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压力容器的超期服役现象普遍存在,目前针对超期服役设备的定期检验主要是增加常规检验项目或比例,本文结合超期服役压力容器的运行现状以及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要求,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状况、检验检测、损伤模式上提出安全评估建议,验证企业承担超期服役设备安全运行的能力,依据评估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有效排除风险和隐患,确保超期服役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一则电梯检验案例为例,应用《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1])的具体流程,对不合格项目的几种整改方案进行安全分析,遴选出最优的可充分降低风险的方案来帮助受检单位进行整改。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电梯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的案例,探索应用风险评价的方法指导检验人员提出整改意见,让整改后的电梯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特点、实施效用等方面,对QRA与RBI两类风险评估技术进行比较,选择使用RBI技术方法对碳五石油树脂装置内静设备及管道实施风险评估。运用挪威船级社的ORBIT Onshore软件定量计算评估范围内设备、管道风险值,评定风险等级,辨识隐患设备,然后从后果、可能性两方面分析产生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分析得知碳五石油树脂装置受H2S、HCl腐蚀减薄影响轻微,但NaOH导致的碱应力腐蚀对聚合反应后序工段中部分管道设备失效可能性影响较大。最后根据装置内存在的不同损伤机理提出检验优化策略,为装置定期检验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用液化天然气(LNG)气瓶定期检验的特殊要求,制定出定期检验项目及相应的检验方法。重点对车LNG气瓶静态蒸发率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并给出评判标准。研究成果为车用LNG气瓶的安全应用提供保障,为车用LNG气瓶定期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达开  尹洧 《安全》2021,42(5):36-39
为提升实验室的安全水平,需对各类实验室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降低实验室风险.文章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矩阵法、风险优先指数法、量规法、风险树法、层次分析法、LEC法、大数据法等几种评估方法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分析结果显示,大数据法是目前对实验室风险评估方法中精度高、耗时短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各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老旧电梯制动试验过程中轿厢失控所引发的安全风险,本文总结出了制动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轿厢蹲底和对重冲顶、曳引系统破坏、导轨和轿厢变形等潜在事故,并对相应事故风险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对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理解及相关经验总结,提出了相应事故风险预防和降低的措施,建议检验机构在做制动试验之前制定出有效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制动试验过程中电梯失控引起的事故风险降到最低。本文为电梯维护保养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在电梯制动试验项目的检验过程中如何降低电梯制动试验的事故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1检验基本情况 2012年5月。依据国家质检总局TSG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及本院制定的《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实施细则》等要求,对平湖某企业起重机进行定期检验,在审查使用单位提供的技术文件后,到起重机使用现场对起重机实施定期检验。  相似文献   

8.
简述基于风险的压力管道检验技术基本理念,讨论压力管道的危害风险和失效模式,介绍了风险评估方法及其适用场合、风险评估程序。对某苯加氢装置的管道系统进行风险检验评价,对该管道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基础数据和检验检测结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近而采用5×5风险矩阵法和定性分析,对苯加氢装置管道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该评估结论,提出了科学制定检修计划的建议和控制风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既能节约大量的停机和检验维修费用,又能有效地提高重点设备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苯酚丙酮装置由于工艺复杂、损伤机理较多,按照定期检验要求存在检修时间长、检验检测工作量大等问题。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方法对苯酚丙酮装置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约10%设备承担了装置90%的风险。对比检验前后的风险,有效识别了装置的风险水平。结合检验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各设备单元的风险,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监测、防护,从而优化装置检验周期,实现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述车用LNG气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国内车用LNG气瓶的定期检验中的检验标准缺少、检验项目及方法岑差不齐和检验关键技术——静态蒸发率测试方法的适用性不强等方面的现状,并针对定期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车用LNG气瓶的检验标准制定、检验项目优化及检验装置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用特种设备常常不能按时定期检验,本文从锅炉检验周期入手,分析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和责任,提出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窗口期的概念,并将此概念拓展至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检验周期,可以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第2号修改单已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修改单中要求使用5年及以上的曳引与强制驱动乘客电梯、消防员电梯定期检验时进行"125%制动试验"项目的检验。在进行该项目检验时,应对被检电梯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对本文提出的几个问题予以重视。这样,可很大程度降低进行"125%制动试验"项目检验时,带给被检电梯的风险,提高检验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电梯使用单位可能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公路桥梁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控制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可量化的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先构建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蒙特卡洛抽样技术,运用k-s法对该评估指标体系总体分布进行有效检验。在此基础上,在给定的置信区间下对总体安全风险等级阈值进行界定划分,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具有方便、实用、可靠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起铸铁烘缸爆炸事故的分析结果,对铸铁烘缸的损伤模式进行了识别,依据损伤模式制定了铸铁烘缸定期检验的策略,以宏观检验、壁厚测定、水压试验为主。实践证明该检验策略实现了检验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液化石油气卧式储罐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常用的储存设备,其设计检验和评估分析尤为重要.本文以公司某超期服役的在用LPG卧式储罐为例,结合TSG R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现行国家标准和规定对其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检验验收的再分析,最后根据最新的全面检验结果对该LPG储罐现阶段服役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符...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于油田气开发综合风险的评估多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但此方法易受到指标主观评估属性值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大。为此,本研究提出油田气开发的综合风险评估与管理框架。通过多角度选取对评估结果贡献度较大的评估指标,并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指标决策矩阵计算指标的主观评估属性值,结合信息熵原理求取评估指标的综合权值,利用三角模糊判断算法确定风险量化值,由此确定油田气开发综合风险值,从而明确风险等级。本研究以某油田气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所提方法对该项目的综合风险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所提方法的评估准确性更高,具有较佳的评估性能。并基于油田气开发项目的实际状况与风险评估结果,从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三个方面提出油田气开发管理框架,旨在为油田气开发工程总体方案的制定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以进一步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某油田公司天然气集气处理站g2005年投用以来,由于生产任务紧,一直未停工进行首次全面检验,承压设备内壁腐蚀情况不明,拟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对集气处理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明确站内各设备的风险水平,根据风险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RBI检验方案,解决承压设备依据风险水平实施检验、管理与维护的问题,实现集气处理站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8.
灰铸铁烘缸具有特殊的铸造结构特征与灰铸铁材质特点,其定期检验要求不同于常规焊制金属压力容器。本文结合定期检验项目要求及现场检验经验,对造纸机械用灰铸铁烘缸的宏观检验、壁厚测定、无损检测、硬度检测、安全附件及仪表、耐压试验等定期检验项目进行了检验检测要点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TSG G7002—2015《锅炉定期检验规则》2015年7月颁布,10月1日实施。针对检验人员对锅炉定期检验结论如何判定难、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尤其是与老版本的锅炉定期检验规则中检验结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对比,并且举例说明,增强了实际操作性。同时,对锅炉定期检验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如何处理,检验机构与受检单位沟通方式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量制冷装置的建成和使用,氨制冷企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定期检验作为保证在役氨制冷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仍存检验依据不清、检验项目不明、检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文中对氨制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氨制冷压力容器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损伤模式判别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检验策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