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玉溪市是滇中经济区城市之一,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对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笔者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1987—1989年玉溪市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状况与趋势,探讨了污染的特征,拟为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大气监测点布局:在玉溪市城市建设区所辖4.4平方公里范围内,并考虑了全年主导风向的影响,共设置5个监测点,即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居民区、清洁区。 1.2 监测项目与方法:监测SO_2、NO_x、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掌握某一区域环境大气的质量状况,必须对该区域进行设点监测。如何布点最少,使监测点既有代表性,又充分节省了人力物力?如何对各监测点取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正确描述该区域环境大气质量状况了这是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川维厂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监测数据用新复全距法进行分析讨论,对监测点的选定、各点间的监测数据的比较和  相似文献   

3.
农村环境污染来源分析及监测研究——以杨庄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污染源主体分散、隐蔽、排放随即、不确定,产生的污染物面广、量大、分散、成分杂、治理难度大。为科学合理地监测农村环境,首先对农村环境中如固体废物、环境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及声环境污染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污染源的类型、属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不同环境要素监测点位布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以西安市杨庄村为例开展土壤、环境空气、地下水饮用水监测,并对监测结果等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南充市大气例行监测点优化布设的讨论,介绍了一种在城市多年大气例行监测工作基础上,进行优化布点的方法——数理统计法,应用该法能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最大浓度、平均浓度、最低浓度三个测点位置。方法简便、快速、经济,对中小城市大气监测工作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及现状情况,梳理了辐射环境监测国控网空气自动监测站、陆地辐射监测点、水体国控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点、海水监测点、土壤监测点、电磁辐射监测点以及国家重点监管民用核设施监督性监测的设置规模,分析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核应急监测、辐射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部分省市委托监测等方面工作上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及困难,并针对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于一九八○年起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上海市新建了四个全球大气固定监测点,至今已全部建成。这四个固定监测点分布在上海市工业、商业、住宅和清洁等功能区。各监测点配备有大气自动采样装置和基本气象观测仪器,并附有化学分析室。监测点所监测项目、内容以及数据处理、分析是按照全球大气监测系统统一要求进行的。每月上报监测数据一次。参加监测点的工作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考核,保证工作质量。监测点的日常业务,由上海市环境卫生监测站会同黄浦、杨浦、长宁三个区卫生防疫站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7.
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是环境污染的一大来源。它一方面危害生态系统,对水生生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各种有害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饮用水、皮肤接触、食物链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降尘监测是探索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效应评估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对大气降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对样品的采集、理化性质分析、源解析等技术方法的介绍。指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全定量的研究方法。提出在未来应逐步形成空间区域上的网络化监测分析,完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暴露评价的概念及大气污染物暴露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模型评价法(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大气扩散模型、插值模型和邻近性模型)、污染物监测法(个体暴露水平监测、微环境监测结合时间-活动模式、固定监测站监测法)、生物标志检测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指出了中国目前大气污染物暴露评价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噪声污染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监测,对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的校园声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校园11个监测点中有8个监测点声环境符合国家I类标准,2#、4#、10#监测点昼、夜间的噪声监测值均超过国家标准。主要噪声源为道路交通噪声和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同时,本文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师生对校园声环境的意见,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校园声环境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场监测,对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的校园声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校园11个监测点中有8个监测点声环境符合国家I类标准,2#、4#、10#监测点昼、夜间的噪声监测值均超过国家标准。主要噪声源为道路交通噪声和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同时,本文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师生对校园声环境的意见,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校园声环境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海市14个主要氟污染源周围的大气、河水、土壤和植物含氟量的监测,用序列综合法计算出合理的权值,再根据一定的指数范围进行质量分级,然后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比较出各氟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证明生产氟里昂的化工厂污染最严重,钢铁厂和瓷釉厂次之,玻璃厂更次之,磷肥厂最轻;砖瓦厂则因厂而异,有的轻微,有的严重。各类氟污染源的控制途径需因地制宜,大致可分为搬迁、治理、转产、改革工艺、改善农业布局和加强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郜涛  谢绍东  薄宇  赵越 《环境科学》2010,31(3):560-565
为辨识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相同的区域,筛选监测网络中表征冗余信息的监测点,使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分别对北京市PM10和SO2监测网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获得北京市PM10和SO2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PM10浓度春季最高,夏季较低;SO2浓度冬季最高,夏季较低.采用正矩阵分解法对PM10监测网络解析出3个因子,对应北京市PM10污染变化特征相同的3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代表监测点为车公庄与石景山古城,区域2代表监测点为位于城东的前门、天坛、农展馆与奥体中心,区域3代表监测点定陵.结果表明区域2监测点密度较大,存在表征冗余信息的监测点,可以考虑撤销或迁移部分监测点.对SO2监测网络解析出6个因子,分别对应北京市SO2污染变化特征相同的6个区域,代表监测点位分别为定陵、古城、东四、奥体中心、农展馆与天坛和前门与车公庄.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PM10和SO2监测网络都存在冗余信息的监测点,可以根据分区结果考虑撤销或者迁移部分监测点,优化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生物监测也逐渐被大众熟知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生物监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了生物监测涉及的常见指示物及其在大气、土壤和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监测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基础,对于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也有着重要影响。而本文就旨在通过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的分析,以帮助我们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贵州双河洞空气环境主要因子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穴主要空气环境因子是影响洞穴次生沉积物形成及洞穴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揭示其内涵机理,通过2015-2017年对贵州绥阳双河洞系支洞——大风洞14个洞内监测点、2个上覆土壤点进行了为期2个水文年的监测,并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河洞空气环境主要因子(CO_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均呈现出夏高冬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且由洞口向洞内,CO_2浓度年内变化幅度逐渐增大,温度、相对湿度则逐渐趋于恒定;受外部气候环境及上覆土壤的影响,洞内次生沉积物溶解沉积效应存在季节性差异;洞道形态及通风效应的差异增加了洞穴空气环境变化空间上的复杂性;旅游活动和呼吸作用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洞穴空气环境的瞬时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钧  蔡克健  何燕 《环境科学》1989,10(3):9-13
近年来大气中部分恶臭物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在污染源调查、监测和恶臭防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含硫恶臭污染物及氨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对人造纤维厂和垃圾场大气中恶臭物指定项目进行监测,获得了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2012年营口市应用相关的国家分析方法,对3个基本农田区,15个监测点位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土壤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单因子评价为I级,无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为I级,清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石油化工场地环境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场地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点位的布设、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分析、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采样监测大气中的NO_X、SO_2、TSP,进行区域性调查、预测、评价及环境大气例行监测,探讨大气监测中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 有机氯农药以气体、气溶胶等形式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它对大气的污染受土壤、水、生物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蒸发、迁移、扩散的影响;干、湿沉降及光解等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污染。为了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1983年12月-1984年9月对全国重点产棉县——湖北天门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及干、湿沉降量进行了现场监测。本文报告监测结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