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农业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新疆呼图壁县十三户村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能流和物流特征以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该系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生态学学会承担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部2009-2010年生物多样性项目《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研究新疆子项目》,对新疆82个市县分区的野生高等动物及维管束植物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植被垂直层谱的完整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受威胁物种进行了分区调查统计研究,并进行评价,系统的掌握了新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依项目规定要求多样性评价排序,第一名为呼图壁县,尾部为岳普湖县。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严峻形势,阐述了在新疆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意义。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走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应从过去的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尊重科学,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退耕还林(草)规模。以政策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改善干早区的生态环境。通过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调整种养产业结构,使新疆逐步走出“粮化、沙化、贫困化”的怪圈,“退”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和一片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4.
新疆的自然条件复杂,昆虫资源也较丰富,其种类及数量与内地有独特之处。生存于新疆的昆虫除了能适应高度干燥外,还能忍受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现已知新疆在农、林、牧业上昆虫有几千种,其中有害虫也有益虫。害虫是指危害农、林、牧作物;危害木材、家具、食物及叮咬、吸食人类、动物血液、传染疾病的昆虫。但通常认为所有昆虫都是害虫的观点是偏面的,大多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不是直接就是间接的有益。  相似文献   

5.
新疆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地区差异及经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貌大体由“三山两盆”组成。由北到南纬度约相差5—6℃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其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也有着规律的变化;自然带谱由北向南和由西到东逐渐单调,且表现出越加干旱,森林带树木种类减少,雪线上升约差1000m;各自然带的高度也随纬度减低而升高。三大山系均为新疆灌溉农业的支柱,是畜牧业的靠山,是野生动植物的摇蓝,也是矿业的集中区。阿尔泰山和天山还是新疆优质木材的主要基地。因此,山地垂直自然带在新疆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袁国映(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干旱区绿洲大农业生态系统是在原有的自然绿洲荒漠戈壁上,经过人类开垦和长期的灌溉耕作形成的。绿洲农业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随着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疆生态损失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自然利用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解释了生态损失的含义,并对生态损失特征和自然利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调查,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委会决定在1985年环境保护方面要做的八件实事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由自治区环保局、环保所、乌市环保局组成了生态农业联合调查组。七月至十一月,先后对乌鲁木齐县、米泉县、呼图壁县、沙弯县农村和兵团102团、五一农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已写出了二篇调查报告,现将呼图壁县园户村乡发展生态农业的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且末绿洲的现状与发展:试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洲在干旱荒漠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新疆且末绿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出发点,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阐明绿洲的成分、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应用协同学及耗散结构理论探讨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了人在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同时,应用遥感及计算机等新技术宏观研究绿洲结构,对认识绿洲、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持绿洲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6,幅员辽阔的地域决定了土地资源自然类型和可利用类型的多样性,近几十年来,新疆土地的开发仍是以农业土地开发为主,其包括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和广度开发和集约化生产提高单位产量的深度开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渐实施,新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加速发展,用地需求与日俱增,本文在总结以往的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利与弊基础上,为未来土地利用提出了一些趋利避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疆落叶松林迹地生态环境与活地被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用“简单分类结合逐步数量化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新疆阿尔泰山地理自然气候差异明显的布尔津、富蕴两林区的新疆落叶松各类迹地上,与森林环境变化程度密切关联的活地被物种群数量结构特征及演变的趋势和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从而为正确认识和评价阿尔泰山林区现行各种采伐方式的适用性和火灾对森林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科学地制定合理的经营技术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探讨,在充分分析论证了园林绿地系统形成过程中自然“绿脉”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显著作用后,指出只有根据新疆本地特点,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向自然再投资,因地制宜的科学合理规划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才是走新疆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是在不同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是在自然界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作用下实现的,人类活动和灌溉又促使土壤熟化过程和演变过程。新疆土壤的发生和形成与新疆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认识土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有必要弄清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新疆将是我国廿一世纪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新疆丰富的自然宝藏必将是我国国民经济腾飞的重要物质保证。中央同志在视察新疆时曾指出:新疆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创造多少财富,第一个决定因素是水利。确是如此,新疆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4):29-29,46
2004年6月22日~24日,由新疆生态学会牵头,新疆土壤肥料学会、新疆水利学会、新疆林学会、新疆草原学会及新疆植物学会6个学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新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学术讨论会”,各学会共有50多位专家参会并提交了66篇论文,出版了会议专集《新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会议在回顾新疆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和教训的基础上,为使今后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走上科学的符合生态学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提出如下建议,供政府各级领导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芦苇湿地污水处理绿色生态工程初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问题的提出新疆地处中温带(温带与暖温带)欧亚大陆腹部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带。四周高山环绕,远离海洋,自然地理环境封闭,是形成新疆干旱自然生态环境的地理基础。其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决定了新疆气候干燥、少雨、多大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特征,且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促,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45mm,降水量稀少,只有全国平均降水量630rum的23%,而蒸发量约为2000mrn-2500mm,干燥度在4一伤之间。根据干旱指数分区指标,全区除北疆、天山山区、阿勒泰山区和塔城北部山区干旱指数在5以下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其余地区干旱指…  相似文献   

17.
谢勇 《青海环境》2011,21(2):62-65
文章围绕新疆少数民族节制贪欲的价值观、朴素的尊重和保护自然意识,宗教及民间习俗的影响,对开发民族传统环境文化进行了探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开发少数民族环境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的国土开发前提,取决于水资源的保证程度。随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土开发规模的扩大,原生的水环境条件已发生深刻的改变,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土地次生盐渍化、沙漠化、草场退化已成为新疆的三大灾害。与水土有关的地方病尚未解除,工业排污、农业施肥对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的需要;确保新疆的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为二十一世纪大规模开发建设作好前期准备,必须科学的再认  相似文献   

19.
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近期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新疆各自然保护区书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在新疆自然保护区规划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试对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袁丹丹 《环境教育》2008,(10):42-44
公元11世纪维吾尔族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哲理长诗《福乐智慧》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涉及天地、气象、四季等自然环境,并辩证、联系和互动地看待自然,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互益。这一思想不仅使得维吾尔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发展中受益,而且,在当今环境破坏、生态危机频发的时代背景下,新疆作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边陲的第一大省,更需要发掘和传承这一思想,充分发挥其在和谐新疆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