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上海奉贤县环境科学学会设计,无锡前洲和平水处理设备厂提供的双级5CL-160型净化设施最近在上海振泰机械厂通过验收。该工艺为混凝沉降→强度氧化→自然曝气二级处理。在混凝剂作用下,固液分离,漂染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被去除,色度和COD被降低。然后在强氧化剂氧化下,作二级处理。再通过自然曝气,降解COD,去除色度。据环境监测站测试,pH、色度、悬浮物均能达  相似文献   

2.
两段生化法在处理焦化和煤气混合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梁广平 《环境工程》1999,17(3):25-27
针对目前焦化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焦化污水的特点,提出了强化预处理过程,增加后处理设施,采用两段曝气并延长曝气时间的设计方法,使处理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微孔曝气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曝气装置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节能曝气装置之一。这种曝气装置的氧利用率,可达20%~25%,标准动力效率达4kgO_2/kwh以上,比穿孔管曝气器的效率提高4倍左右。在国外,大都已采用了这种曝气装置。目前,我国也逐步加以应用。微孔曝气装置的气体扩散板由刚玉烧结而成,其它主要配件、管道材质为硬质聚氯乙烯。目前,主要有平板型和钟罩型两种类型。一、高效节能的原理对于氧的传递过程,通常采用双膜理论。其通用公式为:dC/dt=k_LA/V(C_s-C)式中,k_L——液膜转移系数;A——气液接触表面积;V——液体体积;C_s——氧在水中的饱和浓度;C——氧在水中的浓度。由于气液界面的表面积很难测定,通常采用k_La代替k_LA/V,其定义为氧的总转移系数。而(1)式则改成,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地震灾害后饮用水安全问题识别 第一条 供水设施的破坏 地震后.灾区的建筑物大面积倒塌、集中式供水中断、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分散式给水和农村给水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水管淤砂、井管错裂等,易给供水造成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5.
卡劳塞尔是氧化沟污水处理型式的一种。它采用低速表面曝气器取代氧化沟的曝气精刷等设施,具有降低能耗、增加污水处理容量、减少占地、处理效果好、建设费用低等优点。在煤矿采用这项技术,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6.
各地信息     
生物流化床处理抗生素工业废水济宁抗生素厂建造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抗生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该设施由上海医药设计院设计,采用生物流化床技术。经过近三年来的试验性运行,已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主持通过了技术评审。本方法使用废烟道灰作载体,由压缩空气供氧,并使混合液中附有生物膜的载体形成悬浮状态。主要构筑物类似合建式的曝气—沉淀池,但设计为长条形,用钢筋混凝土墙分隔成曝气氧化区、气水分离区和沉淀回流区。本设施中氧化区和分离区的容积为2568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深基坑深井降水研究中仅关注目标降深及相应地面沉降,未考虑满足目标降深条件下的有效控制抽水量问题,以武汉长江隧道明挖段深基坑深井降水工程为例,通过抽水试验分析了井管直径、进水段的相对位置b/M以及井的不完整程度l/M对基坑涌水量的影响,确定了止水帷幕长度、井管直径、过滤管有效长度和合理位置等降水参数,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该地区非完整井涌水量经验公式;建立了控制抽水量和地面沉降的深基坑深井降水参数优化设计模型,求解Maxf(l)得出的过滤管长度,与抽水试验结果相近。结果表明:止水帷幕进入强透水层厚度2/3处时,其对基坑坑内抽水量和坑内外水位有控制作用;选用Φ250井管、过滤管设置在强透水层上部(b=0)、l/M值较小及附加阻力系数差(ξ12)最大时,基坑涌水量较小;q0-l、Δq0/Δl-l曲线中曲率最大点对应的过滤管长度范围为14.0~16.0 m,其对应的基坑涌水量q0最小;考虑井群干涉的影响,干涉井涌水量在基坑中心处最小、角点处最大。  相似文献   

8.
一、提要哈尔滨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基本上沿用了我国石油炼制工业采用的“老三套”(即隔油、浮选、曝气)。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在高寒的黑龙江地区,采用这套露天设施,处理含油污水,基本上是可行的(见《“老三套”处理含油污水情况介绍》一文)。在此基础上,又于浮选池内增设了斜板分离器,在不增加浮选池的情况下,提高了除油效果和分离矾花的能力,使曝气进水油含量保持在30mg/L 以下。  相似文献   

9.
镀锌钢管成套设备是由国外引进的一套生产装置.以国内生产的钢带卷为原材料,采用高频焊接工艺制管,热浸镀锌工艺镀锌,生产各种钢管,钢管管径Dg15~80.在钢管镀锌工序中排出大量酸性含重金属废水,采用石灰中和——凝聚沉淀法进行处理.处理设施的规模虽不大,但工艺流程较全,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并实现了自动连续监测,处理效果较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效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静  赵勇胜  孙超  秦传玉  于凌 《环境科学》2014,35(10):3775-3781
实验在二维模拟槽中进行,以曝气前后地下水水位高度变化表征地下水循环强度,分析了地下水初始水位,曝气量和地下水初始流速对循环井运行的影响,并以得到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硝基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初始水位45 cm,曝气量0.7 m3·h-1,地下水初始流速低于1.0 m·d-1时,循环井可以达到良好运行状态.硝基苯在地下水中的纵向迁移距离明显大于横向,泄漏第50 d时,平均浓度达到246.97 mg·L-1.循环井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有机物高效修复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被优先去除,浓度持续下降.高效修复区域外,存在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的浓度受有机物吸附/解吸和迁移性共同作用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硝基苯的浓度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浓度拖尾3个阶段,累计曝气14 h后,硝基苯的平均浓度下降至71.19 mg·L-1,残留的硝基苯分布在远离循环井的区域.由此可见,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能够较好地修复硝基苯污染的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最佳运行条件及最适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油开采区现场考察了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现场土壤地质条件对曝气气流分布影响很大,气流分布并不与曝气井为轴对称,曝气井左侧影响距离达6 m,右侧仅为4 m;经过40 d的连续曝气,在气流分布密度大的区域,石油去除率高达70%,而在气流分布稀疏的区域,石油去除率只有40%,曝气影响区地下水石油平均去除率为60%;对曝气前后地下水中石油组分进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石油去除效果与石油组分及其性质有关,挥发性高的石油组分容易挥发去除,而挥发性低的石油组分难于挥发去除,因此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存在“拖尾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模拟垃圾渗滤液为阳极液,研究不同运行条件(开路、阴极无曝气及阴极闭路曝气)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和正渗透膜(FO)对垃圾渗滤液的联合处理效果及产电状况,采用紫外光谱分析系统中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阴极闭路曝气MFC-FO对模拟垃圾渗滤液的去除效果好于开路和无曝气的运行方式,TOC、COD、NH3-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5.45%、91.28%、71.77%和79.43%。闭路曝气MFC-FO进出水的紫外光谱表明,MFC处理后垃圾渗滤液中不饱和键被破坏,化合物稳定性变差,MFC-FO出水中基本无有机物特征峰,表明大部分污染物已被MFC-FO系统去除。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并采用气、液两相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依据模拟结果,明确了挡板的位置、长度、底部曝气面积等因素对反应器流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反应器升、降流区横截面积比为1:1,挡板距反应器底部的距离为0.175m,挡板顶部与沉降区底部持平,底部曝气面积为升流区面积的1.2倍.将该反应器进行三相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固相催化剂在反应器内能够很好地流化,反应器内无明显的死区,其固液分界面低于气液分界面,沉降区能够发挥很好的固液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矿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结构形式、净化原理、特点、设计参数、填料选择等,并分析了煤矿矿区生活污水的特点和现有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等。根据煤矿企业现有条件、污水水质,采用机物容积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投资省、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简便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处理矿区生活污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超磁混凝强化一级处理具有占地省、流程短、处理速度快、基建与运行费用低、操作灵活等特点。曝气生物滤池作为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具有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的特点。针对市政应急污水处理用地紧张的现状,本项目工程采用"超磁混凝技术+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设施占地省、污水处理高效、出水水质好。  相似文献   

16.
以甲苯废气吸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污泥法降解吸收液中的污染物,研究了吸收液与生活污水混合比,重点分析了反应体系降解中污染物COD、SS、SCOP和甲苯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吸收液与生活污水体积比为5:95,曝气量5L/min,连续曝气4h的条件下,COD、SS、SCOP和甲苯的去除率达到77.18%、94.59%、100%和89.47%,甲苯的好氧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HSL好氧生物流化床在不同曝气方式(填料、填装率、曝气水深、微孔曝气与单孔曝气等)下的流化曝气量,结果表明:流化曝气量随填料填装率增加而增大,当填料填装率超过90%,增大曝气量已不可能使填料完全流化;填料流化曝气量先随曝气水深增大而减小,后又随之增加;采用单孔曝气较微孔曝气易实现填料流化,但此时充氧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质阻挡气液两相放电灭活大肠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向窄脉冲介质阻挡气液两相放电技术,对大肠杆菌灭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曝气量、初始含菌量、处理时间、电场强度及电导率与大肠杆菌灭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菌体灭活率随初始含菌量、电场强度、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较佳的曝气量为0.75m3/h.  相似文献   

19.
浸没式-MBR处理废水的曝气系统存在高能耗、设计参数难以通过理论计算等弊端。以浸没式-MBR处理化工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方法确定膜曝气参数,并引入"分区分负荷曝气模式"优化曝气系统。结果表明:试验中选用的膜产品处理化工制药废水膜曝气的气水比设计值为60:1时,可以有效抑制固体物质粘附于膜表面引起的膜污染现象。采用"分区分负荷曝气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曝气区域的80%采用微气泡曝气用于供应生物需氧量,曝气区域的20%采用大气泡曝气用于冲刷膜表面,较全负荷大气泡曝气模式节能58.6%。  相似文献   

20.
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城市给水工程生物预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实际应用。本文对给水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工艺中常用的两种曝气系统(微孔曝气器曝气和穿孔管曝气)作了简单介绍,并结合中试试验和工程实践对这两种不同曝气系统作了充氧性能、系统造价、运行成本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实际污水处理厂生物池曝气系统应用中,采用微孔曝气器的曝气系统优于采用穿孔管的曝气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