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YSFL-4的结构特点 YSFL-4油水分离器处理能力为4米~3/时,其分离后出水含油量低于10ppm,采用自动和手动排油方式,加热方式可按使用要求选用电加热或蒸气加热,工作温度为10℃至60℃。分离器由粗分离和两级精分离组成(见工作原理图2)。其分离原理是,油污水经柱塞泵沿圆周切线方向进入粗分离筒产生旋流,依靠油和水的比重差异,使粗大油粒上浮至圆筒上  相似文献   

2.
粗粒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油污水处理技术。当油污水通过粗粒化元件时,油污水中的微细油珠被聚结成较大的油粒;在外力作用下,油粒脱离粗粒化元件表面;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克服阻力迅速上浮,达到提高油水分离效果之目的。 我国已有许多单位对粗粒化技术进行了各种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应用于船舶、铁路、化工、冶炼、石油等工业部门中。我们对这种技术的机理尚不明确,本文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原公司开发成功的油水分离器,不使用药剂便可使油水分离。该法采用隔膜电解一膜分离工艺,即在电极间放入膜,使电解与膜分离一体化,这样即使含有乳化状态油的排水也能很好分离。它可促使乳化破坏,使细粒子的乳状变成大粒子油,再用凝聚分离器增加油的粒度,使油上浮而分离。隔膜电解-膜分离油水分离器@洪蔚  相似文献   

4.
工业含油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然而目前很多小型工厂采用阻挡隔油、人工刮取的方法回收废油,不仅除油效果不够可靠,而且管理麻烦、使用范围有限。为此特设计一种简易节能油水分离器,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工作原理: 这种油水分离器是根据浮力原理及利用油水比重不同并能自然分离的特点设计的。图Ⅰ所示,浮子与其下连控制杆的平均比重大于油而小于水,控制杆下端与排水口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本发明是关于进行油和水的乳化状态的分离方法。对此分离方法在过去基本上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种,化学法是把乳化状态的油和水进行凝聚沉淀。例如加入硫酸铝,聚氯化铝,氯化亚铁等200~500p.p.m.使油粒可沉淀或上浮进行分离。这种方法使油和水分离的效  相似文献   

6.
仇顺华 《环境保护》1992,(12):12-12,8
一、原理概述气浮净水技术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和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在待处理水中,通入大量密集的细气泡,使其与废水中杂质、絮粒相互粘附,形成矾花,矾花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从而矾花依靠浮力上浮到水面,完成固、液分离,是一种新的净水方法.二、日处理量2000t混凝气浮处理印染污水流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防止油污染,国外的含油废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许多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控制排放废水的油分在5ppm以下,并且提出要以1ppm以下为目标。 为了降低排放废水中的油分浓度,在国外近几年来已经注意到了高效率的油水分离工艺的研究。油水分离工艺由两部分组成——粗分离和精分离。对于粒径在60μ(微米)以上的油滴,可用比重差法使它与水分离。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隔油构筑物油田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中含油不超过30mg/l。必须使用隔油构筑物。污水在一定容积内进行油水分离,容积的面积愈大,深度愈浅,分离愈快,根据这个浅层原理,国内外普通采用平流式隔油池,近年来发展起来斜板隔油池。这些池型在油含油污水中得到采用,除此外,还采用了我国油田常采用立式除油罐,压力式除油罐,  相似文献   

9.
Norwegian公司Frank Mohn MohnFusa A I S最近制造出一种新型的自动油水分离装置,大大提高了用于处理海洋油污染的撇油器的效率。 该装置用来分离由撇油器回收的油水混合物,使水尽快地回到海中,避免了回收浮油中经常遇到的蓄存与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吸油插板式隔油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琪朗 《环境工程》2001,19(4):23-25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高效的隔油池 ,它用具有吸油和隔油双重作用的“板” ,来取代普通隔油池中的隔油墙(板 ) ,使原来不易上浮到水面的细小油珠也能被除去 ,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吸油板式隔油池处理工厂一般含油废水比普通隔油池占用土地面积小、制作简单、投资省、效果好。监测结果表明 ,处理后水的油份浓工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油≤ 10mg L)  相似文献   

11.
新型高效油水分离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油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和乳化、破乳的原理,研究并提出了新型油水分离器填料,解决了目前油水分离器填料不能很好去除乳化油的缺点,提高了油水分离器的处理能力,为新型油水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工艺和新材质,使油水停职顺对油污水的处理具有物理、化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集油器是日本东洋技研株式会社的一个专利,其构造如图1。 (一)工作原理:集油器安装于一浮筒上,可随液面升降,始终使集油器顶部进口和油面保持—给定高度,通过螺旋桨连续不断地将油和水引入分离筒,油和水在分离室内根据比重差而进行二次分离,水从分离筒下部仍流回原池内,油积存于分离筒的上部,当油层积蓄到一定厚度后,通过油面探测器,自动开检油泵进行检油。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场回收污油主要来自油罐脱水,解决油罐二次脱水是防止污水处理场冲击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厂经过多年来试验和技术攻关,开创了油罐二次脱水新技术。该技术利用连通管原理和油水比重差进行油水分离效果较好。将油水自动脱水仪表电极安装在油水分离罐内,便于安装、维修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油田或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和水资源的再利用,对斜板沉降器的油水分离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上浮速度的关联式,结合试验分别对其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找到板长、板间距、倾角及板间流速的最佳值。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斜板沉降器有较好的油水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油污水重力分离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钟春阳 《交通环保》1996,17(6):9-13
本文对含油污水的重力分离原理进行了论述,认为油珠在水中的重力分离包含上浮运动和水面展开成膜两个过程,并且油珠水面展开成膜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其确定油珠从水中的最终分离。并对一些特殊水质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明矾-聚丙烯酸破乳除油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明矾-聚丙烯酸(PAA)复合配方处理乳化油废水,不仅破乳效果好,而且实现了油水分离,破乳后油珠聚集上浮形成油层,下清液澄清透明。通过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等测试手段,发现明矾主要起凝聚破乳作用,破乳后的油珠以单体或聚集体被PAA通过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成大的油团,一并上浮从而达到除油的目的。明矾的凝聚作用和PAA的吸附架桥作用都满足不了油珠聚并的条件,因此油珠间并不发生聚并成为更大的油滴,而仅仅是相互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开昭56—81110 罔之上域寻 采用氟系溶剂进行油水分离的方法 用氟系溶剂作为含乳化油的含油废水的处理剂(破乳剂),在防止油污染的同时回收利用油分。 开声56—161805 日本工业株式会社 油水分离方法及油水分离装置 前处理槽是个开口容器,设有浮子的浮子阀浮游在被处理水的中间,由浮阀将浮游在被处理水面的浮油和水一起抽吸到分离槽中,在分离槽的前半部分有吸油器,该吸油器下部沉没在油水混合物的下半部,吸油器可自由旋转。  相似文献   

18.
李树新 《福建环境》2001,18(2):16-16
重力分离法:根据废水中油、水、泥沙的比重不同,使其彼此分离,回收浮油。  相似文献   

19.
王帅  闫鑫  徐进良 《环境工程》2018,36(4):23-27
为解决海上浮油问题,设计了1个具有特殊浸润性表面的油水分离装置——浮井。该装置主体采用倒圆台形状,可以很好地自浮于海面。装置的油水分离部位采用改性后的不锈钢丝网。先将不锈钢丝网浸泡在CuSO_4溶液中构造粗糙表面,随后浸泡在十八烷酸中降低表面能,改性后,丝网表面呈现超疏水、超亲油特性。油在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流进装置储油腔中,而水则被丝网挡在外面,进而实现油水分离。在油水分离过程中,改性后的不锈钢丝网可以重复使用多次,耐静态水压和动态水压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同时设计了可以使浮井振荡的动力装置,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油水分离速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般炼厂含油污水的重力油水分离能力:平流式隔油池只能除去直径大于150μ的油珠。二级斜板隔油池也只能除去直径大于50~60 μ的小油珠,对于更小的油珠就无能为力了。必须经过浮选才能达到进入生化处理的水质的要求,而浮选产生的浮渣造成二次处理的麻烦.据报导目前国外对聚缩油水分离器的研究,对单一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