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劳动保护》2013,(10):36-37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安全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丁辉 《安全》2005,26(1):12-14
1 安全能力建设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具体的小社会,是大社会的缩影,是城市的基础构成.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本身都与社区紧密相连.社区问题不解决,城市化是一句空话.社区建设的兴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而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离不开社区安全建设的发展,社区安全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持词     
《安全》2021,(6)
正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社区安全是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的基石。伴随我国社会治理功能的社区化,社区已成为践行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社区工作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社区工作介入公共危机治理的独特优势得以体现。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开展安全促进活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措施,也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赵阳 《现代职业安全》2011,(12):100-101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和缩影,被形象地比喻为城市的"细胞"。社区的安全稳定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沈阳市沈河区始终把城市社区安全纳入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之中,坚持从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入手,从民心民生  相似文献   

5.
<正>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崭新的社会系统工程,新的一页,要有新的思路,和谐是主线、安康是目标、为民是基石,进程中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筑起居民心中这座向往已久的美丽家园。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安全的基石,是保障城市平稳、安全、有序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层基础,是进行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人"和最前沿阵地,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体应急工作效能,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局。本文将通过分析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法律地位、要素内容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关于基层社区如何做好应急能力建设的对策和  相似文献   

7.
《江苏劳动保护》2013,(5):14-14,28
仙林街道2010年6月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并始终坚持“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以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为助推.在两年的时间中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建立了街道主导、各级部门联动、广大驻街单位和居民群众踊跃参与的工作格局.2012年8月23日被正式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通过创建工作.仙林街道把安全社区理念引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之中,同步推进,持续改进.有效促进了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8.
纪明波 《安全》2005,26(2):3-3
胡锦涛同志在连社区建设工作地指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社区建设,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对于推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加新 《安全》2009,30(8):45-47
“安全社区”是近10年来世卫组织倡导的安全理念,强调人人都享有安全与健康的平等权利。安全社区的基本思想是将社区内各类组织机构和人员紧密联系起来,整合资源,开展以实现社区群众安全、健康为目标的各种活动,加强社区安全预防,为区内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提高社区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害。基于这种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社区,是提高国民安全素质,弘扬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实现根本好转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安全社区建设是为了降低和减少社区内的事故或伤害,而事先进行顶层设计,可有助于安全社区科学、系统地建设。安全社区建设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年,期间,各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国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街道和乡镇有2 570个,覆盖人口1.5亿,共建成全国安全社区552个,其中整区县建设单位17个。然而,在安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很多社区的领导非常重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也十  相似文献   

11.
陈文涛 《安全》2014,35(4):58-60
正自我国引进安全社区工作理念以来,通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实现了从试点发展到规范建设、创新发展阶段的转变,建设工作已成为地方政府强化安全生产"双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和安监系统开展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是安全社区建设的核心理念,而策划和实施安全项目是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加强社会治理和智慧社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智慧社区建设正在我国拉开帷幕.智慧社区所采集的数据都是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数据,不仅关系到公民的个人隐私,更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目前已建成的大多数智慧社区并不能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智慧社区的安全接入网关,支...  相似文献   

13.
张宝明 《安全》2005,26(4):i001-i001
安全社区建设,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率先发起和倡导的,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事故和伤害预防会议,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发表了"安全社区"宣言,强调所有人类在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权利.安全社区建设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推广和成功的实践,并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安全社区建设,就是以社区为基础,实现社区群众安全、健康为目标的活动,主要是全面改进社区的安全水平,促进社区生活、工作环境和质量的提高,加强安全预防,提高居民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开展建设安全社区活动,建立和促进安全生产、公共安全、道路安全、老人安全、校园安全、社区群众安全的预防和持续改进,并贯彻公众参与、公众受益的原则.近十多年来在世界30多个国家,建设了80多个安全社区.这项活动的推广,在安全社区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事故率和人员伤害降低和减少30%~50%,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安全社区宣言"的出发点,是"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从个人角度来说,健康与安全是生存的基本要义;从政府角度来说,保障公民生活的健康与安全,事关社会发展、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5.
居民小区现代社会结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和谐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安全感及幸福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群众对社会的整体评价好坏.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动荡带来了极大的社会风险,与此同时也对居民小区的安全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小区内的犯罪层出不穷,给居民的生活及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文章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通过从小区的建设规划到后期防范系统的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对小区进行安全防范.保障小区安全.  相似文献   

16.
郑君 《劳动保护》2012,(3):29-31
2011年10月,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山石化”)和燕山办事处携手共建的安全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第一家企业主导型全国安全社区.石化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特色做法?社区安全方面取得哪些成果?为一探究竟,本刊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燕山石化进行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17.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柳州市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建设稳定安全发展,今年三江县全面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在大力推进丹洲镇“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将完成林溪乡、洋溪乡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和斗江镇、八江乡、程村乡创建“全区安全社区”的申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四面八方     
4月6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在北京召开“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会议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等4个单位介绍了建设安全社区经验的基础上,呼吁全国各地搞好社区安全建设。安全社区的基本理念是强调针对所有类别的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及高风险环境。强调社区人人参与预防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把社区内各种组织机构,包括政府、商业机构、学校等联系起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火灾等伤害和事故。多年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在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19.
安全社区建设已在我国全面开展.江苏省已有5个街道获得全国安全社区命名.近100个街镇启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2013年将会是我省安全社区建设大发展的一年。那么作为安监部门特别是基层安监局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指导推动辖区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是安全生产工作来自最基层的力量。安全社区建设采取“政府负责,安监部门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模式,强调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地提高社区安全水平,通过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社区安全与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