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通长运泰宁分公司有位驾龄23年的老司机,他名叫詹宗让,但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忍让师傅”,因为他开车至今从未跟人红过一次脸,更无发生过一起事故,是该县有名的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你要问他的秘诀何在?他只会憨笑地说出两个字:“忍”与“让”,久而久之,“忍让”就成了人们对他的尊称。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让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三生有幸。此格言告诉我们,凡事要有“忍让”之心,给自己留下“海阔天空”的余地。“忍让”就安全行车而言尤为重要。一些开车几十年无事故的老驾驶员常说:行车中要有“忍让”之肚量才能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一路甚至一生平安。 笔者亲眼目睹过一例交通事故.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两名客车驾驶员为了争得更多的客源,在公路上互相追逐、竞驶,不甘示弱。当竞驶到一转弯路口时,前车为躲避一横过公路的老妪而紧急刹车,后车因车速过快刹车不及,瞬间两车“吻”在一起,造成十几名乘客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为了多拉几名乘客,多挣几元钱,视乘客生命为儿戏,最终酿成  相似文献   

3.
褚天松还差几天就整整60岁了。人们都说他是班里的元老,其实何止在班里,说他是厂里的“开国元勋”也是当之无愧的。就说现任工长小韩吧,论资排辈恐怕得叫他师爷工。奇怪的是在班里无论老的小的,既不叫他老话又不称他请师傅,一律呼之为“老磨”。“老磨”,乍一听似乎是“劳模”,其实,他这多半辈子非但没当过劳模,甚至连个先进生产者的边儿也没沾过。“老磨”的真正涵义要是照文理解,就是磨磨卿卿拖泥带水。诸天松落这个绰号的缘由可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刚建厂的那阵儿,请天松和他的伙伴都是些乳臭未干的小青年。他们年轻气盛…  相似文献   

4.
忧患与安全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那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着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他沉没了几次,人们才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哭闹。国王很为赞许,便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  相似文献   

5.
在榕城,面对着满街绿装的出租车,的哥、的姐们以及乘坐过许依明出租车的无不交口称赞:“瞧人家许师傅,开的车总是光亮如新,坐上他开的车,让你的身心上下都透着舒适。”  相似文献   

6.
笑的创造者     
一月上旬,在吉林舒兰矿 务局的一次生产会议上,会场 里充满了笑声。原来是二井通 风维修段段长李树祥为瓦斯检 查员张大伟介绍对象的事把大 家逗乐了。党委书记吕士平连 声叫好,称赞李树祥关心工人 安全,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好作 风。 李树祥在矿务局坐过20年 机关,处理过不少伤亡事故, 接待过一个个泣不成声的遇难 者家属。他常常心自问:“我 为什么不能象焦裕禄那样,不 让人们再忧伤悲泣,让家家荡 漾出欢笑声呢?”1980年他主 动请求离开机关办公楼到井下 去,他要做个笑的创造者。 他来到二井通风维修段走 马上任当段长了。开始,工人 们不相信…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位白发潇洒的“好老头”。人们因他出色地主持人《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里海江》、《开发大西南》等电视节目而认识了他、喜欢上了他,称他为“中国最棒的男主持人”!  相似文献   

8.
古代圣贤对“忍”字早已作出精辟的诠释:“忍者为安”、“忍字成金”、“小不忍则乱大谋”,无不说明“忍”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驾驶员要确保行车安全,也须讲求“忍让”,即三“忍”而后行。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省湘西西部山脉“摩天岭”山区的绵延群山中,在那时而跌入深谷,时而盘绕山涧又时而钻入云端的羊肠小道上,无论是风和日丽的艳阳天,还是冰雪呼啸的数九隆冬,人们经常看见一位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肩挎黑色提包、步履坚实的男子汉在急冲冲地赶路。他就是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罗监察”的省级矿山安全监察先进工作者、花垣县劳动局劳动安全兼职监察员、共产党员罗时兴。在这里,只要一提起他,熟悉的人们就会给你倒出一串串有关“罗监察”的轶事来。 “谁让我是搞矿山安全监察的” 花垣县是一个与山打“堆堆”的山区县,全县拥有大大小小矿山…  相似文献   

10.
山城街头的人行横道前树起了一面面的警示牌,“关爱生命,避让行人”,醒目的大字让人们从心里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崭新管理理念。警示牌像忠实的哨兵站立街头,日复一日地提醒过往车辆,护卫着每一个行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这话说得真棒许林水,谭柏根,丁细根世界上的事情真是不可思议。有人绞尽脑汁想使自己出名,却老是出不了名;他从来没想过出名,却成了“名人”;于是有人来采访,有人来照相,有人来了解情况;于是他的事迹被打印成册,名字上了报纸;于是人们对他有了各种各样的议论;...  相似文献   

12.
老子曾说过:“天下无难事,必作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不论做任何事情先必须从简单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人手。读罢老子这句名言,笔者感悟颇深,由此想到煤矿生产不就是“安全为天,必作于细”吗?  相似文献   

13.
一位驾驶朋友向笔者讲述他单位的一位同行,在一次出长途车中,遇到强行超车,差点把他的车逼到路边的树上。当时这位司机便承受不了这个委屈,更不能忍让了,认为对方太无礼霸道,因此便采取“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加大油门向前超去,但在超车时因路面不平,导致自家车被逼翻路沟,造成了车毁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说:“二人比肩,不能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意思是说,两人争先恐后并肩而行,就连门都出不去;如果一前一后地走,那就可以通行天下。因此,社会无序,谁都会受影响;讲规则,则大家受益。山东青岛市曾经开展过交通安全的“三让活动”: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刚开始交谈时,29岁的楚鹏举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一个劲儿地问:“我该说哪些内容?“我说的对不对?”——“没事,您随便说!”记者的回答让他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下来。这时候是下午5点多,落日的余晖不经意间就照在了他的脸上——原本黝黑的面庞看上去黑红黑红的。  相似文献   

16.
忧患与安全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那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着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他沉没了几次,人们才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哭闹。国王很为赞许,便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便想不到坐在船上的幸福。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这则故事很值得寻味。这位奴隶,在平安的时候,不知道灭顶之灾的痛苦,在经受痛苦之后,才知道平安的可贵…  相似文献   

17.
我有位同事不大喜欢驾驶警车,若不是迫不得已,他上路执勤的时候都会让同事来驾驶。我问他为什么不想开警车,他说若是私家车,他便无所谓,自己爱怎么开都行;公家的车开着不放心,若是有什么磕磕碰碰,很是不好。的确,我的这位同事心地善良,爱警车如子民,很多时候我们也确实不忍让其驾驶。我想,对于驾驶警车这个问题,怕是换成别人,可能就不是他那种想法了。  相似文献   

18.
“车把式”是啥东西?说白了就是如今耍自行车玩的人,这不过是街坊老李头的一个“戏说”。 退休赋闲在家的老李头,某一天在街上溜达时发现,有几个骑自行车的,竟结伴从大街的机动车道上大大咧咧地迎面骑来。他远远就看见这几个骑车的年青人,彼此间在眉飞色舞地“说”话。老李头知道他们“在说话”,是因为他们的姿势。他们的手不是在车把上,而是在不断比划着一种手势。起初老李头很纳闷,后来还是旁边的人让他回过神来——那是一群哑吧在打“手语”。  相似文献   

19.
在兴安驾校,学员都亲切地管黄盟叫“黄直率”。当兵出身的他,碰到问题不是当面“指责”,就是以身说法,直率的性格,让人感到他说的话有些难听甚至带有责备,但总的出发点只有一个:你在我手下学车,没有达到我的标准,你就出不了驾校这个门,更别说拿到“本”。就说那天.他看到学员李明从驾驶室脚踏板不小心摔倒下来,就急忙来到跟前道:“你看看,你看看,我说了多少次脚踏板严禁站人,你怎么就记不住?”“你昨天不也站了吗?怎么也不说说自己”。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一位在一线工作四、五年的同志,最近意外地发现安全帽内的“使用说明”,并为自己发现的“小秘密”沾沾自喜。因为“这个意外发现”,让他“终于”认识到了“正确佩戴安全帽的重要性”,认识到处“以往佩戴、保养安全帽的很多做法是不对的。”看到这则带有“褒义”的消息,笔者不禁大为惊诧和质疑:为什么要为“过错”唱颂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