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个患有慢性乙肝的年轻大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问我:"最近,学校组织体检,发现我得了乙肝(大三阳),听说乙肝无法根治.我想来日无多了,我该怎么办?"望着这位大学生年轻而又忧郁的脸庞,我说:"年轻人,乙肝其实并不十分可怕,倒是你的这种心态要赶快纠正."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为村民的安全做点实事,很有意义,更是我们村干部的责任。”当被问到从事农村安全工作一年多来的感受时,海门市悦来镇安庄村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董为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我们。  相似文献   

3.
笑话与幽默     
不肯改 一个年轻人正在街上行乞。一位贵妇人走过来对他说:“你这么年轻,实在应该到工厂去。”“我去过很多工厂,太太。”乞丐说,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给我。  相似文献   

4.
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劳死”的关注:25岁的普华永道女员工潘洁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其生前发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说,别干了”等,更是惹来众多关于“工作与身体”的热议。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到常熟市出差,晚上住在旅馆里,和我住在同一个房间的.是一位来自江西南昌的小伙子。他问我:“常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到沙家浜去吧!”他有点惊奇:“为什么叫沙家浜?”我看见他困惑的表情,也有点惊讶:“你连沙家浜都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07,(7):62-6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卫生厅(局): 当前,由于公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侵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反映强烈。为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合法就业权利,促进公平就业,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江苏劳动保护》2013,(3):M0002-M0002
一些员工上班刚见面.脱口一句话就是:“今天我心情不好.别惹我”。“我今天心烦,别理我”.这实际上是员工“厌烦心理”的具体表现.现代心理学上把“厌烦心理”也叫做“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8.
盲人提灯笼是古代一则故事。说有一天晚上,一位盲人提着灯笼在街上走着.有人问他:“你自己都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回答说“我提灯笼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我才不会被别人撞倒。”可见,这位盲人自我防护意识很强。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里.有时会听到个别人这样说:“我在后勤单位工作,企业安全生产与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放松一点无关紧要。”还有的人会说:“我从事的是党群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不直接参与生产,安全生产是基层车间的事,与我无关。”等等。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任向荣 《安全》2000,(2):41-42
我有位年轻的朋友,在一个企业的基层当班长。近日年终评比,他的班组又荣获了企业“安全先进”称号。我诚心地向他表示祝贺,但他却不无感慨地说:“这样的大红锦旗,我6年得了6面,可面临的现实却是,愿意来我们班组工作的青工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下基层采访,偶然中认识了一个年青人,也看到了一出精彩的“戏剧”。那一天,我去所长办公室。而所长正要往外走,和他一同出来的是一位穿着警服的高大英俊的青年,他见所长主动与我打招呼,立即上前给我敬了个礼,并大大方方地问候一声:“您好!”同时自然而潇洒地伸出手来。虽然我也曾在许多场所呆过,也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当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慌乱中竟伸出左手,愣了一阵,才又伸出右手……倒像他是经风雨见世面的记者,而我才是年轻的警察。  相似文献   

12.
长期担任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干的我,经历的大小事故不算少,直接参加现场抢救伤员也有好些次。我第一次救人行动,就挨了厂长一顿骂。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文革”的后期,我大学毕业刚分配到化工厂工作。那时候没有人迷信什么文凭,大学生进厂就是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轮流到各个车间拜工人为师,学习岗位生产操作。我到合成氨岗位学习,我的师傅是全厂最漂亮的姑娘,一位年轻的“老”工人——梅英。我们交往很不错,于是厂里传开不少我们的笑话。都还没成婚的我们不得不在公众面前保持一段“距离”,以免“影响”不好。有一天我俩上白班。我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科学》2004,(2):51-53
最近,安徽乙肝感染者张先著状告芜湖市人事局乙肝歧视的诉讼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有人戏称是我国1.2亿乙肝感染者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在此之前,浙江省嘉兴青年周一超同样因乙肝感染未被录取国家公务员愤而行凶,造成一死一伤。被判处死刑。3600多人联名上书浙江省高院,希望给他一条生路。更早于此,还有被称为“中国宪法平  相似文献   

14.
齐智 《安全与健康》2005,(10):48-49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驾驶着的士出发了。出门没多远,就有人拦车,还是个年轻美貌的姑娘.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声音也很好听:“师傅,麻烦您,去汽车站;”可刚到汽车站.姑娘却改变了主意。“师傅,对不起,还是送我去银都宾馆吧。”到了宾馆门前,姑娘付了钱就下车。  相似文献   

15.
在兴安驾校,学员都亲切地管黄盟叫“黄直率”。当兵出身的他,碰到问题不是当面“指责”,就是以身说法,直率的性格,让人感到他说的话有些难听甚至带有责备,但总的出发点只有一个:你在我手下学车,没有达到我的标准,你就出不了驾校这个门,更别说拿到“本”。就说那天.他看到学员李明从驾驶室脚踏板不小心摔倒下来,就急忙来到跟前道:“你看看,你看看,我说了多少次脚踏板严禁站人,你怎么就记不住?”“你昨天不也站了吗?怎么也不说说自己”。  相似文献   

16.
陶林 《劳动保护》2008,(11):89-89
1999年特勤大队成立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上尉。时间像流水一样飞速流淌,当年的特勤大队变成今天的特勤支队,当年的上尉警官也变成了今天的上校。回首这10年来的抢险救援战斗,可谓是“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特勤——作为一支承担着全市“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队伍,伴随着年轻的直辖市一起成长。而我,也在带领这支队伍向前进的时候,深刻地见证了永远也挥不去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7.
车缘     
李彦民 《安全与健康》2006,(2):19-19,22
表哥是我本家远房姑妈的儿子.人特精明,可就是不往正处使,洒后惹是生非不断,姑妈老是说落他:“你这辈子啥时也不会有出息,看你表弟,在交警队踏实工作不说,还会写文章,你要有他的一半我也就放心了。”表哥十二分的不服气:“别小看人,总有一天我会比他强的。”  相似文献   

18.
35岁的文小姐,整天烟不离手,劝她戒烟,她的答复是:“不能戒烟.烟一戒我就会发胖的!”  相似文献   

19.
无名司机     
那年,我十五岁。离家的前夜,母亲对我说:“到了城里,一定要找到你父亲干活的工地,看看他能帮你找到啥事儿。”我说:“妈,这个暑假我会好好干活儿,挣些钱交学费的。”母亲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看我,笑笑说:“我儿有志气。”  相似文献   

20.
在尤溪县八字桥乡,20岁上下的小峰,小铿,小造是好朋友,寻求刺激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拿骑摩托车来说吧.虽然他们都没有机动车驾驶证,可要“飞”起车来可不比谁逊色,而且他们骑车还各有各的分工,往往是你“掌舵”来我挂档,前面一个来导航。那阵势,在街上兜一圈,回头率可是相当高。用他们的话说:“我就喜欢这份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