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建立了一套国土开发适宜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权重,选取基于ArcGIS的多因子加权叠加方法进行评价,将结果分为适宜开发、较适宜开发、较不适宜开发、不适宜开发四类区,其间引入"一票否决"原则,将特殊地区进行处理后直接划入不适宜开发区。选择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指标体系评价成果可以反映该地区国土环境情况。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对全球有着重要影响,其已对植被覆盖、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反照率以及其它陆表参数产生显著影响。三峡工程自建设以来,库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逐渐受到外界关注。利用欧空局300 m的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分析三峡库区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依托先进的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LST和反照率数据,并分析三者的时空变化趋势;此外,探究季节性归一化植被指数(Seasonally Integrat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SINDVI)与LST和反照率的关系;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SINDVI、LST和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草地、灌木地分别减少2.4%,0.05%和0.62%;林地、水域和人造地表分别增加1.98%,0.04%和1.06%。研究期间SINDVI增加2.89,LST下降0.224℃,反照率减少0.002。总体来看,三峡库区SINDVI的空间分布格局与LST和反照率的相反,且库区大部分区域SINDVI与LST和反照率呈负相关。另外,不同土地类型对SINDVI、LST和反照率影响不同。该文系统地研究了LUCC与上述关键陆表参数的定量关系,可为更好地管理该地区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有利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内外经验、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健康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分散金融风险和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据统计,199...  相似文献   

4.
基于整体开发管理的国际河流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际河流开发管理的现状,分析国际河流整体开发管理理论的演进。得出整体开发管理决策实施的原则及思路:流域开发管理要以流域边界为界,将整个水系自然联系的区域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统一权衡,突出共同利益,流域内开发与流域外开发相结合。以建立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机构。对国际河流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设计,即以国际河流流域为体系,各国国内流域测点为单元。国际流域综合协调委员会为决策支持中心、各国流域机构委员会为决策支持分中心。并研究系统的公用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开发、管理与维护。河流水资源、水环境实时监控等技术支持系统。实证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并指出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水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旅游地复合系统(简称TDCS)及其协调开发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小波网络 的非线性特性对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进行评价,避免了过去只评价旅游地开发状态过于笼统,线性规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弊病。建立了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模型,并以秦皇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旅游地开发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相比差距仍较大,公共服务领域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以丽江市为例,分析了丽江过去30 a的经济包括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了其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纵向上丽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横向对比全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在经济尤其在社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少数民族问题尤为突出。最后结合丽江的区域和旅游发展实际,讨论了今后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倾斜和定位,指出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定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战略以及支持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区规划和建设是这一定位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8.
金沙江下游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区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西电东送”骨干工程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大水电站均分布在这一江段。通过对该区域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该区域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且优势矿种地位突出,旅游资源待开发潜力巨大,但是资源开发却面临着勘探开发程度不够、浪费污染严重、资金交通制约和生态环境脆弱等几大问题;(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低,部门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农牧业占主导,林牧业和特色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产业发展面临着部类和区域不均衡、结构矛盾突出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困扰。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必须以梯级电站和水能开发为契机,切实抓好移民工作,立足资源优势,主打“特色”和“品牌”战略,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寻找区域资源开发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确定建设区域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厘定基本农田现状与建设标准之间的差距,并使资金投资与现状相匹配。该研究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构建差距度模型(GD)与投资度(II)模型,计量反映基本农田现状与标准之间的差距以及基本农田现状与投资额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四川省什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为0.930,已经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村7个,面积为1 931.03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9.70%,政府暂不投资;在什邡市基本农田中,差距度为1级、2级的分别占19.49%,24.07%,投资额度分别为:1.2×104元/hm2,(1.2-1.8)×104元/hm2,而3级差距度的基本农田占19.74%,投资额为(1.8-2.4)×104元/hm2;4级、5级差距度分别为2 203.79和3 172.51 hm2,投资额度分别为(2.4-3.0)×104元/hm2,3.0×104元/hm2。研究结果表明:差距度能较准确反映各村耕地现状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差距,投资度能有效指导建设资金的配置,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金、时序和空间的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开发要追求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对城市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可以为城市开发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模型和方法,对其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省会城市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有19个城市处于无效状态;大部分省会城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的状态;投影分析表明省会城市开发中存在资源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从省会城市的区域分布上看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和多个投入产出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多元因果关系。城市开发应加大技术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控制城市规模,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水淹没范围的计算分析是防汛救灾管理和灾害损失评估的核心任务,而利用高新技术对洪水进行监测管理、计算分析和灾害损失评估,一直是防汛应急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此,探讨防洪流域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实现方法,对应用系统的软硬件环境、体系结构、系统内容、系统功能和技术特点等进行详细说明,采用较为成熟的模型技术和计算机手段,研究建立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实现多源数据管理、洪水演进模拟、淹没范围计算和灾害损失评估等功能,并在海子水库防汛救灾管理工作中运行良好。应用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分析模型能准确地计算模拟洪水淹没范围;洪水淹没面积的计算精度以及灾害评估和预测分析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空间数据精度的优劣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完备程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组成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国际间、地区间的综合评估与排序,比较各地的进步与差距。评估方法具有开拓性和实用性,社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SWAT模型,基于GIS技术和流域DEM,构建了丹江口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计算了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年内分布不均,污染负荷与降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氮负荷同月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896,磷负荷同泥沙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920;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量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单位面积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差别,耕地和裸露地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均较高,而林地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污染负荷最低,其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吸附态氮、溶解态氮、吸附态磷和溶解态磷分别为715 t/hm2、892 kg/hm2、835 kg/hm2、807 kg/hm2、006 kg/hm2;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了不同施肥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产出的影响,与基准情景相比,发现减少化肥施用水平对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总氮和总磷负荷削减比例较大,采取退耕还林和还草两种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减少流域泥沙负荷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4.
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很强的面污染源是水环境污染中最主要的污染源。面源污染负荷的准确估算是研究和治理面源污染的基础。现在的面源污染数字模型大多数建立于DEM之上,高成本的DEM限制着这类模型的发展。新兴模型——NLM以面源污染发生机理完善而著称。借助于NLM,以三峡重庆库区为例研究分析面源污染的机理,面源污染负荷随时间的变化以及面源负荷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等。从硝化、反硝化、矿化、吸附等作用过程中更深层地剖析了面源污染行为;掌握了面源污染物TP、NH3-N、NO3-N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降雨量、土壤有机成分、土壤气温、总辐照等因子对各污染物负荷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总之,NLM为开展面源污染负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覆盖变化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之一。水土流失将泥沙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残留的农药、化肥及动植物残体带入水体,使水体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含量增加,水质污染加重,这是造成长江干流汛期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虽然针对长江流域的研究很多,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水质的非点源污染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分析当前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和3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信息系统,并结合3S技术勾画出该系统的框架。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维持流域生态平衡,采取合理的土地管理方式,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州河非点源污染分析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河一期污水截流工程完成并运行以后,非点源污染对苏州河的污染贡献日益增大,研究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点,过程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已逐渐成为解决苏州河污染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畜禽粪尿污染,城镇及乡村地表径流,底泥二次污染,船舶航运污染以及沿岸码头作业等,在此基础上,指出苏州河市郊段非点源污染严重,支流非点源污染负荷大是目前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两个主要特征,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能值分析将自然资本的价值纳入人类社会环境经济系统评价范畴,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衡量自然资本服务价值对经济过程的影响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苏主要能值指标的分析,得出江苏环境经济系统近20年来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并从能值分析角度提出实施江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进行了扩展,选取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6类环境污染指标同城市化水平及控制变量间的计量模型,并运用Eviews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4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另外2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正U形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大体上已经进入U形曲线的右半段,但由于地区发展差距的存在,各地进入曲线右半段的时间不同;控制变量的加入不仅改变了转折点出现的时间,而且改变了某些污染指标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U形曲线关系;贸易开放并不一定造成环境的恶化,“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不成立;产业结构变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引致的单位GDP能耗下降能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快速的经济增长将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随着点源污染控制加强,非点源问题更加突出。污染时间、方式、总量的三不确定给农业环境管理带来困难,控制措施难以有效实施,特别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日益加剧,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从污染产生过程,结合污染特征,分析了非点源污染汇污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污染物现存总量及变化趋势和环境净化能力、农业生产活动及管理水平、气候和水文条件;特别提出社会经济活动对污染影响显著;指出主导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并存在地域差异。强调了在三峡库区开展基础调查工作和建立污染数据库的必要性,以期为库区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总体控制措施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握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压力的演变规律,是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运用1998~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各省化肥投入密度、农药投入密度、畜禽粪尿排泄物密度作为度量农业面污染源排放量的指标,选取各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衡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源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三类污染源与人均GDP均处于曲线上升阶段,自发到达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拐点还需较长时间。政府应强化农业环境政策的干预力度,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