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拿大污染场地的管理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对污染场地的管理方法,即包括识别可疑场地、场地历史调查、初步采样测试、场地分类、详细采样测试、场地再分类、制定修复管理措施、实施修复管理措施、确认采样和最终报告、长期监测的10步管理流程,并说明了各步骤涉及的若干指导性文件,最后探讨了加拿大污染场地管理方法对我国建立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根据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对于城镇化初始居民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增加蔬菜摄入暴露途径的改进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并以天津市某污染场地为例,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利用改进方法计算得到风险结果显著高于现有导则方法,其中蔬菜摄入暴露途径对于评估结果的贡献率高达38.38%。说明导则方法忽视蔬菜摄入暴露途径将造成风险评估结果偏低,改进方法更适用于现有典型城镇的场地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Davk.  SK 《产业与环境》1997,19(1):37-42
本文显示泥泊尔这个相当小且发达程度微不足道的国家正在如何运用最新的手段思维来评价工业污染的模式和来源,以及如何根据所得到的信息来创造立法。为了开展工业污染清查。傅了取自美国环保局和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物的排放因子,以及尼泊尔1992年有10个以上主雇员的工业单位普查提供的数字。  相似文献   

4.
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石油烃污染场地是我国最突出环境问题之一,目前该领域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仍十分薄弱.论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国际上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基于风险的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同时指出了问题最突出、形势最为紧迫的污染场地类型,即加油站和储油罐的渗漏问题.该类石油烃污染场地分布广,危害严重,需要高度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与环境管理.基于风险的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评价是核心内容.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论文深入阐述了包括基于风险的场地分类方法、场地环境标准的制定、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模型方法的应用等内容,指出目前国际上对于石油烃污染场地管理的主流模式主要呈现4大特点:1)基于风险的场地管理取代了通用的、一刀切的环境质量标准;2)分层次的方法(Tiered Approach)得到广泛采用;3)指示污染物和石油馏分相结合的方法逐渐取代了基于总石油烃的评价方法;4)各种预测模型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工业企业搬迁与退役遗留大量污染场地,其潜在环境风险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化学品风险/毒性评估的基础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率先发展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环境风险评估框架。我国在借鉴吸纳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框架。笔者系统梳理了我国和美国、欧盟、荷兰、英国等国家(地区)的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框架形成与发展历程;分析阐释了各框架的首要目标、决策与管理过程、科学定位、关键创新等要素及其内涵;揭示了各个国家(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关键法律法规、政策与技术文件等的推动、支撑及指导作用等。通过对比研究可为我国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框架的完善与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7.
Rene 《产业与环境》1995,17(4):46-50
正在进行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清洁的(CP)的国际努力的两个实例是中国和印度的项目:中国:1993年,世界银行资助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NEPA)的一个环境技术援助项目,联合国环境署清洁生产计划处帮助制定和实施该项目,其目标包括:开发和试验一种清洁生产系统方法,并设计中国的清洁生产政策,以及在25-30家中国公司中证明清洁生产潜力。印度: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能源与环境部资助并由国家生产力委员会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工业污染场地表层土壤的模拟酸雨浸泡试验,分析了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浸泡前后土壤中有机质、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含量和矿物质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酸雨浸泡前后土壤矿物相组成相似,主要以石英为主,只是在矿物组成的量上存在差别,浸泡后土壤中赤铁矿和粘土矿物的含量较浸泡前有所减少.模拟酸雨浸泡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多环芳烃均有不同程度的释放,酸雨pH值越小,释放量越大,且多环芳烃可能是随着有机质一起释放的;酸雨对土壤中不同性质多环芳烃释放的影响不同,对低环多环芳烃(环数≤3)释放的影响较大,对高环多环芳烃(环数≥4)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理解在酸雨作用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释放规律及土壤中多环芳烃稳定性研究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前城市土地安全开发需解决的迫切环境问题。以广州市某钢铁企业搬迁遗留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置为例,系统研究污染重金属晶体结构化固定过程机制。对遗留场地土壤通过采样调查发现,在场地某些区域的土壤中,重金属Ni和Cd的浓度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二次开发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通过研发以氧化铝为基质的黏土固定剂,以一定比例与污染土壤混合后压实成型,在1100℃的温度下煅烧,通过X-射线衍射研究发现,烧结体中重金属以尖晶石晶体结构成分的形式固定。进一步采用TCLP毒性浸出程序研究烧结体中重金属的浸出风险,结果发现,烧结体中滤出液中重金属浓度均远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值,获得烧结体中重金属浸出风险低。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置,对于目前重金属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对某有机污染场地危险品仓库车间(1号样点)、氯化石蜡车间(2号样点)和厂区外(3号样点)3个不同区域的土壤浅层地下水进行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和胚胎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号水样对斑马鱼成鱼的(¢)(72 h,LC50)为79.12%,2和3号水样对斑马鱼成鱼的(¢)(72 h,LC50)均大于100%.3种水样对斑马鱼胚胎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毒性效应,对斑马鱼胚胎的24 h卵凝结率、20s内无自主性活动和72 h孵化率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3种水样对斑马鱼均具有一定的致畸效应,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1、2和3号水样.胚胎毒性试验灵敏度高于成鱼急性毒性试验,且简单快速,可用于污染场地水样污染毒性的快速诊断,为场地的进一步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involved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native plant species (Berkheya coddii) for the phytoextraction of nickel, palladium, and platinum contaminated sites. Plant and soil sample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Barberton area, near Agnes mine, Mpumalanga Province, South Africa.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total nickel, palladium, and platinum concentrations together with other elements found in the soil and in the plants' roots, and leaves. Soil versus leaves and soil versus roots uptake of these metals by the plant were compared.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nickel in the leaves/canopy was found to be 13,980?±?10,780?mg?kg?1?dry mass, in the roots it was 2046?±?789?mg?kg?1 dry mass, and in the soil it was 1040?±?686?mg?kg?1?dry mass. This resulted in a mean concentration ratio in the leaves to soil of 13.44. The platinum mean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ves was 0.22?±?0.15?mg?kg?1?dry mass, in the roots it was 0.14?±?0.04?mg?kg?1?dry mass, and in the soil it was 0.04?±?0.03?mg?kg?1?dry mass. This resulted in a mean concentration ratio in the leaves to soil of 5.5. Palladium was found to have a mean soil concentration of 0.07?±?0.045?mg?kg?1?dry mass.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in the roots and in the leaves were 0.18?±?0.07 dry mass and 0.71?±?0.52?mg?kg?1?dry mass, respectively. This gave a mean concentration ratio in the leaves to soil of 10.1 for palladium. Other elements that were found to have a mean concentration ratio in the leaves to soil of around 2.5 or above are sodium, potassium, magnesium, calcium, and sulfur. Berkheya coddii was found to be most efficient in accumulating nickel, palladium, and platinum from the soil. The results for the first time revealed that the plant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uptake platinum and palladium; both metals are in the same group of the periodic table as nickel.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农药环境管理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分析了现行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完善我国农药管理法规、建立农药管理机构、逐步理顺我国农药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回顾了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有效性的影响因子,例如主观因素、传统背景、时效因素及执行技巧等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并根据公众参与计划的设计构思、公众参与计划的关键两方面的讨论,提出增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有效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在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某滨海城市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近岸海域环境管理包括 :海洋污染源管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等 ,具有界面友好、形象直观、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改善当前我国环境资源管理体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当前我国环境资源管理体制的实际,在系统分析其存在问题和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问题和弊端产生的具体成因,同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废电池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废电池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管理法规不完善,回收体系不健全,适宜的管理运行机制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废电池环境无割化管理的方法,提出加强管理法规建设、完善废电池自愿、强制回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日英法四环境管理体制的状况,分析了四国在环境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桉树人工林立地土壤问题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廖观荣 《生态环境》2003,12(1):119-121
我国引种桉树。虽已100多年,但研究桉树人工林土壤问题,却只有50多年的历史。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桉树人工林土壤本底调查、土壤性质与林木生长的关系、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衰退防治、桉树人工林土壤管理、桉树速生丰产的土壤肥力指标、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和水分循环等。文章对这方面研究的概况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就西部地区环境政策框架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两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污染土壤中铅、砷的生物可给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崔岩山  陈晓晨  付瑾 《生态环境》2010,19(2):480-486
土壤铅、砷污染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并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食物链途径的有效控制使得从口部无意摄入的土壤铅、砷对人体,特别是对儿童铅、砷摄入总量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主要来源。土壤中铅、砷直接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并可被人体胃肠道溶解出的部分称为其生物可给性。有效、准确地判定土壤中铅、砷的生物可给性已经成为解决儿童铅、砷中毒的关键科学问题。因此,有关土壤中铅、砷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综述了污染土壤中铅、砷生物可给性的研究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并从土壤性质、模拟胃肠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土壤中铅、砷生物可给性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还进一步论述了土壤中铅、砷生物可给性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今后该领域应重点加强土壤铅、砷生物可给性的标准参考物、模拟胃肠条件的优化以及土壤铅、砷生物可给性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充分发挥铅、砷等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方法的潜力,更好地为控制土壤污染、保护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