离子对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顺序依次为K+>Ca2+>Na+>Mg2+;分子筛B对氨氮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具有化学吸附的特征;分子筛B吸附氨氮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溶液pH 7、吸附温度45℃、初始氨氮质量浓度40 mg/L,在该条件下,氨氮去除率为93%。  相似文献   

16.
苯基周位酸生产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HA-111大孔吸附树脂对苯基周位酸生产过程排放的汽提苯胺盐析废水和苯基周位酸酸析母液进行处理试验,效果良好。汽提苯胺盐析废水苯胺质量浓度>1600mg/L,经树脂吸附处理后苯胺质量浓度<2mg/L,苯胺去除率>99.9%,COD去除率>97%,树脂工作吸附量达120g/L,脱附率>98%;苯基周位酸酸析母液经树脂吸附、混凝沉淀处理后,苯基周位酸质量浓度<190mg/L,苯基周位酸去除率为94.8%,COD去除率为94.3%,氨基值去除率为80%,脱附率>99%。  相似文献   

17.
采用频率为20kHz的超声波处理二甲苯、丙稀腈、苯酚溶液。实验结果表明,在二甲苯初始质量浓度为27.6mg/L、H2O2质量浓度为1.68g/L、溶液温度为25℃、声强为141.3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二甲苯降解率可达99.20%;在丙烯腈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通氧量为15mL/rain、溶液温度为28℃、声强为141.3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30rain的条件下,丙烯腈降解率可达98.20%;在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H202质量浓度为1.50g/L、FeSO4质量浓度为0.22g/L、溶液温度为28℃、声强为48.92W/cm^2、辐射全程时间为40rain的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9.81%。  相似文献   

18.
稀土吸附剂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玉保  宁平  邓春玲 《化工环保》2004,24(Z1):352-354
采用以分子筛为载体、负载镧制成的复合吸附剂深度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氨氮.结果表明研制的稀土吸附剂适于处理弱酸性生活污水.在模拟生活污水含氨氮质量浓度20 mg/L,pH3~7,吸附剂投加量3 g/L, 吸附2 h条件下, 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7%,出水pH在6.0~ 8.5之间,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46 mg/g.  相似文献   

19.
梅明  陈涛  丁成程  孙侃  汤家焰 《化工环保》2014,34(2):155-159
采用化学沉淀法,以模拟联碱厂碳化塔洗水为原料,制备磷酸铵镁,并采用SEM和XRD技术对产品的晶形和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优化实验确定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液pH 9.5,n(Mg)∶n(P)∶n(N)=1.2∶1.1∶1.0,反应温度25 ℃。在此条件下,处理氨氮质量浓度为7 500 mg/L的联碱厂碳化塔洗水,氨氮的利用率为97.4%,制备的磷酸铵镁产物晶形比较规则,呈斜立方正交结构。1 t氨氮质量浓度为7 500 mg/L的联碱厂碳化塔洗水可生产磷酸铵镁0.139 2 t,产品收益约为320.2 元,药剂成本为352.3 元,即废水的处理费用约为32.1 元/t。  相似文献   

20.
Fenton试剂降解选矿废水中残余黄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劲  孙水裕  张萍  蔡河山 《化工环保》2005,25(2):125-127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选矿废水中残余的黄药,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反应初始pH、Fe^2 浓度及H2O2用量对黄药降解效果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确定了4个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初始pH和H2O2用量是影响黄药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氧化时间为60min、反应初始pH为4、Fe^2 质量浓度为20mg/L、H2O2质量浓度为20mg/L、黄药质量浓度为:125mg/L时,黄药的去除率达到99.5%,COD去除率为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